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王夫之《姜斋诗话》“情景”修辞语言生成解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王夫之的《姜斋诗话》中重点探讨了情景修辞论,书中包含的诗话作品中“情”与“景”的意义带有复杂性。本文首先对我国传统文学作品当中的“情和景”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对王夫之《姜斋诗话》情景修辞中关于“情”与“景”进行了分析,两者的修辞生成方式是“情生景”或“景生情”。
  关键词:《姜斋诗话》 王夫之 修辞 情与景 古典文学
  引言
  自清朝同治四年曾国藩发行《船山遗书》以来,王夫之的作品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时至今日,对其著作的探索讨论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有很多专家逐渐意识到藏匿于《姜斋诗话》中庞大的诗学与美学的价值,而针对其的探索关键点始终聚集在这一领域。在针对这部作品进行诗学与美学层面上的探索之时,有一些概念同时得到了专家们的关注,这也是《姜斋诗话》里面的中心内容。
  长期以来,情景关系是对关于王夫之诗学探索的重点论题。大部分专家都认为,其论诗的根本初始点是诗达情,关键是情景关系作为我国古典诗学领域的最高水平体现,王夫之针对情景关系赋予了新的含义,且通过这点对诗歌的根本特点给出了富有创造性见解的陈述。
  一、传统文学作品的“情和景”
  我国传统诗作透过描写“景”来传达“情”,这种修辞方式是文学哲理在诗作创作中的表现。诗人想要传达的“意”在尽量不减损原画面的基础上,做到无偏差的语言传达。所以诗人择取以“象”来包含“意”,从而防止因为文字使用上的偏差而减损想要传达的含义。这就好像没有办法使用两只手在不损失一滴水的前提下掬起一捧水的道理一样,但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合的容器去容纳这一捧水。同理,诗人的情感没有办法透过直白的方式深刻地传达出去,因此择取以“景”来蕴含感情。阅读者透过对这个蕴含了“情”之“景”的感悟,来感受作者没有办法用文字去道尽的韵味。
  作者内心世界与滚滚而来的情感、思绪都具体细化成文字形式,变成可以用来细细体味的雅致篇章,通过文学措辞的平铺直叙,深化了内心的情感。由此可见,我国传统古典诗作普遍使用以景传情的方式,这其中情感与景色的交相融合是作者采取这一写作方式希望得到的效果。
  这部作品中,有关情景修辞论里面最关键之处就是怎样透过“情”、“景”这两大要素的修辞表达来得到情感与景色的交相融合。对于情感与景色的交相融合这一写作技巧的生成,《姜斋诗话》里面进行了如下描述。
  “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在这段话当中,作者提到了想取得情感及景色交相融合的两种手段,一则“情生景”、二则“景生情”。在实际写作过程里面,这两种手段不可能断然分离,因为有可能还需要加上另一种情况,情感与景色相依相生。在作者的角度来看,“情”和“景”两者间产生的关联等同于景中抒情的自然表达,而不是有意地找到相关因素进行描写或联想,并且作品里面的“情”和“景”这两大要素的依存关联也不应该是固定方式。
  二、《姜斋诗话》这部作品里面的“情生景”
  参照前面所述,有关“情”和“景”这两大要素含义之解析,能够看出“情生景”之“景”是诗作里面描述的既有事物,这里面包含有真实景观、客观事实与情形有虚实的差别。根据这样的情况可以划分出以下两种类型。
  (一)移情于景,借景抒情
  《文心雕龙》里面提到“物以情观”,但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利用实际诗作来把这点解析得明确透彻:“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在文中来看是一幅雄壮广阔的场景,比较适合用来传达作者豪迈的胸怀,但是作者却用其来表达自身贫困疾病交杂困扰、孤单苦闷没有依靠的飘零之感,如此一来也达到了情感与景色的交相融合。就像《诗经・械朴》里面“悼彼云汉”,借银河的光芒来颂扬周文王培育优秀人才的英明之举,景色里面充满了景仰的情感,但是忧心干旱的诗人在描绘这个场景中的天空,将雨未来临的意思凸显出天气干旱燥热的情景,景色里面饱含了诗人担忧之情。以上描绘的情与景都是上佳的作品,写作当中的思想不同,导致内涵差异。
  以上列举的两则诗作范例的共通之处在于,描绘的景色均雄壮广阔,常规情况下我们会以为作者想传达的是雄壮豪迈之情,但作者以如此的景色传达出来的担忧之情也达到了情景交融的作用,这是因为作者把自身此时的感情融入了景色的描写当中。因此可以将其称做是“移情于景”或是“化景为情”。这样的写作手法生动的原因在于作者在描绘看到的景色时,内心迸发出深切的情感。王夫之关于这点解读较为深刻,在他看来,人类的情感在对待宇宙不同事物中呈现的状态是起伏不定的,时而欢喜时而哀伤,因此诗作也是灵活多变的,拥有无尽的可能性,以上可以将其归纳称之为“情景关系的不定性”。这也是情景修辞论里面极为重要之概念,情感与景色之关联里面“情”有着决定性功能,特别是“情中景”就更是这样。
