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活跃了数学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一次空前的发展,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的飞跃。当前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多个行业与领域,在教育教学中也逐渐普及和日益深入,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落实有着关键的推动作用。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由于知识内容相对抽象枯燥,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借此优化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将“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将“给出知识”转向“引出活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实现多媒体信息化教学,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深化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现实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小学数学教育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关键,深刻促进与影响着新课改,并为数学教学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努力寻求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契合点,在课堂上营造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互动激励的数学教学
  (一)诱发学生乐于探索数学的动机
  《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快乐的,也是没有生命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情感的“生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深刻地理解《标准》理念的内涵,把教学植根于对学生深厚的“爱”之中。努力创设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置身在探索数学的乐园里。
  (二)注重学法指导,变“授鱼”为“授渔”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现成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懂得这些理论是如何获得的。应该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论。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就曾敦促我们教师“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师要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运用多媒体,首先展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利用动画将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启发学生思考:我们能不能把梯形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某种图形,来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把梯形变成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相对的边平行且相等,梯形的上下底平行,那么怎样把梯形的上下底变相等,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体会出把一个梯形變平行四边形只需要把梯形的上底延长到和下底一样长就可以了。从而使学生能直观、形象、具体地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使课堂活跃起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所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自主学习方式转变。其中,自主选择、合作交流和亲身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张奠宙教授所说:“从教学生学会数学转向让学生做数学。”这里的“教”是指简单的传授和以讲为主的灌输,而“做”是指以学生为主的自主选择和亲身实践。在课堂中,让学生“做”数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的过程”,让学生享有足够的亲身实践时间和自主探索的空间,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呈现出无限生机,时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构建新颖学习平台
  由于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很多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实践性教学内容难以实现,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锻炼。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在课堂上为学生呈现出一个虚拟现实或真实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产生体验和感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数学知识。这样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虚拟化实践平台,借此为小学生提供新颖有效的数学知识学习形式。
  比如,在“图形的变换”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设计问题: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让学生讨论交流,他们可能会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只要表达合理均应当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果仅靠学生想象和动手尝试很难发现图形的变换过程和规律,此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图形的变换过程,将整个流程具体直观的展示出来。让学生体会到平移法的妙用:将第1幅图中的A三角形向右平移2格,B三角形向下平移2格,C三角形向上平移2格,D三角形向左平移2格。这样在虚拟情境下呈现数学知识,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性与抽象性思维,使数学课堂活跃起来。
  三、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实现生动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的辅助教学手段通常是实物、挂图、模型或卡片等,以静态效果为主,很难展现出事物的动态变化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努力突破这一教学困境,使用化静为动的教学模式,将数学知识活灵活现的展示出来,实现生动形象的教学效果。不仅能够真切呈现数学知识内容,还可还原知识的发展发生过程,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小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和魅力。
  举个例子,在“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计应用题:一座隧道的长度为1500米,一列火车的长度为150米,如果火车以30米/秒的速度通过这道隧道,需要用时多久?此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现隧道、铁路的实际画面,引领学生进入到学习情境中,接着驶入一辆火车,让学生观察火车车头到进入隧道和车尾驶出隧道的情境,知道火车一共需要行驶多长距离才能够完全通过隧道。这样,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题目中提供的数量关系、信息与问题生动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对动态情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够得知火车一共行驶的距离是隧道程度加自身长度,从而顺利列出算式和求出答案。这样把净变动活跃了数学课堂。   四、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重点,我先在电脑上画好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达到了活跃数学课堂的效果。
  五、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运用多媒体,可以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总之,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从不同角度和多个方面运用信息技术,做到和数学教学的完美结合全力改善教学质量,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薛艳平.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利与弊[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6,05:16-18
  [2]张小敏.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08:115-119
  [3]张敏.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作者单位:晋庄总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49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