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职校家校合作中的家长素养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现代教育发展强调家校合作,在农村职校推进家校合作的进程中,家长相对比较消极,这与家长自身的素养有着很大关联。就此探讨农村职校家校合作中的家长素养问题。
  [关    键   词]  农村职校;家校合作;家长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5-0188-02
   家校合作是当前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职校更是需要强有力的家校合作来支撑困难重重的教育重任。由于种种的现实因素导致农村职校的学生教育问题多多,给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亟须家长积极配合;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家长并不积极,把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导致家校合作名存实亡、收效甚微。面对困境,学校和教师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积极的教育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一、家校合作的内涵与意义
   (一)家校合作的概念
   家校合作是指教育者与家长(和社区)共同承担儿童成长的责任,包括当好家长、相互交流、志愿服务、在家学习、参与决策和与社区合作等六种实践类型,是现代学校制度的组成部分。家校合作强调家长和学校在教育中的同等地位,改变了过去孩子交到学校就应该由学校全权负责的看法,发挥了家长在教育中的持续有效性。
   (二)家校合作的意义
   家庭与学校合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家庭和学校是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其各自的特点刚好可以形成互补之力,使教育目标最大化实现。
   家校合作是解决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困境的共同需要。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对学校传统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原本只能从学校获得的信息,现在则可以利用网络等渠道自行获取;学校和教师在知识传播和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受到动摇。师生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可控性在逐渐下降。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养也提高了要求,增加了学校教育的困难,尤其是在培养学生个性化方面。
   现代社会生存压力巨大,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有心无力,甚至把教育的重任无形地传递给老一辈。而老一辈则由于脱离社会、观念陈旧,加上固有的隔代宠溺问题,很难在教育上理智果断。另外,单亲家庭、再婚家庭、独生子女等现象的存在也使传统的家庭教育力不从心。再者,现代社会家长的教育期望值普遍提高,在教育上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容易产生对子女的过度呵护,需要学校提供的群体生活增加孩子的社会化程度。
   二、农村职校家校合作的现状及意义
   (一)农村职校对家校合作的迫切需求
   鉴于现有的国情,农村职校在所有学校教育机构中属于弱势群体,家长和社会认可度较低,教育的难度尤其大。相较于普通中小学,职校的家长与教师在教育观念方面存在的分歧更大,家长与教师之间还存在相互推诿、共育意识不强等问题。由于农村职校问题学生尤其多,问题学生的问题尤其复杂,导致学校与教师在教育时困难重重,收效甚微。面对家长和社会的质疑,很多时候学校也很无奈。
   现有的教育体系和师资培训缺乏对教师进行有效的家校合作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使教师缺乏相应的能力和技巧开展家校合作,面对问题往往会选择回避。学校内部管理层和一线教师之间在家校合作上也缺乏一定的共识和紧密配合。一方面管理层要求教师积极进行家校合作,另一方面教师在家校合作中遇到问题无法从学校层面得到支持。很多时候,部分教师为了自身的“安全”选择自保,对问题学生的问题视而不见。长此以往,恶性循环,给学校教育带来更大的困扰。
   (二)家长对家校合作的态度
   对职业学校的不认可或者在孩子小学到初中的历程中不被学校认可,很多家长对家校合作缺乏正确、深刻的认识。他们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自身的参与既是权利也是义务。甚至部分家长认为,一旦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所有的问题理应由学校负责;孩子的学习、思想甚至吃穿住等问题都应该由学校和教师操心,自己只需要掏钱即可。对孩子在校的具体情况他们并不关心,只要不吃亏就好,至于怎么才能成人成才他们并不关心。
   出现这样的局面,与家长自身的受教育程度、文化素养等有着一定的关联。面对这样的困境,部分学校和教师认为这样的家长不参与还好,一旦参与反而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困扰。
   (三)现实意义
   农村职校教育中出现的困难以及家长的态度,让家校合作在农村职校的推进困难重重;而正是这样的困难才恰恰说明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1.增强家长的责任感,提高教育质量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往往家长对职校的孩子潜意識中已经选择放弃,听之任之,安稳混完三年找份工作就好;至于其他的一概不管。这也导致职校孩子往往自律性比较差,自我认同感比较低,不把学校的校纪校规当回事,给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教育带来很大的困扰。如果我们努力构建家校合作,把家长拉到自己的阵营协同作战不仅可以增强家长的责任感还可以提高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最终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
   2.亡羊补牢,维护孩子的受教育权