  经由上述讨论解析,移情于景相对化情作景似乎更加可以表现出《姜斋诗话》对这种写作历程的讨论陈述。在王夫之看来,在对待宇宙事物的时候,情感呈现着多元化客观的存在,相同景色在不同情感的联系下,常常有着不相同的表现。使用“移”这个字眼就为了着重这种情感表现来源于观照者,同时凸显其顺其自然的特征,用“化”这个字眼也展现出景有情的含义,但相较于“移”而言就显得着力太多了,不太合乎作者诗论情感和景色相依相生的看法,所以不采取这种论点。情感和景色这样相依相生的情况在传统修辞学里面,尤其在写作中是以概念为根本。还有必要对其展开讨论,如此才能更好掌握这部作品里面情景修辞论之含义。
  (二)因情摹景,造景抒情
  这部作品里面有关“取影”、“影中取影”的理论,本质上是因情摹景,造景抒情。《姜斋诗话》在分析唐朝诗人所作《少年行》时写道:
  “白马金鞍从武皇,放旗十万猎长杨。楼头少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想知少妇遥望之情,以自矜得意,此善于取影者也。“春日迟迟,卉木萎萎仓庚偕偕,采蔡祁祁。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检犹于夷。”其妙正在此。训话家不能领悟,谓妇方采繁见归师,旨趣索然矣。   “取影”与“影中取影”类似于修辞当中的示现格。具化至“取影”和“影中取影”,就是透过幻想里面的景色来传达情感。例如上面这部作品当中,就是透过“少年”幻想的“少妇”远远看着自己随驾打猎时的模样、广阔场景来描写其踌躇满志的情绪。他随驾到郊外打猎,详细的场景是远在城内的少妇没有办法亲眼望见的,但是他却幻想着少妇能够亲眼看见,通过这一视角描写此情此景,恢弘的景色带给少妇的撼动与欣喜更可以传达出少年踌躇满志的心境 。王夫之反驳了训诂家针对《诗经・出车》末章的扭曲理解,在他看来里面的“春日迟迟……采繁祁祁”是诗人幻想出来的景色。队伍战胜归来,马上要回到家乡,将士们这种欢喜、炙热的情感,幻想他们的夫人出来迎接他们,看到将士们战胜而归的喜悦场景,而别的各式描述“春日迟迟,卉木萎姜,仓庚嘈嘈”实际上均是传达将士们喜悦情感而透过幻想描写出来的具化场景。他们还幻想着还想象着采摘白蒿的女子们在道路两旁官望行军队伍,肯定是想到他们一定想到了自己建立功绩的场景。“赫赫南仲,脸犹于夷”的场景变为将士们幻想出来之场景里面采摘白蒿女子幻想之场景,所以将称做是“影中取影”。透过“取影”、“影中取影”作者生动地传达出将士们凯旋的喜悦情感。
  三、《姜斋诗话》里面的“景生情”
  就像《文心雕龙・物色》里面提到那样,四季景色不一样会引发大家不一样之情感,“景生情”的修辞命题在我国诗论历史流传已久。《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这一段论述尽管是解析作乐之缘由,但是考虑到“诗乐舞”之间密切联系,实际上也是诗论“景生情”概念的起源。
  《姜斋诗话》特别的地方还在于将“情”和“景”当作是诗作不能缺少、不能割裂两者修辞的关键,还可以将其称做是“情语”、“景语”,并探讨怎样使得它们能够融汇于一体。针对“景生情”,作者一开始着重提到了描写景物的关键性:
  不能作景语,又何能作情语邪!古人绝唱多景语,如“高台多悲风”、“蝴蝶飞南园”、“池塘生春草”、“亭皋木叶下”、“芙蓉露下落”,皆是也,而情寓其中矣。以写景之心理言情,则身心中独喻之微,轻安拈出。
  上述内容核心是提到“景生情”的写作方式――通过描写景色来抒发表达个人情感。这种方式包含了两个基础要素:一是“景”应该真情实感地进行描写,作者列举的诗作例句都有精细入微的特色,令人仿佛感觉身在其中;二是“情”应该描写得较为朦胧、婉约,而不直白寄情于景。西方有些探索我国诗词的汉学家常常无法领会我国古人诗作里面自然山水与作者感情间的联系,这也是情有可原的。作者描摹景色,尽可能减少自身在诗作中的影响。这一美学特点之后蕴含了古代诗人创作的思路特点与情感属性,但是也无法脱离修辞上的影响。
  结语
  结合上面论述,《姜斋诗话》中情景修辞论最关键之处就是怎样透过“情”、“景”两大要素写作运用来得到景色与情感之交相融合。作者提到两个理论“情生景”、“景生情”,因为古典诗词里面“情”、“景”含义博大庞杂的属性,笔者对其展开整理,表现了这部作品里面情景修辞论“情与景”的联系,也展示了这部作品里“情与景”的含义。此外,《姜斋诗话》里面“情”的含义有时候会透过“意”来传达,所以还需对其进行分辨,这样才可以全方位掌握“情”的含义。
  参考文献
  [1]黄秀洁.王夫之诗论中的情与景[J].船山学报,1985(02).
  [2]南帆.论诗的技巧与自然天成的审美观念[J].文艺理论研究,1985(03).
  [3]徐炼.论情景语言[J].中国韵文学刊,1997(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27160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