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自创秀”课程对中职学生的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中职生的特点是自信不足,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但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和自我实现的愿望。针对这一特点,首钢水钢技师学院开展了“自创秀”课程,“自创秀”课程与传统的课程区别在于学生的行为都是自己决定的,人的独特性得以认同和展现。通过“自创秀”课程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感悟探究知识的乐趣从而自我实现。
  [关    键   词]  自创秀;纸圆雕;情商;自我实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6-0077-01
   青年时期是寻找自我、认识自我的关键期。中职学生缺乏自我认同的原因之一是传统教育的同一化要求统一的科目门门优,而忽略了每个人的独特性,进而让学生否定了自己,丧失了自信心。其次,中職学生厌学是由于在小学、初中的屡次挫败,得不到家长、学校、社会的认可而产生了厌学、放弃。故基于以上两点,可否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展示他的独特性,通过展示激发学习的动力,获得个体内在的价值感、认同感。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强大的动力,“自创秀”课程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
   “自创秀”课程源于学生在课堂上不学习,不喜欢学校开设的课程,喜欢专注于自己的爱好,如绘画、游戏、舞蹈、焊接小电子产品……职业教育的特征就是职业化、专业化,但还是忽略了个体的独特性、拓展性。于是,我校开设了“自创秀”课程。一方面让学生从兴趣中获得认同感、价值感,另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已有了固定的形式:每月的星期五下午14:00至17:00每个班都会有一个“自创秀”课程,供学生展示自我特长和创新。展示的类别分三类:(1)学生“自创秀”课程,如特长展示:绘画作品展示、乐器演奏展示、数控加工作品展示、电子作品展示;(2)教师“自创秀”课程。如开学第一课,我会送给每位学生几样物品如刻刀、植物、铅笔……刻刀启示学生你要经历雕刻一样的痛苦,才能成为大国工匠;铅笔提醒学生每个人都会书写自己的人生,你的精彩由自己创造;植物每样植物都有它得不同与美,启发学生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你的存在不仅美而是有价值的……(3)创新作品展示,如手工作品创新的展示——纸圆雕、中西乐器合奏的展示。整个活动都是学生在教师的启示下自己组织,自己创作的。“自创秀”课程展现学生独特性特点,它的意义在于:
   1.“自创秀”课程重建中职学生的自信心
   一花一世界。每个人都要成为自己,学生也一样。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渴望得到认可、赞同。“自创秀”课程无疑是最好的平台。它能让学生感受到自我独特的存在,增强学生的价值感,从而重建中职学生的自信心。
   2.“自创秀”课程点燃学生爱学、乐学的热情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清水芙蓉具有清秀之美;小荷露角具有灵秀之美。不是我不美,而是你没发现。自创秀”课程的推出让我们重新看到了中职学生的独特性。唤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感悟到探究知识的乐趣,改变了家长、教师、社会对他们评价,重塑我也优秀。
   3.“自创秀”课程实现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需求。“自创秀”课程无疑让学生感受到自我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让中职学生认识了自我,通过秀实现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才能激发个人其他方面的发展。
   4.“自创秀”课程激发创新意识
   马克思·范梅楠说:“孩子只有通过亲身的探索、选择、担当才能表现自己的独特性,认识自我。”“自创秀”课程正是一个给孩子体验、创新的课堂。如手工作品创新的展示作品——纸圆雕。学生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得以创新的。尽管他们的作品显得有些欠缺甚至是失败,但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得以发展,体验创新的乐趣与成功,他们经历了一定会收获得更多,羽翼会逐步丰满。
   5.“自创秀”课程培养学生的“情商”
   由于“自创秀”课程是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创作、自己展示的。因此,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前美国总统罗斯福说过:“杰出的人不是那些天赋很高的人,而是那些把自己的才能尽可能地发挥到最大限度的人。”从中职生发展来看,三年后他们将面临择业、交友等选择。为此,“自创秀”课程也间接地培养了学生“情商”,为学生步入职场、走向成功奠定了基础。
   “自创秀”课程秀出了个性、秀出了自信、秀出成长,他们最终不一定成为舞蹈家、画家、主持人……但他们对兴趣的探索、对理想的执著将是他们成功的源泉。
   参考文献:
   [1]林建煌.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申芸,唐永菊.手工实用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编辑 尚思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31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