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种植技术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玉米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农作物,是很多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玉米的生长以及产量受到多个因素影响,其中种植技术就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人为因素。本文通过实地试验探索了宽窄行种植和均匀行种植对玉米生长结构、光合作用以及每667m2产量的影响,进而得出最佳的种植方式。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玉米的种植技术存在差异,其中紧凑型品种先玉 335采用宽窄行种植的最佳密度为67500株/hm2,最高产量可达11485.63kg/hm2;平展型品种富友9号采用宽窄行种植的最佳密度为52500株/hm2,最高产量可以达到10941.03kg/hm2。
  关键词:种植技术;玉米;生长;产量
  中图分类号:S157.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415052
  玉米作为我国最常见的种植作物之一,具有适应性良好、产量较高、易于种植等特点,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种植,在很多地区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当地畜牧饲料的来源之一,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玉米种植的产量,需要结合当地土地条件和气候条件,考虑到玉米品种的生长特性和影响产量的相关因素,进而采用对应的种植技术,起到提高玉米生长、提高單位面积产量的目的。
  宽窄行种植是玉米种植过程中最常见的技术之一,宽窄行种植通过调整玉米种植的行距和密度,改善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光照、通风等生态条件,从而为玉米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起到提高光能吸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目的,最终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当前,宽窄行种植在很多地区得到推广应用,尤其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并发挥出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2种玉米品种的宽窄行种植及其产量进行分析,得到对应品种玉米的最佳种植技术,具体实验过程如下。
  1 实验内容简介
  1.1 试验区概况
  本次实验在中原某旱地作物实验基地开展,实验从2016年3月—2017年10月。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海拔高度220m,降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其中夏季7-9月为全年最主要的降雨期,年均降雨量为1257.2mm。当地年均气温为15℃,同时昼夜温差较大。
  本实验开展的地区地势平坦,经检测土地各个部位的肥力差别不大;实验地区上一批作物为玉米。检测结果显示,实验地区0~20cm表层土壤具体肥力如下:有机质含量8.29g/kg、全钾20.3g/kg、碱解氮78.68mg/kg、全氮0.76g/kg、全磷0.88g/kg、速效磷36.29mg/kg、速效钾78.03mg/kg,pH8.2,容重1.16g/cm3。
  1.2 实验设计
  2016年实施宽窄种植技术实验,主要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宽窄种植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以及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本次实验采用了当地种植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先玉335,结合当地种植历史将密度控制为60000株/hm2。为了分析宽窄行种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分别进行宽行种植、窄行种植和均匀种植,其中宽窄种植最大行距65cm,最小行距35cm,均匀行距为50cm。
  2017年在宽窄行种植模式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具体的品种和密度试验。具体因素包括3个,分别是玉米品种、种植模式和种植密度。本次实验选用当地种植面积最大的2种玉米,分别是紧凑型玉米品种先玉335和平展型玉米品种富友9号;具体的种植模式分为2种,分别是宽窄行种植和均匀种植,其中均匀种植的行距控制在50cm,宽窄行的行距控制在35~65cm之间;本次实验采用3种种植密度,分别是52500、60000、67500株/hm2。
  1.3 测定内容
  为了准确掌握玉米生长情况,在每个试验区内选取处于吐丝期的玉米3株,对其进行测定。具体测量内容包括玉米高度、玉米穗高、穗位叶以及穗上下叶与玉米茎秆的夹角值以及叶向值,也就是LOV。在玉米穗子生长期,在连续3d晴天环境下,同时保证无风,使用光合测定仪测定玉米对应叶片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为了保证每个试验区的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选取试验区内5株玉米进行测试,以其平均值为最终结果。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试。当所有的实验作物采摘完毕,得出每个实验对象的总产量,分析对比各个实验区域之间的产量差。
  2 结果分析
  2.1 宽窄行种植对玉米冠层结构特性的影响
  玉米冠状层结构的变化以实验中中等种植密度为准,分析宽窄种植行距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先玉335下部叶片的茎叶夹角均大于上部叶片和中部叶片,监测结果显示叶向值正好相反,其中上部叶片最大,中部叶片次之,下部叶片最小。对比不同种植行距的相关指标,结果显示宽窄行种植的叶向值大于均匀行种植,具体结果是先玉335宽窄行叶向值36.3,均匀行叶向值为34.0;富友9号的叶向值均低于先玉335,具体结果为宽窄行叶向值33.3,均匀行叶向值31.1。先玉335宽窄行种植和均匀行种植的叶向值存在明显差异,这一结果说明从叶向值来看,不同种植模式对2个品种的生长结构具有较大影响。本次实验结果还显示,紧凑型玉米品种先玉335更容易受到种植模式的影响,先玉335的株型改变比平展型玉米品种富友9号大。
