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詹姆斯.卡梅隆“阿凡达”,天神下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卡梅隆称《阿凡达》是一部呕心沥血的作品,片中连续20分钟的特效镜头,“耗尽了他14年的心血”。
  
  如果你到现在还没看过《阿凡达》,这只能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你out了;第二,票太难买了,找找黄牛吧……
  2009年圣诞前夕,沉寂12年的电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带着全新力作《阿凡达》“重回人间”。这部讲述外星文明抗击人类入侵的“全新3D电影”,从上映的第一秒开始,便让世界为之疯狂!2010年1月4日,这部在欧美打破无数票房纪录的电影登陆中国,霎时掀起一股“阿凡达”热。不少疯狂的影迷带着帐篷去排队购票,只为早一点见证这部开创人类电影新纪元的科幻巨作!
  
  少年有个“电影梦”
  
  1954年8月16日,詹姆斯・卡梅隆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电气工程师,母亲是一个艺术家,这似乎注定他一生下来就会具有工程和艺术两方面的才华。
  少年时的詹姆斯・卡梅隆就具有非凡的工程才能和组织能力:他曾经带领小伙伴们制造过一个足以在地面上留下弹坑的抛石机,也曾用一个自制的潜水艇把一只老鼠送到了尼亚加拉河底。在艺术方面,卡梅隆曾和母亲学习过多年的绘画,曾在家乡举办过画展。卡梅隆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写科幻小说:他12岁时所写的一部科幻小说被看作是日后他所拍摄的科幻影片《深渊》的原型。
  在14岁的时候,卡梅隆看到了电影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詹姆斯・卡梅隆被惊呆了,一连在电影院里连续看了十多遍,依旧不能自已。从此,卡梅隆心灵中萌发了拍摄电影的愿望,他开始用父亲的8毫米摄影机拍摄一些简单的影片。
  中学毕业以后,詹姆斯・卡梅隆被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物理系录取,但很快就对大学的课程感到失望。卡梅隆选择了“逃离”校园,开始闯荡社会。在最初的日子里,卡梅隆干过机械修理工,给别人开过大卡车,颇为艰辛。1977年,詹姆斯・卡梅隆看到了乔治・卢卡斯的经典科幻影片《星球大战》。从影院走出来,卡梅隆恨不能随便找个人打一架――他想要创造的东西已经成为了现实!卢卡斯的“捷足先登”,并未使詹姆斯・卡梅隆灰心丧气,他终于坚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并开始为此而奋斗――超越《星球大战》,拍出属于自己的电影。
  
  坎坷上路,终获认可
  
  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卡梅隆开始到处寻找机会成为电影人。他开始熟悉从镜头到摄影机导轨的各种电影制作器材,并利用所有资源拍摄一些短片“试手”。
  卡梅隆非常幸运,他的才华很快就得到了好莱坞制片人罗杰・卡曼的赏识,从罗杰・卡曼那里他得到了人生第一份电影方面的工作――为卡曼工作室1980年的影片《星空大战》制作特技模型。良好的表现使得卡梅隆第二年就升职为这个工作室的另一部影片《恐怖星系》的第二小组导演和电影制作设计师。
  1981年,卡梅隆独立导演的第一部作品问世。这部名叫《食人鱼2:繁殖》的影片完全在意大利拍摄,卡梅隆和一口意大利语的工作人员相处得并不愉快。拍摄完毕后,制片方出于对这个羽翼未丰的导演的轻视,不让卡梅隆参与影片的最终剪辑。25岁的卡梅隆一气之下,用一张信用卡撬开了工作室的门,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神奇般”地学会使用意大利的剪辑机,用几个星期的时间自己剪辑了整部片子。从此,卡梅隆下定决心“不再为任何人卖命”,他决定要制作自己的“独立”电影。
  在意大利拍摄期间,卡梅隆备受疾病、饥饿和贫困的折磨。痛苦的经历使他每晚噩梦缠身。一天晚上,卡梅隆做了一个非常离奇的噩梦:被一个来自未来的机器杀手追杀。被惊醒的卡梅隆,根据噩梦的内容,写了一个浸满其卓越才华的电影剧本――《终结者》。卡梅隆把《终结者》剧本以一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制片人高尔・安尼・赫特,条件是让他以自己的方式导演这部影片。高尔答应了卡梅隆的要求。
  1984年,詹姆斯・卡梅隆推出了他第一部自编自导的影片《终结者》。影片的拍摄只花了650万美元,却赚得了全美3600万美元傲人的票房成绩。
  《终结者》的成功使得詹姆斯・卡梅隆获得了电影界的广泛关注。1985年,卡梅隆和超级巨星西尔维斯特・史泰龙一起撰写了《第一滴血2》的剧本,这部影片同样也取得了票房上的巨大成功。
  
