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装配式结构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刚性较好、抗震性能出色,但其缺点在于施工工艺复杂。相比而言,装配式结构由预制梁、板等构件组装而成,施工工期较短,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较小,施工的机械化水平较高。因此,其技术研究在建筑施工领域的作用显著。
  关键词:装配式结构;建筑施工;应用
  1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意义
  1.1发展装配式建筑有利于国家发展现代建筑产业
  目前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解决建材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是建筑业普遍存在供给能力不足、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当前情况下,装配式建筑的预制钢结构、预制混凝土结构等特点,有利于发展节能环保新产业,有利于提高建筑产业安全水平,有利于化解产能过剩等难题。
  1.2发展装配式建筑有利于促进建筑业节能减排降低能耗
  目前,我国依然采用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建筑业尤为严重,现场浇(砌)筑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将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同时产生扬尘和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粗放建造方式,过度消耗并浪费资源能源,将进一步激化经济增长与资源能源的矛盾,更会制约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成为必然。已有实施项目充分证明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在节水、节地、节材、节能和减排方面的成效显著。节约资源能源,有利于减少碳排放,降低扬尘和噪声污染,改善城市环境显著,使建筑综合质量和性能得以提高,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低碳能源体系。
  1.3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动力
  建筑业属于实体产业,其自身所带附加值很高。目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将建筑产业链进一步深化发展,带动更多的新兴产业,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和劳动力资源的再利用。建筑业的发展能有效拉动投资,发展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下,能带动大量社会资金涌入,有利于社会资本的利用,发挥资本对建筑业的促进作用,对推动城镇化的发展形成多重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消费需求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1.4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带动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
  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劳动力逐渐减少,“人口红利下降”,而建筑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十分高,同时建筑业中高素质人才短缺问题日益明显。装配式建筑通过构件预制,大大减少了传统建筑工艺,减少了工程对人力的依赖性,同时提高了施工生产效率,降低了工程造价成本,有利于技术进步和提高效率。
  2装配式建筑应用的技术要点
  2.1工厂生产
  在工厂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构件表面印筋、构件损坏、掉角、剪力墙构件预留钢筋偏位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要点是:按照规范要求,在构件下部设置垫块,并均匀喷涂脱模剂,这样可以避免构件表面印筋;严格控制拆模时间,保证混凝土强度达标后再拆模,拆模时不能野蛮作业,要高频率轻捶,这样可以避免构件损坏、掉角。剪力墙构件预留钢筋偏位多是由于模具孔位偏差造成的,因此,在工厂生产过程中,必须确保模具孔位精准。
  2.2构件存放与构件运输
  在构件存放与构件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构件变形、构件外部钢筋锈蚀、构件倾覆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要点是:用车辆运输叠合板时,先在车厢上设置150mm×150mm的大型枕木,再叠放叠合板,然后,在叠合板间设置40mm×90mm的枕木作支垫,每辆车运输的叠合板控制在4~6层,这样可以避免构件变形;构件外部钢筋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难免出现锈蚀,所以在构件出厂前一定要向它们的外部钢筋上均匀涂抹除锈剂;为避免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倾覆,宜采用立式方式运输外墙板,采用水平方式运输阳台、梁、楼梯、板(叠放的梁、柱层数不能超过3层,叠放的板层数不能超过6层)。
  2.3现场施工阶段
  1)运输车辆无法进入施工场地:主要由于现场条件限制,施工总包单位对装配式施工经验不足,平面布置时道路不满足运输要求。处理办法:a.常用构件运输车辆宽度2.4m,车厢长约13m~17m,道路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5m,确认时可让有经验的司机现场查看并做试行。b.确实无法满足转弯半径要求的可以开两个大门,运输车辆直线开出。2)吊装顺序不合理:主要由于技术交底不到位,尤其是框架结构或者存在预制梁的装配结构;处理办法:深化设计单位可以利用三维模型对总包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吊装顺序,一般吊装顺序为PC楼梯(下一层)→PC柱→PC梁→叠合板。如果现场堆放则另行考虑运输顺序。3)叠合板桁架钢筋穿线管困难:主要由于深化设计单位未考虑机电线管走向;工厂将桁架钢筋放错排;处理办法:深化设计通过BIM建模,综合考虑各专业,对于线管交叉部位进行特殊处理,合理设计桁架钢筋的高度和摆放位置。4)钢筋碰撞问题:主要由于深化设计人员现场经验缺乏,工厂加工未严格按照图纸要求等原因。处理办法:深化图设计人员应能够清晰的了解现场钢筋加工及绑扎工艺,利用BIM模型对钢筋碰撞问题进行优化,采用优化节点、上抬、内凹等,其中全装配式框架结构这点尤其要注意。5)梁上部鋼筋穿筋困难:主要由于叠合板钢筋需要伸到梁中,梁上部钢筋需要后穿,否则叠合板钢筋无
  法伸入。处理办法:深化设计优化设计节点,将梁箍筋采用开口箍,叠合板吊装结束后,绑扎梁上部钢筋及完善梁上口开口箍,采用绑扎或者焊接方式且必须满足锚固长度。6)机电点位跟现浇部位穿线管不在同一位置造成的构件剔凿问题:主要由于现场跟工厂点位没有提前沟通。处理办法:现浇部位的机电工程师需要对构件图进行深入了解,深化设计人员提前交底。7)转换层预留钢筋点位不准确:主要由于现场未按照深化图纸的点位进行预留,以及未采取有效的固定措施导致的偏位。处理办法:按照规范要求植筋。8)现场灌浆不密实:主要由于现场没有专业培训的灌浆工,管理缺失。处理办法: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做好班前交底工作,监理或者质量员旁站等事前控制措施。9)构件超重问题:主要由于现场未按照构件深化图的重量进行塔吊选型;处理办法:未制作的由深化设计人员对构件进行再次深化,改变构件尺寸,已经进场构件经深化设计同意可做切割的现场进行切割,无法切割的报废处理。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构件生产厂商或装配式深化人员应提前与现场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塔吊选型时应双方协商后选择。10)工期问题:主要由于首层转换层施工慢,吊装工序较为复杂,工人不熟悉。处理办法:增加图纸的熟悉程度,构件加工厂及现场要及时沟通,将碰撞问题、定位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避免措施,最好引入BIM模型,提前施工模拟,以提高现场精细化施工水平。
  3结语
  在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之下,建筑行业也得到了新的发展空间,装配式结构也是未来工业化建筑模式的主要技术方案。发展装配式结构是建筑领域的重要改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不仅对于劳动生产效率提升具有显著作用,对于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同样需要现实意义,是建筑业与新型工业化融合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侯文红.房屋建筑装配式结构关键技术分析及质量监督措施[J].中国标准化,2017(24):70-71.
  [2]程兴旺.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四川水泥,2017(12):152.
  [3]刘天姿,闫少华,王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研究现状与展望[J].山西建筑,2016,42(13):55-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87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