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抓耳饶腮”到“轻车熟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谈到习作,不免大多数的人马上会抓耳挠腮,一副发愁的样子。的确,对于涉世未深的小学生来说,难写的是作文;对教师来说,比较难教的是作文。而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语文总课时数的1/6),凡是语文考试也总少不了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但怕写、难写、怕教、难教,又是学生和教师长期以来对习作教学存在的普遍心态。就目前情况而言,小学习作教学整体效果远未尽如人意,离《新课标》提出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总目标相差得就更远.。为此,我也经常翻阅资料,借鉴名师的方法。现在就师难教、生难写作文的问题谈点自己的拙见,还望大家给予指导。
  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无论做任何事,兴趣是最重要的。兴趣是一把钥匙。童年的达芬奇因为一副画,因为父亲的细心教导,使他步入了艺术的殿堂。所以,我们现在当务之急就是激发孩子们对写作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孩子们写作的兴趣了?
  首先,从一开始便打消写作文的畏难情绪。写作不是件难事,就像我们识字那样简单,认识、积累的汉字多了,就自然而然的会写写作了。其实,文章就是这一个一个的汉字累积成的,就像我们孩时玩的搭积木,用那些元素可以搭成房子、汽车、动物等。所以在初始阶段主张对学生习作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该让孩子放胆去写,就像初学走路的婴幼儿,让他有迈开步子自己走路、不要人扶的勇气,这时候什么走路的规矩和技巧对他来说毫无用处。因此,在低年级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应着力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除习作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课间观察学生的活动,发现平时上课那些沉默寡言的孩子,在谈论网游时伶牙俐齿、滔滔不绝的样子简直判若两人。由此可见,孩子们不是不会说,只是他们对上课时谈论的话题不敢兴趣而已。所以在教授书本知识的时候可以对文本内容稍作调整、变换,尽量从孩子们的生活入手,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写作。假设他们能畅所欲言的谈,还怕他们不会写作吗?如果作文题目能触及学生内心的生活感受和情感积淀,还愁学生不能文思泉涌吗?曾听过一堂教学生学习使用象声词的作文课。这堂课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位老师在课堂上调动了所有的器官,让学生充分的领悟象声词在我们生活中的普遍性,再结合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的心理,播放一段有趣的视频,感受象声词在生活中的适用。最后练笔中,大多数学生都能准确的使用象声词给自己的作文增色许多。总之,兴趣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内驱力。
  第二,阅读——积累——运用。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厚积方能薄发”,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即使掌握了写作技巧,也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引导孩子们摄取课外知识的习惯。人教版教材中,语文一学期仅有32篇课文,我们老师教的是学习的方法,而不是这简简单单的32篇课文内容。要多请学生进图书室,让学生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使学生在学会方法的基础下,运用所学去课外汲取营养物质,充实自己的身体。可在班上开设读书活动,开设小小讲坛、开设讲故事比赛等等一系列有利于培养孩子们阅读的活动。然后晋升到积累。鼓励学生把好词、好句积累于本子上,可在班级开设小小编辑部,看看谁编的“书”最畅销,为下步的运用打下基础。“罗马非一日之功。”好的文章是慢慢雕琢出来的。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先借鉴范文,从模仿开始。仿写能引导学生掌握范文的语言和写作方法。学生每学过好的句子、段落或篇章,就要及时运用,加以模仿,借以表达自己熟知的人、事物、景物或阐述自己的观点,感受。在掌握写作框架的前提下开始创新,运用语法把句子说通,运用修辞把句子说得生动。
  最后,谈谈作文的评价方式。近日读了名师薛法根的《基于儿童的作文教学策略》一文,感受颇多。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文中谈到的就是“打游戏” 了,让我明白了及时反馈,有效评价在作文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的确,游戏者在游戏的过程中遭遇到的失败,会马上得到失败原因的反馈,知道哪个地方有陷阱,哪个环节要加速。于是,他就能在第二次的游戏时改变战术,从而通关晋级。打游戏,他不仅及时会给你反馈信息,而且还给你一些激励性的评价,像“你真聪明!”“你太棒了!”等等,給人一种精神上的鼓励。就是失败了,它也会用语言给你一种希望,只要你愿意坚持,下一次就有可能会成功。如果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老师也能给学生这样一种希望,那我们的教学效果又何尝不能提高呢?学生非常辛苦的将作文写出来,是多么渴望老师给一个评价。如果我们将作文放上3、5天,甚至一个礼拜才批好发下去,那时学生早将作文忘记了,已经不知道当时写作文的时候是什么感觉了,连作文写的什么都不知道了。这样我们学生的写作水平又怎能提高呢?作文教学中,就力争做到及时反馈,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我借鉴了薛老师提出的保持学生对作文的“适当温度”的方法。学生完成作文的第二天,随手挑选一篇作文,在课堂上念上一段写得精彩的语句,作几句点评,然后让学生猜这是谁的佳作。学生纷纷猜测,最后老师念出那个学生的名字,全班祝贺。那位学生有如此经历,何愁没有作文热情?其他的学生期待下节课念到他的作文,所以都处在期待之中。如此反复,学生在讲评时都听得分外认真。而且在批作文时,不是一般地简单的划个等次或打个分数,而是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尽力寻找一个优点,哪怕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段落……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没感到希望而畏惧作文。对学生的每篇作文都写上评语,而且他们都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当然,也绝非只找优点而淡化不足。在谈了优点后,还要根据学生的自身写作情况,提一个适合他自己难度的要求,让他进行修改,并希望在下次作文中达到这个要求。总之,我认为教学过程中的及时反馈,有效评价,不仅能够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它在所有学科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全面提作文水平,还得继续去探究与实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68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