  “卡梅隆风格”日臻完善
  
  1986年,詹姆斯・卡梅隆自编自导的第二部作品《异形2》问世。这部影片是著名导演瑞德利・斯科特的科幻经典《异形》的重拍版。
  《异性2》的视觉效果堪称一流:其美工设计给人一种卡梅隆影片所一贯具有的,纯粹的机械审美快感;特技制作也达到了电脑生成影像参与电影制作之前的高峰。最终,《异形》获得了当年奥斯卡的七项提名(其中包括西古内尔・韦弗的最佳女主角提名),并最终获得了最佳音响剪辑和最佳视觉效果奖。卡梅隆的拍摄风格和剪辑功力第一次得到权威认可。
  1989年,詹姆斯・卡梅隆自编自导的第三部重量级作品《深渊》问世。这部科幻影片和卡梅隆的其它同类作品有些不同:尽管影片中穿插了很多惊险的打斗和关于海底神秘生物的描述,但卡梅隆以一种“相对缓慢”的节奏,在科幻的背景下,讲述了一个关于夫妻感情的真挚故事。对于卡梅隆的这部电影,人们褒贬不一:很多观众认为这部影片的节奏过慢,使人昏昏欲睡,这使得这部影片的票房不如卡梅隆的其它影片卖座;但也有同样多的影迷被片中人物的感情深深打动。
  《深渊》的“与众不同”,原因其实在于卡梅隆的私人情感。在撰写《深渊》的剧本时,卡麦隆正在经历和第二任妻子――电影制作人高尔・安妮・赫德的感情危机。卡梅隆“非常自然地”把自己的经历带入了创作之中,把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纠葛写得感人至深。可见,卡梅隆亦是性情中人。
  1991年,影迷们翘首以盼的《终结者2》终于浮出水面。作为《终结者》系列的第二部,此片上映后便在美国引发观影狂潮,以2亿美元的傲人成绩,雄霸票房榜。这次,卡梅隆的电影又获得了四项奥斯卡奖: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响、最佳化妆和最佳音效剪辑。
  在《终结者2》之后,詹姆斯・卡梅隆于1993年成立了自己的特技制作公司“数字领域”,和卢卡斯的“工业光魔”分庭抗礼。1994年,由“数字领域”制作特技的第一部影片《真实的谎言》出炉。这部影片试图把间谍惊险片和喜剧情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成功地发掘出了动作明星施瓦辛格的幽默潜力,但它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结尾那一架“海鹞”式垂直起落战斗机。它在海天一色的背景下发射“小牛”导弹打中跨海大桥的场面既壮观华美,又具有军事演习一样的真实感;而后来的机翼上的搏杀又呈现出繁复和夸张的卡通风格。作为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能够选中这种独特的武器扮演片中“重要角色”,并且把它的魅力发挥到极致,又一次证明了他对机器美的特殊爱好和感悟力。另一方面,和多数影片把特工人员描绘成冷酷无情的杀人机器相反,《真实的谎言》将特工描绘成传统意义上的“好人”,这再一次体现了卡梅隆特有的乐观主义精神。
  
  “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
  
  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拍摄了著名的《泰坦尼克号》。一心追求自己心目中完美目标的卡梅隆,在《泰坦尼克号》中得到了最高的体现。他亲自操办了几乎每一件事:从给特技人员画受力分析图讲解大船沉没的原理,到为片中的杰克提笔画素描。在拍摄过程中,詹姆斯・卡梅隆对演员和职员也非常严格:投资方的冷言冷语、手下的怨声载道、酷寒的海水,再加上拍摄过程中遇到的难以想象的困难,这一切使卡梅隆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追求完美的卡梅隆“使得”投资成本严重超标,不少人认为“泰坦尼克将无法起航”,但卡梅隆毅然坚持着,并喊出了近乎悲壮的宣言――“‘泰坦尼克号’可沉,《泰坦尼克号》不可沉!”

  这一次人生豪赌,卡梅隆又胜利了。在《泰坦尼克号》推出3个月后,全美票房收入高达4亿7千万美元,而国际票房更是超过了18亿美元!《泰坦尼克号》成为了“史上最卖座的影片”,没有之一。这部影片更是获得了14个奥斯卡奖的提名并获得了其中的11个,平了《宾虚》的纪录。
  詹姆斯・卡梅隆凭借《泰坦尼克号》,获得了第70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在颁奖晚会上,他近乎疯狂地举起奥斯卡小金人,大声说出片中的著名台词――“我是世界之王!”
  
  阿凡达创世,卡梅隆归来
  
  经历了《泰坦尼克号》的辉煌后,詹姆斯・卡梅隆出人意料地“消失了”。直到2005年,他才正式宣布开拍他的新片―――《阿凡达》,一部真人表演结合电脑CG动画的科幻片。
  卡梅隆在1995年便写出了《阿凡达》剧本的雏形,之后不断完善。可在上世纪,拍摄一部“完全身临其境”的全3D影像电影,有着太高的技术壁垒。当特效人员告知卡梅隆“阿凡达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他决定等待……
  15年后,一部里程碑式的电影出现在人类的眼前!在《阿凡达》中,电脑动画场景占了60%,特技镜头达3000个,可谓史无前例。在摄影棚里,演员们穿着做了标记的紧身莱卡服,棚顶的102个摄像头可以对这些标记加以辨识,而在紧贴其头皮的帽子中藏有可以对其脸庞进行成像的小摄像头。没有丛林,没有怪兽,没有外星人,演员们在做着没有对手的表演,而在导演卡梅隆的镜头里,演员的现场表演和外星人的CG镜头可以同步且无间地呈现,产生互动。这种“同步镜头”技术,正是卡梅隆等待数年的新技术。
  在后期制作中,卡梅隆也精益求精,据称,那3000个特技镜头,他平均每个要看上20遍,以保证每个镜头的完美。就这样,《阿凡达》于2009年12月18日横空出世。有人把它称为3D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卡梅隆本人则称《阿凡达》是一部呕心沥血的作品,片中连续20分钟的特效镜头,“耗尽了他14年的心血”。
  来中国推荐《阿凡达》时,卡梅隆说了一句:“我是张艺谋的粉丝。”不知道张艺谋走进电影院看完《阿凡达》后,会不会感到汗颜……
  尽管对特效的运用已站在时代的最高峰,但是对全CG制作电影是否会取代普通拍摄的电影这一问题,詹姆斯・卡梅隆仍然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在美国《新闻周刊》的专访中,詹姆斯・卡梅隆与彼得・杰克逊展开对话,对于3D进行了探讨。卡梅隆表示3D技术的将来会像彩色电影那样普及。“但实拍仍会存在,哪怕再过100年,依旧会非常活跃…… ”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289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