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服装的演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各个朝代服装的特点以及演变,旨在通过服装的发展、演变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
关键词:服装;发展;制度
商朝的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出现了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和桑、麻、瓜果等经济作物。由于纺织技术的进展,丝麻织物已占重要地位。丝织物有平纹的纨,绞纱组织的纱罗,千纹绉纱的縠,掌握了提花技术,商代人已能精细织造极薄的绸子。
商代服饰采用上下两段的形制,上着衣,下穿裳,后世称之为“衣裳”。其服饰的腰身和衣袖基本上设计为紧窄的样式,长度齐膝,便于活动。古代华夏族上衣下裳,束发右衽的装束特点,就是在商代形成的。
商代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其服饰虽然在形制上不论尊卑和男女,但还是有其严格的等级制度的。比如,染织品、刺绣品及装饰品只能由统治阶级的奴隶主贵族穿戴,而底层的民众只能穿麻布以及与麻布同类的葛布制成的编织物。
周朝以封建制度建国,以严密的阶级制度来巩固帝国,制定一套非常详尽周密的礼仪来规范社会,来安定天下。服装是每个人阶级的标志,因此服装制度是立政的基础之一,规定是非常严格的。
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变化。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裳”,裳就是裙;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韍”,用来遮蔽膝盖,所以又叫做“蔽膝”。
西周最大的贡献以及对于后世的影响就是礼服制度(也叫冠服制度)的完善。西周时期的礼服制度也是上衣下裳款式,只不过头要戴冠。当时礼服的主要等级,有冕服弁服,之所以这样叫,取决于相关配套的冠的款式,比如戴冕就是冕服,戴弁就是弁服。
春秋战国时期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见繁多。工艺的传播,使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春秋战国时期的衣着,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深衣。深衣有将身体深藏之意,是士大夫阶层居家的便服,又是庶人百姓的礼服,男女通用,可能形成于春秋战国之交。深衣剪彩独特,衣与衫相连在一起,制作时上下分裁,中间有缝相连接,用途最为广泛,隆重程度仅次于朝祭之服。
秦代服制与战国时无大差别,保持中国服饰深衣的基本形制。秦代服制,服色尚黑。
汉初,由于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这样的太平盛世。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长足提高。当时民间手工业最普遍的就是纺织业。这一时期丝绸锦绣产量极多。汉代的纺织工艺也达到很高的水平。
汉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襦、裙。汉代因为织绣工业很发达,所以有钱人家就可以穿绫罗绸缎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长裤,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汉朝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裙子的样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发达、开放辉煌的时代。这些特征在服饰上的表现更为突出,其中以妇女服饰又最具代表性。
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在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著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永泰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悦于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唐代女服的领子,有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短襦长裙的特点是裙腰系得较高,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唐代的裙子颜色绚丽,红、紫、黄、绿争艳斗研,尤以红裙为姣姣者。街上流行红裙子,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盛唐时期,就已经遍地榴花染舞裙了。
宋朝歷史以平民化为主要趋势,服装也质朴平实,反映时代倾向。
政治上的保守,“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对外政策的妥协退让——服饰文化不再艳丽奢华,而是简洁质朴。宋时不论权贵的皇亲国戚,还是一般的百姓,都爱穿着直领,对襟的背子,因为既舒适得体,捷又显得典雅大方。宋代的服装,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只是与传统的溶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给人的感觉是恢复中国的风格。宋代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襦衣、褙子的“遮掩”功能加强,一切的“张狂”刹时都收敛了许多。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宋朝时候的服饰宋朝的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
元代出现蒙化现象,但是沿袭了汉唐和宋代的礼服制度,又具有本民族的特色。
质料上发生了较大变化,这是由于棉花的广泛种植,所以棉布成为服饰材料的主要品种。
衣服主要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窄,在腰间有很多衣褶,方便上下马。元代的贵族妇女穿的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一般的平民妇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比肩"、"比甲"也是常服。"比肩"是一种有里有面的较马褂稍长的皮衣,元代蒙人称之为"襻子答忽"。"比甲"则是便于骑射的衣裳,无领无袖,前短后长,以襻相连的便服。元代男子的公服多随汉族习俗,常服的外面,罩一件短袖衫子。
明代朱元璋统一天下,明代开始整体上大致恢复汉人衣冠沿袭唐制,对宋元服饰形式中的某些样式有保留,发展出的汉人衣冠。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前襟的纽扣代替了几千年来的带结。但是纽扣并非始于明代,从元代的辫线袄子腰围部分曾经见到过钉纽扣的形式。纽扣的使用也是一种变革,体现着时代的进步。
明代的贵妇多是穿红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妇女只能穿桃红、紫绿及一些浅淡的颜色。平日常穿的是短衫长裙,腰上系着绸带,裙子宽大,样式很多,像百褶裙、凤尾裙、月华裙等。
明代的男装,大人多穿青布直身的宽大长衣,头上戴四方平定巾,一般平民穿短衣,裹头巾。
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时代,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也是在进入中国后,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
马褂、旗袍是清代男女的典型服饰。现已成为中国的传统服装。马褂是清朝特有的服饰,早先是富贵人家才穿的服饰,到后来普遍了,变成全国的一般服饰,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小帽。满族妇女穿的旗袍,早期是宽宽大大的,后来才变成了有腰身,在旗袍外面再加上一件“坎肩“。她们的鞋子也很特别,是一种花盆式的高底鞋。至于汉族妇女的服饰,则和明代差不多。
总结
中国古代服装总是与当时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水平、文化礼仪及道德规范等社会因素密切相联。服装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服装的发展、演变反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丰富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王美雨.《隐居通议》校注[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
(作者单位:临沂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02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