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家有“人精”二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老二“人精”:这样的人设惹人忧
  一大早,妈妈方琴正在收拾房间,二宝妮子跑了过来:“妈妈,我要吃棒棒糖。”方琴头都没抬:“你的牙昨天刚涂了氟,这3天不能吃糖啊!”妮子一听立马大哭起来。“你这个孩子,怎么一不同意你做什么,就哭闹呢!你哭吧,哭我也不会给你的。”妮子哭了几分钟,看妈妈的态度始终没有变化,噘着小嘴走了。方琴拾掇好房间,拎包出门时,听见门外的妮子和爷爷的对话:“爷爷,待会儿你不要告诉妈妈给我买了棒棒糖啊,妈妈不让我吃,她会不高兴、要骂人的。”方琴听完哭笑不得,这小妮子从小就是“小人精”。
  再想想自己的大儿子程程,那叫一个老实忠厚,从不会“两面派”,爸妈不让做的事儿,即使不高兴,也不乱发脾气,对妹妹也是照顾有加。倒是妮子,平常净欺负哥哥,而且时不时就告哥哥的黑状,没理也能扯出理来,比如那次明明是她在哥哥的书上乱画,看哥哥真生气了,就迅速跑到奶奶那里说“哥哥不给她拿画画的纸”,还哭得一脸委屈。怎么一个娘肚子里生出来的孩子会差别这么大?
  为此,老公也多次和方琴提到,女儿这么“人精”,会来事儿、会瞒事儿,完全知道自己的什么需求该去找哪个人来满足,并且会对每一个人有一套不同的说法,将来万一不学好,那岂不是祸事不断?是不是现在就应该对她严格教育,好好改改她这“机灵油滑”的性子?可方琴觉得,孩子聪明机灵不是坏事,会和人打交道也是能力,不能一味打压,但这尺寸的拿捏可真是让人发愁啊!
  别让“超前焦虑”破坏了孩子的“天性”
  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孩子不借给别人玩具玩,父母就担心“如此下去,孩子将来就会变成自私鬼”;孩子忘了写作业,父母就会吼:“你不写作业,将来一事无成去要饭吗?”;孩子动作慢一些,父母又会着急:“你这么慢吞吞的,长大能干什么啊?”;或者像方琴夫妻一样,小女儿灵活会来事儿,两个人就开始担心“将来万一不学好怎么办?”
  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有限的事情无限化”,这种思路必然形成难以遏制的“超前焦虑”,就如父母们因为孩子当下的一些表现或小事,进而联想、引申、担忧孩子将来会因此付出代价,步入歧途。
  这种“超前焦虑”会推动父母忽视孩子的年龄、当下的能力,而提高对孩子的要求,降低对孩子试错的接纳,进而变得过于严苛。如此教养,必然导致对孩子“天性”的破坏。如果方琴夫妻选择严格教育妮子,孩子也会认同父母对自己性格否定的态度,从而形成不可逆转的“自卑”“自厌”,甚至“自弃”。
  因势利导:亲子教育需要“私人定制”
  每个孩子的“天性”都是可贵的,是孩子们与众不同的内在财富,为人父母除了衣食住行的照顾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观察和发现孩子的天性,因势利导,帮助和引导孩子尽情地发展天性,发挥出自身独特的能力与价值。
  第一,放下主观塑造,用发现的视角观察孩子,读懂孩子的“天性”。
  与其比较老大和老二性格的不同,不如怀着一颗敬畏观察之心,逐步了解自己孩子的不同“天性”。具体可以玩一玩《发现者日记》的游戏,父母每天发现一点儿孩子的特点,记录下来,彼此分享,如积累拼图方块一样,日积月累就会逐步深入了解孩子。
  第二,不模仿他人,给孩子一生“私人定制”的教养。
  在了解孩子独特“天性”的基础上,自然就不必刻板模仿老大的教育。比如方琴家的二宝,灵活、聪明、懂人际、会来事儿是妮子的天性,父母只需要因勢利导,帮助妮子发挥所长,同时明白行为的根本原则与人际的规律界限,在信任和支持孩子的基础上,适时地帮助孩子解决其“天性”可能引发的问题就可以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34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