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各方面的成就,可谓花样繁多,异彩纷呈,但是受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现实的课堂教学实况中我们的真正的改变并没有从本质上取得太多的进步,效果并不理想。仍然需要大胆革新并身体力行,进行有效的探索。本文就笔者日常的教学思考,谈谈几点本人的思考和看法。
  关键词:氛围营造;兴趣培养;关注社会
  一、从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与和适宜的学习氛围营造开始
  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通过平等的对话,质疑探究,教学相长,不断完善自身与拓展视野的过程。随着封建社会思想的僵化与深重,才变得教条与古板,长期累积成为一种师传生受的单一接收的教学模式。在这种一教师为中心的理念下,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被老师调动起来,学生只能够在有限的时间记住有限的课本知识点的工具,根本谈不上主动探究、乃至获得真正的身心健康成长与知识及其能力的融合提升,激发学生潜化的思维意识和创新才能更是无法企及。
  心理学家康姆斯和斯耐格说:“给学生必须提供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为此,教师对学生要有一种慈爱之心,耐心启发,循循善诱。只有我们给予学生应有的平等和尊重,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了教师,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激发学生潜化的思维意识和创新才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对话与知识能力的生成之间要不断表扬和鼓励学生,这样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便会在长此以往的过程中渐渐形成。这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潜意识环境与意识课堂教学艺术的铸就是非常具有意义和价值的。
  要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与教师的语言表达甚至是手势体态均有关系,这需要一种良好的心态与扎实的基本功作为前提。课堂教学引入的巧妙用词与句段,师生间一段精彩的质疑问难的对话,课堂教学中一个幽默风趣的小插曲,一个微笑,手势或者眼神,举手投足间,均体现着一个教师的聪明睿智。
  二、采用多姿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过程是由师生间的一系列活动的展开进行的,活动呈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所以,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活动动力,培养学生其好奇心、求知欲,就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只有如此,课堂的吸引力,学生的关注度才会更好地得到加强,达成兴趣育人的目的。
  (一)故事: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中,可以根据上课的内容,收集一些契合情景的古今中外的故事,进行融入课堂。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本身就很吸引人,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影响一生的成长。如古代一些传统美德中孝敬的故事,精忠报国的故事,刚正不阿的故事等。
  (二)案例:每天的新闻,包括微信和百度推送的精华帖子,法制案例等,很多东西都与我们人类生存的这个社会和国家,甚至家庭和学校有关系,这些素材只要有心,可以信手拈来,为课堂所用。很多这方面的案例可能学生自身也会接触到,但是从课堂教学的角度讲,要进行有效的拓展和深化,才能够变成一种有效的教育和有价值的资源。这同学生自己随意浏览手机信息是一个相关但并不等同的事情。
  (三)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和合作品质。学生学会了与人交往、与人共处、与人合作,实际上也就掌握了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本能。这也是当今社会对他们的最基本的素养要求。
  (四)多媒体的使用:无论案例、故事,甚至一些其它形式的东西,都可以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进行配合呈现,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可以更加直观,立体,形象和快捷。
  (五)其它可以使用的活动方式:现场表演、辩论、心理学测试等,形式多样,在此不作一一赘述。多进行尝试,必有新意和意想不到的收获。
  各种活动的创设,形式的选择,时间的长短,均要从具体教学内容的需要,课型的设计充分考虑,适度使用,不可以顾此失彼,舍本逐末。活动设计要紧随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展开,以期通过一串联成体系的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
  三、紧密关注和结合国家和社会当下发展形势,契合时代脉博
  近些年的中考,越来越更加紧密结合当下国家和社会的动态发展形势,结合世界发展的国际形势变化,关注一些前瞻性的东西,考试的试题灵活多样,关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综观近几年的中考开卷考试题,有关时事政治、乡土材料的内容占较大的比例,这些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题型涉及选择题、简答题和以材料为背景的分析说明题。试卷命题已完全改变了以往的只注重知识的覆盖率的做法,而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寻找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虽然现在媒体发达,信息满天,但是学生对关乎社会和国家,民族命运和世界大势的意识其实并不强烈,而广大青少年所自觉喜欢关注的东西,与考试密切性关联性不大。這就需要教师做相应是引导,比如:目前,社会上对中学生上网的利弊问题在展开大讨论。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个热点作为切入口,结合思想品德课中“网络是把双韧剑”这一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先放一段事先编辑好的有关目前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的录像,然后教师列出四个问题,要求全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常态课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不要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而是要走向社会,关心国内外大事。要逐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指导自己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不管用什么形式的教学方式,最需要的是做到每堂课有理有节,活而不乱,教学模式可以推陈出新,但最基本的课堂驾驭能力应该是永葆长青的,当然,这得有待于不同的教师用心积累,并且多加应用实践与尝试才行。
  参考文献:
  [1] 思想品德课岂能只重“模式”[N]. 苏海莹. 中国教育报. 2016-03-30(009)
  [2] 思想品德课因材施教几点思考[N]. 吴波. 学知报. 2011-08-29(A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3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