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建筑数量也在日益增多.建筑物的高度、厚度、体积等都随着建筑模式的改变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当然在此过程中承受的荷载也进行了相应的增加,这个时候就能够显现出混凝土结构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所影响的因素及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地分析。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加快,建筑工程的质量标准也在逐年提高。为了提升建筑质量,需要对建筑的混凝土结构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同时深入了解混凝土施工技术与混凝土质量之间的影响,由于混凝土结构的运用面非常之广,几乎所有的现代建筑中都能看见混凝土的影子。因此,如何改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方式成为了目前改善建筑质量的当务之急。
1土木工程建筑以及混凝土概述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土木工程建筑是非常常见的,施工人员主要利用相关的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进行建设和维护,所以土木工程涉及面很广,建设的过程中较为复杂,尤其是其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等诸多特点,导致土木工程建筑需要进一步细化相关的细节,建立起一套合理的施工工艺,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土木工程建设的质量。混凝土属于符合性材料的一种,主要通过凝胶材料来粘合各种所需的材料,形成一种性能较好的建筑材料,这种复合新材料主要是依照水和沙土根据一定比例做好胶合工作,并且通过相关设备搅拌,然后混凝土的性能得以实现。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原因
据详细调查显示,导致土木工程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的几种原因如下:第一,水化热。水泥作为混凝土的主要材料之一,具体使用期间难免会出现水化热现象,并且因混凝土结构拥有较突出断面,所以水化热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排出而是会大量聚集在混凝土结构底部位置,致使混凝土内外结构出现较大差异,引发混凝土结构裂缝现象。第二,环境因素。某種程度上说,环境因素对混凝土结构温度也有着极大干扰破坏作用,如果环境温度较低,则混凝土内外结构温差就会拉大,出现温度应力情况,随着温度应力的不断增强,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裂缝几率也就越大。本质上说,水化热和温度应力都是因温度变化而引发的混凝土裂缝隐患。第三,混凝土自身原因。根据调查显示,混凝土中的水泥强度是由水泥硬化产生的,在此过程中混凝土含有水分会下降20%左右,一旦水分蒸发量超出标准限定状态则混凝土结构会出现自缩现象,自缩数值就是实际蒸发量超出标准蒸发部分,由此可知,混凝土结构自缩值和自缩程度有着密切联系。如由矿渣产生的混凝土自缩值要远远低于细材料制作产生的混凝土自缩值。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3.1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进行土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混凝土建筑通常包含以下几点,首先是基础底板和墙体以及一些楼梯结构,在浇筑墙体的过程中需要对墙体底部进行5cm的浇筑,在浇筑的时候需要重视使用的混凝土成分相同,与此同时,为了符合均匀性的目的,可以选择铁锹灌模的方式进行操作。在浇铸刚度方面也有一定的规定,通常条件下需要控制在40cm,在建设基础底板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混凝土散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进行控制,通过合理的方式让整体承受能力提高,确保浇筑过程中的连续性。在设备和材料选择的过程中也需要进一步重视相关细节,在我国浇筑方式很多不同的浇注方式,带来的效果也各不相同,需要与周边的环境相结合,依照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相关的浇筑方式。
3.2混凝土裂缝防控技术
对于土木工程建筑而言,在实际的施工之中于混凝土结构方面,对建筑质量影响最大的便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因此,若想确保整体的施工质量,则必须加强对裂缝防控技术的重视。在当前阶段的混凝土结构施工之中,裂缝问题极为常见且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也较多,其中主要包含施工的环境、条件、人员、技术及材料设备等等,因此在实际的混凝土结构施工之中,应对多方面的内容加以强化,并依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展开具体的控制措施,以此来实现对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方面的有效提升。首先,在实际的现场施工之中,相关人员应对现场的情况进行充分的考察,尤其是在混凝土浇筑作业的开展之前,而后尽可能依照自低至高的施工顺序,一次性的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其次,在土木工程建筑的混凝土结构部分,施工缝的产生无法避免需对之进行良好的处理,尤其是开展后浇带填充施工的过程之中,应注意此时应选择具有更高强度的混凝土开展工作。最后,在混凝土结构浇筑工作的开展之中,若想有效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则相关的施工人员,应对振捣棒作业的频率进行严格的控制,并注意对坍落度加强关注,以此来准确把握振捣的时间。在此过程之中,应注意快速的插入,缓慢的拔出振捣棒,若实际需要,还可开展混凝土的二次振捣及二次抹面操作。
