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注小语课堂,提高审美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育健全的有力源泉。”这点明了美育在个人发展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但在课程美育中人们往往认为责任只在音乐、美术等,却未能意识或重视到其它学科也都能够而且应该挖掘其中美的因素,适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从情感的体验中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语文学科的美育,可以有效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积累审美经验,提高审美鉴赏力,培养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美育;发展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陶冶美的情趣。”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学校美育的作用,在于通过美的形象给学生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把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美的陶冶,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下面本人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通过文字体会语言美
  “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所作出的精当评价。文章是读懂的。熟读精思才能领会文章,品读赏析,才能体会语言的音律美,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课堂上,朗读的形式很多,感情朗读又最能表达出语言美,而感情真挚的朗读和配乐,更能为语文课中的读境添几分色彩。
  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占有一定的比例,每一篇散文都是一个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素材。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时句式參差,讲究段落美。如《桂林山水》这一课,作者不仅用词十分传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讲究,在写出“上、水”这两段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工整的排比。琅琅上口的语感,把水“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教学这类句子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使学生成分回味其优美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强烈情感。
  二、通过语言体味意境美
  我们教育的对象——小学生,他们毕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因此,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假如我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蝶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借着长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三、通过对比体现形象美
  深入地理解课文,才能打好审美的基础,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
  如《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就有强烈的对比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以林冲和洪教头为代表的两种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各自在不同的角度上发表对美与丑的不同看法,通过借鉴、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了学生对美丑的认识,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能力。
  四、通过诵读体验情感美
  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诵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就是要使学生在语文文字的训练中,更好地获得学习语文能力,并且有机地之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
  那么,怎样读课文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文中的情感美呢?一是范读。教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引发学生情感,使学生、老师、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同时,通过范读,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一些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二是自读,听了范读后,学生模仿自读,去揣摩作者的情感,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三是引读,对一些特殊的、说明问题有承接性和层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抒发作者与读者的情感。四是议读。通过评议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怎样诵读更能体验文章的情感。
  诚然,“情”包蕴在课文内容中,“境”是课文内容所构成的整体画面。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小朋友通过感官,置身丰富、逼真的气氛中,可以驱动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精彩的画面,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电教设备的运用,创设一种审美意境,使学生入境悟情,潜移默化到接受审美教育。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课文是敞开的文本,具有生命的灵动,通过读不仅要使学生体会语言的韵律美,还要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完善,生命价值得以提升。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追求的。只有这样才能在阅读教学中使文本的意义与学生的生命不可分割,达到阅读的最高境界。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南沙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31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