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缺失表现及培养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缺失的表现,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完善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培训体系、加强人文关怀等对策。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敬业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提出的基本要求之一。对于我国高校教学和科研的主力军——高校青年教师而言,敬业是这一群体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首要的素质,是党、国家以及社会对他们提出的基本要求。高校青年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大学生道德情操的熏陶者,其一言一行会对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敬业与否,关系着是否能有效培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还关系着是否能够实现高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从总体上来看,我国高校大部分青年教师的敬业水平比较高,但是部分青年教师仍存在迟到早退、擅自停课调课、不认真备课、校外兼职等敬业精神缺失的情况,严重影响了高校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形象。如何有效提升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已成为当下我国高校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在对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缺失表现分析的基础上,剖析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缺失的深层次原因,提出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培养的对策和措施,以期为高校青年教师敬业水平的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缺失表现及原因分析
  《教师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对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极大的提升了高校青年教师的精神面貌。在看到高校青年教师精神面貌整体提升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部分青年教师敬业精神淡漠、甚至出现违背敬业精神的举止和行为。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观念淡漠
  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只关注与自身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宜,例如职称评审条件、薪酬待遇、学历学位进修、国内国外访学等,而对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战略不关注,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不关心,不喜欢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不愿参与学院或者系部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活动,认为这些都是领导和行政人员需要做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青年教师政治观念淡漠的情况经常反映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也带来了不良影响。
  2.工作责任心不强,业务散漫
  一些青年教师在新学期课程排课的时候挑肥拣瘦,专门选择相对容易授课的课程,而对于那些需要学习新知识、课题内容较复杂、授课难度比较大的课程不接受或者推诿。课前不认真备课,存在应付了事的心理,既不记录备课笔记,也不记录备课教案;课上照本宣科,不注重与学生之前的互动,教学方法简单单调,课堂气氛沉闷;到点下课,甚至提前下课,课后不愿与学生沟通交流,与学生之间的疏离感明显。此外,部分青年教师存在迟到、擅自停课调课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风。
  3.职業认同度低,教师隐形外流
  部分青年教师不安心于当前的高校教师职业,未将高校教师的工作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只是将其作为谋生的手段,因而,不愿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而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投资回报率较高、与本职工作没有太大关联的校外兼职或者第二职业中,赚取额外收入。“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这种教师隐形外流情况也是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缺失的另一体现。
  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缺失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教风,还严重影响了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成才成长。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也有高校青年教师的个人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1.市场经济引发的道德危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利益最大化和等价交换等原则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包含忠厚、正直、信义、勤奋、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等在内的传统道德观念、思想观念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再加上实用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不断蔓延,高校青年教师这一群体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功利、浮躁等出现在部分高校青年教师身上,他们追逐较低投入较高收入的事物,急功近利、投机钻营,为了个人利益或目的,不择手段,只想享受,不能沉下心认真工作。
  2.高校管理的弊端
  虽然高校已普遍实行了全员聘任制,但是这一制度基本流于形式,青年教师一旦考入高校,除非自己违法违纪,否则学校会一直与他们续聘,缺乏淘汰的高校聘任制度使青年教师觉得干好干坏差别不大,进而缺乏对工作的投入。此外,高校绩效考核制度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使青年教师敬业精神受挫。
  3.个人工作生活的压力
  青年教师正处于人生转型的关键时期,所面临的压力相对于其他老师来说是最大的。在工作方面,面临着职称晋升、学历提升等多重压力,需要投入较多精力,因而较少顾及教学事宜。在生活方面,尽管近几年高校青年教师的收入不断提高,但是相对于不断上涨的房价和物价,高校青年教师谋生的压力很大,部分青年老师背负着巨额房贷,不得不通过第二职业贴补房贷。此外,大部分青年教师还承担着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的重任,生活上疲于奔命,没有充足的精力顾及工作,更谈不上敬业精神。
  二、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培养的对策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奉献精神
  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高校要始终抓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核心,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学习,纠正当下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观念,引领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理想信念,同时大力宣传教师队伍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典型,呼唤青年教师敬业意识,提升青年教师的奉献精神。
  2.完善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培训体系
  完善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培训体系是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的主要途径。在培训针对性上,高校应结合青年教师的学科背景、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等,专门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促进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在培训内容上,除了职业能力培训外,还应将师德师风、敬业价值观的培训纳入教师培训体系中,从而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他们乐业、勤业和敬业。
  3.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
  教师待遇偏低是青年教师敬业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校应不断完善绩效工资体系,改变现有的投入与待遇不匹配的问题,真正体现多劳多得,提高青年教师的工资待遇,让青年老师能分享到改革的红利,从而调动青年教师工作积极性。同时,在教师业绩考核时,加大敬业精神的考核比例,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敬业价值观,激励他们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
  4.加强人文关怀,排解教师压力
  高校青年教师在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压力制约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高校应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以教师的切身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在生活上关心青年教师的福祉,帮他们排忧解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工作上要根据教师的类型,制定合理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任务,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学术氛围,在重大管理决策上多倾听青年教师的意见,让他们参与到高校的管理和改革过程中,提升青年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增强工作主动性和投入度。
  参考文献:
  [1] 洪晓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职教师职业精神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7(4):84-88.
  [2] 徐俊,年晓萍.高校教师敬业精神缺失之思[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25-129.
  (作者单位:天津城建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37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