3.3避免混凝土水热现象的控制技术
首先要确保水泥量的控制,否则会在水化反应时使得大量热量被释放,使得混凝土内部集中,由此产生的应力不一致.为了避免这一问题,首先要控制水泥的使用量,为了获取更好的搅拌效果,可以采用质量较好的材料作为水泥的替代物,由此使得混凝土热量有效释放,从而降低或消除水热现象.由于采用水泥的替代物材料,因此制取的混凝土释放热量相对少些,从而能够有效控制水热反应的温度.此外,还可选取低热水泥作为混凝土制取的原料,进一步消除水热现象.其次可以采用降温的措施,例如在制取好混凝土后,采取合适的机械设备或措施进行混凝土降温处理.常见的方法,在混凝土结构内安装水管,然后在水管内输送温度较低的水,达到物理降温的目的,最后在混凝土的浇筑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控,避免高温或低温的应力变化.当施工现场处于高温环境下,浇筑的混凝土就会产生温度应力.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避开高温时段施工,或是在施工现场采用降温设备进行温度控制,使其温度应力保持在合理的水平。 3.4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混凝土养护是否到位直接决定着混凝土整体质量,并且养护手段的科学合理性也能有效增强混凝土使用性能。据相关调查数据了解到,目前我国土木工程建筑使用到的混凝土膨胀剂大多都是ZY膨胀剂,需严格按照国家提出的混凝土养护规范执行,在混凝土铺砌工作结束后立即在表面铺设一层草席或是麻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量洒水便于实现最佳养护效果。同时土木工程的混凝土表面养护工作還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通常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低于28d;第二,如果混凝土材料的可塑性相对较差,必须要在混凝土浇筑洒水前做好喷雾养护工作,但若是混凝土材料具备良好可塑性则要在混凝土浇筑后的6-16个小时内进行洒水工作;第三,混凝土养护过程中需始终保持连续养护状态,中间不能停止,确保混凝土表面处于较湿润,否则将对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成效带来不利影响。
3.5混凝土拌制以及运输技术
根据建筑工程需要,将水泥、骨料和外加剂按照比例进行掺合,同时要注意这一过程的原料填入顺序以及搅拌时间,由此得到相应强度的混凝土.湿度也会影响混凝土拌制质量,因此要在这过程中检测它的含水率,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情况,从而配置相应比例的骨料和水.为了确保拌制的混凝土质量合格,在雨天需要提高含水率的检测频率,拌制过程有两个方面的内容需要特别注意:第一是煤灰质量,需在加工之前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然后再进行试验配比,从中找出最符合工程需要的配比比例.要注意外加剂的使用量,并将剂量误差控制在4~5%之间.此外,在确保外加剂比例合格的前提下,尽可能让其均匀分布在各方面.完成以上操作,并确保拌制的混凝土质量合格后,需要将其运输至施工场地,在这过程若是操作不当则会影响后续浇筑操作的质量.当前施工单位采用的运输方式,主要是依靠具有搅拌功能的运输车,将其开到指定位置,然后再开始搅拌,施工人员使用此原料进行浇筑.鉴于此,需要提前设置混凝土运输车的位置,由此减少中转和运输次数.混凝土搅拌车。
结语
随着目前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不仅包括建筑的外观还包括它的质量,这就需要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对一些细节予以更多的重视。混凝土的结构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的质量。笔者在本文中针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并且根据自己的见解提出可行性建议,推动土木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5,02:87-89.
[2]陈恳.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J].山西建筑,2015,44(25):116-117.
[3]黄亚文.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5(11):00106-00106.
[4]谢越.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剖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8):151-152.
作者简介:周莹;女;1987.01.04;汉族;本科;研究方向:土木工程专业。
(作者身份证号码:2110111987010407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50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