   职校的学生,大多数存在教育欠缺的问题,一方面源于家长教育意识的淡薄,另一方面则源于小学初中阶段的被忽视。相较于那些考入普通高中的孩子而言,他们往往身心俱创,更需要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温暖。    职校学生基本属于青春期后期,自身的生理发展已经基本完成,心理发展也有了初步的形态。正是基于此,很多孩子往往以成人自居却又做出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举动甚至是一些过激行为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面对这样特殊的群体更需要家长和学校努力配合,倾注更多的心血予以教育,帮助他们度过人生中模糊的阶段,为后面真正走入社会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做好准备。
   3.提升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能力
   部分学校和教师虽然认可家校合作的积极作用,但是又不愿意家长过多地干涉学校的日常工作和决策。他们更多地倾向于传统封闭的管理模式,不愿意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也怀疑家长的实际能力。
   家校合作的存在可以倒逼学校和教师正视困难,努力提升自己的组织和沟通能力,从而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进一步联合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到具体的教育情境中以期实现教育成果。在此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并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去寻求家长和社会的配合。
   三、家长素养对于家校合作的影响
   家校合作中,家长素养的高低对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家长的素养主要取决于其受教育程度和个人的性格特征。有研究显示,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与其教育能力是有一定的关联的。
   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长,往往缺乏教育意识,更缺少教育技能,仅凭着自己的感觉随性而为;他们子女的成长完全处于无计划状态。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的水平有限,他们往往畏惧学校和教师,不愿意主动参与,只被动接受学校的指令。这样的情况之下,学校和教师“一头热”,家校合作就处于瘫痪状态,无实际效果。
   受教育程度高的家长,則相对有明确的教育意识,也有一定的教育技巧。在孩子的受教育过程中,他们不仅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的工作而且会主动参与甚至给予积极的辅助。他们的孩子往往表现得更加优秀,成为家校合作的最大受益者。
   当然,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家长的性格特征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有的家长积极乐观、善于接纳别人的意见,有韧性也有弹性懂得进退,有意识地与学校和教师建立融洽的关系,推进家校合作的开展。有的家长则消极冷漠,固执己见,一心只想着推卸责任,拒绝学校和教师进一步沟通的要求,阻滞了家校合作的开展。
   由于固有的历史因素,农村职校的家长相对受教育程度偏低,个性特征消极冷漠的也比较多;所以农村职校家校合作的开展可谓困难重重。
   四、突破困境,提升素养的相关策略
   (一)更新观念,自我完善
   新时代,各种教育问题扑面而来,迫使家长不能再用传统陈旧的教育思想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农村职校的家长,面临的问题更多、困难也更大。他们面对孩子的各种成长问题和过早走入社会的现实,没有及时引导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才能更好地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见识有技巧地协同学校和教师共同教育孩子。
   (二)班主任专业化,菜单式指导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有效配合。作为班主任,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和家长心理需求的前提下做好协调工作,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班主任的专业教育培养,全面提升班主任对家庭教育知识和技巧的掌握,促使其专业化成长。这样的班主任才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家庭状况予以菜单式指导,有目标、有方案,从而有的放矢地帮助家长共同成长,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家长教育学校,宣传引导
   家长素养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它还需要积极开展家长教育学校,有计划地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宣传和引导,通过鲜活的案例给予他们更加生动直观的感受,激发内在的提升需求。当然,家长教育学校活动的开展,需要社区、学校和家长的三方联动方可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此过程中,社区要承担更多的宣传与组织工作,学校要扛起有效教学的重任,家长要秉承虚心学习的态度。
   (四)强化科研,推进发展
   家庭教育、家校合作,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我们的理论和实践还都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有前瞻意识,承担起相关的教育科研重任,通过家庭教育讲座、网络学习平台等渠道用科研成果反过来指导学校和家庭,促使家长全面提升自己的素养。
   总之,家校合作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桥梁;家长素养则是支撑桥梁的柱子,柱子的粗细决定桥梁的承载能力,更决定了教育的实际效果。希冀职校的家长素养有所提升,促进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实现教育目标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翠兰.影响家校合作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6(10).
   [2]岳瑛.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天津教科院学报,2002(3).
   [3]周丹.对家校合作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1(6).
  编辑 张 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36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