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心理困难学生管理和教育的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前,帮助大学生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已成为各大高校的工作重点。进入社会后,具备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应对日常生活的能力已成为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大学生心理困难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困难  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3-0202-01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困难产生的原因
  (一)适应问题
  在一年级的新生中,受心理困难问题影响的学生最为居多。在第一年进入大学生活后,新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和情感环境。离开了父母和老师无时无刻的帮助,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处理大多数意外情况。许多学生在第一年都会经历了一个“混乱时期”,他们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大学意义的问题。
  (二)家庭问题
  有些学生由于从小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里,他们的亲情感相对更加脆弱和敏感。他们可能因为其他学生的语言表达或行为而产生怀疑心理,并且会用自己的主观思想去揣测别人的心理,总觉得其他人不接受自己或轻视自己。从长远来看,这些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嘲和自闭的心理,进而影响他们的社交心理。
  (三)意外因素
  有些学生一直处于悲观绝望的心情,因为他们的家庭成员突然死亡,或是突然发生车祸,在某種程度上受到过身心创伤,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生活。如果这种情绪不能够得到及时调整,就容易引发轻度抑郁症。他们对任何人或事都提不起兴趣来,觉得这个世界是不值得留恋的,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进而转化成为重度抑郁症。
  二、对高职院校中心理困难的学生进行教育帮助策略
  (一)在班上设立心理委员,开展心理健康活动
  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不能单单仅依靠教师的力量,有必要建立一支完整的心理支持队伍。在课堂上设立心理委员,学生之间作为同龄人更容易找到共同话题,交流起来也更加方便直接。同时,让班级心理委员按时反馈,帮助老师及时发现同学的心理异常情况。教师还可以组织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健康活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同学之间的爱,尽快克服心理问题。
  (二)建立有心理困难学生的档案库
  现在各个高职院校在组织新生入学时,普遍将进行心理测验,对有明显异常心理的学生进行分类,并与辅导员进行讨论,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早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选择专门的心理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聊天,及时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卸下防备心,向老师倾诉他们的困惑。辅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记录,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及时跟进学生的心理变化进度。
  (三)综合利用心理资源,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
  如果辅导员发现有心理障碍较为严重的学生,那么应该及时向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或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辅导员应为心理困难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并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正面引导,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难的问题。尤其对于那些家庭状况紧张的学生,及时与父母沟通这一点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心理教师应以适当的方式与家长交流学生的感受,这一更有利于及时解决问题。
  (四)加强对网络的监控,预防网络对大学生产生不利影响
  如今,互联网对学生很容易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应该紧跟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对网络信息的了解程度。有效监控不良的网络信息,控制其负面内容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学校和教师还应警惕网络暴力。当今的网络暴力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如果我们不适当地引导它,它将大大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当今的网络信息量十分巨大,好坏参半,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校应建立专门的监督网络,加强网络监管。
  高职学生心理困难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各有异同的。对于不同的情况,我们需要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耐心、负责、自信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帮助他们直面自己的心理困难,树立信心,克服障碍。高职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健康成长与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幸福息息相关。对于有心理困难的学生,教师和家长应该积极合作,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心理困难。
  三、高职院校心理困难学生管理工作方式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活动微观社会工作——个案工作
  心理健康微观社会工作是指结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目标,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辅导,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心理健康社会工作组织。对心理困难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是其中的核心环节,这一过程又分为直接咨询和间接咨询两种方式。直接心理咨询是指社会工作者与学生之间进行直接咨询,以建立起和谐的心理咨询关系为目的,达到帮助学生发展个性与心理潜能的根本目的;间接心理咨询是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进行调查分析,改善学生心理困难情况,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实现学生与生活环境形成良性互动。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活动中观社会工作——小组工作 只是单纯地帮助更多学生快速、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是不能够彻底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和素质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开辟中观社会工作路径,采用群体工作模式,整合出多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力量,以求达到彻底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和素质的目的。
  (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活动宏观社会工作——社区工作
  为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三维培养目标,还需要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的社会工作。为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益,必须解决相应的制度和机制问题:没有高职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政策体系保障,这项工作无法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没有社会的合作与支持,学校心理教育的效果也无法达到最终的预期效果。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活动宏观社会工作,可以争取相关政策、社区和高等教育部门的重视,努力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学生心理困难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董敏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路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8):105-107.
  [2]郭昱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才智,2017(30):21-22.
  [3]张淅,郭鑫.高校心理困难学生成因分析以及帮扶策略[J].时代教育,2016(23):123.
  作者简介:
  万冬华(1971.02-),男,汉族,湖南省永州人,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11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