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淡学前教育视唱练耳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居于重要的地位,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起到关键性的影响。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改进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课堂節奏训练实践,以期培养学前儿童的音乐节奏感和促进视唱练耳教学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视唱练耳;节奏训练
  一、学前教育视唱练耳的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五线谱乐理的基础知识,掌握五线谱、简谱的视唱教学采用首调唱名法。使学生具有视谱即唱的能力,并能达到音准、节奏准确;有系统的逐步发展音乐的听觉,积累音乐语言,并重视音乐注意力与记忆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记谱的能力和听记幼儿歌曲的能力。
  二、学前教育视唱练耳的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儿童歌曲的一般特点、儿童歌曲歌词的特点、儿童歌曲旋律的特点、儿童歌曲的题材、儿童歌曲的体裁、中国儿童歌曲的风格、旋律发展的常用手法1.重复2.模仿3.延展、简谱带词视唱四、五线谱带词视唱等音准的训练,听觉训练的内容与方法。
  三、学前教育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有助于学生音乐听觉的发展,并为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但是,在实际的节奏训练中却存在不少问题,并且对视唱练耳教学的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没有充分认识和理解旋律节奏。虽然不少学生能够会唱、会背旋律,但是几乎没有学生可以写出旋律。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年龄小,没有音乐知识素养和知识储备,对音乐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他们无法进行深刻的理解旋律,也即感性模仿是无法准确排列节奏的顺序的,所以,在教学活动和训练过程中,对音乐的节奏感只能停留在模防和感知的阶段,不能掌握和运用音乐节奏来进行视唱训练。
  其次,在进行节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没有与节拍共同训练,节奏与节拍分开训练,虽然方便了教学组织活动,但这种教学方法割裂了节奏与节拍的联系,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形成体验,从而不利于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全面掌握。尤其是在碰到新的节奏型,如果利用图形来对节奏型进行解释的话,图形的简单性、重复性、相似性将会增加学生分辨节奏型和拍子的难度。
  最后,在节奏型教学中,没有加强学生对于不同节奏类型的记忆与掌握。因为在学习节奏类型的过程中,学生只有通过多模仿、多写、多背等方法,才能加深自己对于相关节奏类型的掌握。尤其在遇到比较有难度的节奏时,不少学生没有降低速度并进行多次练习,从而不能有效的化难为易,进而不利于节奏训练效果的提升。
  四、学前教育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感培养与训练的改进方法
  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音乐节奏感培养和节奏训练的改进方法如下,
  1、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第一、语言与节奏的结合
  幼儿生活在语言环境当中,语言的本身就附有微妙、生动的节奏,将音乐节奏与语言节奏紧密结合,从语言节奏出发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比较容易而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活动过程中,可以根据音乐中节奏的特点,选用孩子们最喜欢的卡通形象、人物等等,结合相应的词语或者短句以说唱的形式表达出来,如:灰太狼、奧特曼可以表示前十六的节奏型,芭比娃娃、铁甲小宝可以代表全十六节奏型等等。另外,可以通过朗诵进行节奏练习,奥尔夫教学体系中提出了“节奏基石”的说法,指由语言中最短小,且具有一-定音乐意味的字词所拼成的最小节奏单元,既固定节奏型。固定节奏型的变化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求知欲,还能够提高节奏感。当教师为幼儿朗诵古诗时,可以利用肢体语言来加强节奏感,例如,拍手、跺脚等动作。通过这些动作,让幼儿将语言与节奏结合在一起,通过这种朗诵活动的形式来增强节奏感知力。幼儿在感兴趣的情况下,参与的主动性自然而然很浓,既进行了节泰练习,也培养来幼儿词语创作的能力。
  第二、动作与节奏的结合
  夸张、形象的动作可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对于低年龄的幼儿来说,采用肢体语言是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音乐的表达主要靠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等,但要让孩子感受这些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只凭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因此,需要有动作的参与。动作与节奏是相辅相成的,在劳动、游戏过程中很多动作都包含着节奏,如:洗脸、刷牙、扫地等。用动作表现节奏,也就是幼儿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用动作表现出来。在活动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幼儿合拍的能力,可以选择生动有趣、节奏强弱比较明显的乐曲,让幼儿随着音乐通过动作的表现体验节奏的快慢和强弱变化,要求动作与音乐的快慢协调一致。例如:大象走可以表示速度的缓慢
  与声音的沉重,而小兔子走路形象的表现了音乐的轻快等等。当幼儿基本掌握了用手、脚等表现节奏后,可以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节奏,鼓励幼儿自由发挥。例如:捻指、用舌头发声音等。当一段音乐出现后,孩子们可以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来表现,由于音乐的节奏较快,选择较远部位的幼儿通过实践发现距离远,导致动作慢,节奏跟不上,一来二去,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寻找最佳答案。
  第三、乐器与节奏的结合
  乐器的直观性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利用乐器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表现音乐的效果也最显著。当幼儿熟悉了各种乐器的声音,是清脆还是浑厚、是长音还是短音,以及各种乐器不同敲法所产生的音响效果后,可以根据乐器的性能及特点为音乐来伴奏或者表现音乐。如在欣赏三拍子《摇篮曲》、《小燕子》等,通过乐器伴奏能让幼儿充分的感受三拍子强弱若起伏的特点,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活动中,幼儿还发现还有很多日常生活的物品也可以发出很奇妙的声音,如:将豆子放进塑料瓶里发出的声音就像下雨声:用木棒刮洗衣板的声音和青蛙的叫声很相似:拷贝纸的抖动声就像电闪雷鸣....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也提高孩子的音乐想象力。
  2,重视节奏训练在视唱练耳的作用
  教学单位和教学组织者都要认识到音乐节奏的训练在视唱练耳中的重要作用,它是增强学生音乐感觉和认识音乐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学好歌唱的重要途径,节奏训练对于学生音乐感觉和音乐素质都起到推动作用。
  3、节奏训练的教学方法
  要知道学生掌握节奏的基本知识,尤其是节奏的要素组成,也即节奏形态认知、命名以及节拍认识等三个方面。在认识节拍中,教学最好从2/4拍这种最简单的内容着手,然后过度到比较复杂的节拍中,通过节拍认识来帮助学生节奏的规律,从而更好的学习乐曲片段。在学生对不用节拍规律予以掌握之后,就是加强不同节奏类型的分类教学,也即基本型、切分型以及附点型等等,指导学生在对节奏类型名称了解之后展开相应的训练。
  总而言之,在节奏训练中,必须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展开先易后难的教学。由于学生在掌握简单节奏之后,必然会对复杂节奏形成一定的兴趣。
  结 语
  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教学和音乐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学前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视唱练耳的训练是提高学生掌握音乐节奏和学生歌曲的有效方法。但目前在学前阶段的视唱练耳教学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存在不断的探索解决方法,从而促进视唱练耳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巧兰,情感体验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6(1).
  [2]高丽娜,跳动音符一一丰富幼儿音乐经验[J],中华少年,2016(5).
  [3]戴连花,让笑脸开放在音乐中一—论幼儿音乐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3),
  (作者单位:田东职业技术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76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