  2.2 宽窄行种植对玉米冠层不同层次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叶片光合速率用来表示作物对阳光的吸收能力以及转化能力,本次实验结果显示,不同位置叶片的光合速率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为:中层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大于上下2层叶片,但是上层叶片的光合速率与中层接近,下层叶片光合速率则远远小于中层和上层。本次试验结果显示,本次试验中种植的先玉335按照宽窄行试验区玉米其上中下3个部分的叶片的光合速率均高于对应的按照均匀行种植的玉米,而富友9号试验区玉米上部叶片其光合速率略低于均匀行种植模式,但是中部和下部叶片的光合速率均明显大于均匀行种植模式。本次试验的2个品种,结果宽窄行种植其光合速率均大于均匀行种植,其中尤其以中部叶片的光合速率差异最大。分析可知,这是因为宽窄种植模式玉米中下部的透光性能更好,能够形成大量有效的光斑,从而为中下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基础。   2.3 宽窄行种植对玉米冠层不同层次叶片叶绿素的影响 本次试验中按照宽窄行种植的先玉335玉米,检测发现其叶片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按照均匀种植的先玉335,具体来讲,2种种植方式下玉米上部叶片叶绿素差异较小,但是中部、下部宽窄种植叶绿素水平高于均匀种植。这一结果说明宽窄行种植有利于提高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是植物吸收阳光的主要部位,因此丰富的叶绿素含量能够促进叶片对光能的吸收利用和转化,最终促进玉米增长,提高产量。
  2.4 宽窄行种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对比不同品种、不同种植行距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玉米的产量,结果显示,先玉335按照宽窄种植其单位面积玉米产量明显高于按照均匀模式种植的玉米,增加达到11.5%;再看均匀种植玉米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其中以先玉335的产量差异最为显著;宽窄行种植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的单位产量不存在较大差异,比以相同密度实施均匀行种植的玉米产量高1.39%,这一结果说明将玉米种植由均匀行种植改变为宽窄行种植,能有效改善玉米生长环境,有助于增加种植密度,促进产量提高。再来分析均匀行种植条件下平展型品种富友9号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的产量差异,结果显示以52500株/hm2密度种植的玉米产量最高达到10701.03kg/hm2;其中宽窄行种植富友9号以52500株/hm2密度和60000株/hm2密度种植的产量差异较小,但是这2种种植密度与按照67500株/hm2密度种植的玉米产量存在较大差异。
  3 小结
  玉米在我国的种植面积较大,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均有大量种植,已经成为当地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玉米的生长受到阳光、雨水、土壤、肥料、种植技术、种植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大量提高玉米产量,需要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其中经常得到控制和实施的包括对种植技术的选择,最常见的就是对于宽窄行和均匀行的选择,以及对于种植密度的选择。宽窄行种植和均匀行种植将直接影响到玉米不同高度叶片吸收阳光的效率,影响到其光合作用以及光合速率,这无疑对于玉米穗子的生长发育成熟具有关键性影响。此外不同种植密度也会影响到玉米的通风、对肥料的吸收以及叶片分布及其对阳光的吸收效果。因此,结合当地土地情况科学调整玉米种植密度以及种植模式,有助于提高叶片与阳光的接触面积,提高玉米叶片的光合作用效果和速率,进而促使玉米穗子得到良好生长,促使单科玉米达到良好生长状态,提高其产量。这种种植技术和模式的调整将最终提高单位面积玉米的整体产量,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有助于提高玉米种植经济效益。
  玉米种植技术的改善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積玉米产量,其中宽窄行种植技术尤其适合玉米种植,这是因为玉米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宽窄行距离的影响,而且通过调整宽窄行距离,还可以有效增加种植密度,同时不会影响到植物的正常生长,这些调整有助于玉米最终产量的提高。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先玉335按照宽窄种植其单位面积玉米产量明显高于按照均匀模式种植的玉米,增加达到11.5%;再看均匀种植玉米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其中以先玉335的产量差异最为显著;宽窄行种植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的单位产量不存在较大差异,比以相同密度实施均匀行种植的玉米产量高1.39%,这一结果说明将玉米种植由均匀行种植改变为宽窄行种植,能有效改善玉米生长环境,有助于增加种植密度,促进产量提高。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玉米的种植技术存在差异,其中紧凑型品种先玉 335采用宽窄行种植的最佳密度为67500株/hm2,最高产量可达11485.63kg/hm2;平展型品种富友9号采用宽窄行种植的最佳密度为52500株/hm2,最高产量可以达到10941.03kg/hm2。
  参考文献
  [1] 刘璐璐,张雪玲,郗洛延,张宁宁,韩娟,廖允成.沟垄集雨种植和氮肥对春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8,27(05):675-684.
  [2] 李玉玲,张鹏,张艳,贾倩民,刘东华,董昭芸,贾志宽,韩清芳,任小龙.旱区集雨种植方式对土壤水分、温度的时空变化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6,49(06):1084-1096.
  [3] 谭军利,康跃虎,窦超银.干旱区盐碱地覆膜滴灌不同年限对糯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23):4957-4967.
  [4] 张婷,吴普特,赵西宁,张凤云,王自奎.垄沟种植模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3,31(01):27-30,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40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