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仿出万千精彩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写作指引
  写作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最初的写字、写词,到连词成句,到片段写作,再到正式成文。这当中,最容易习得的方式便是仿写。所谓仿写,就是模仿写作,模仿名作家的作品,按照自己既得的生活体验(所记录的素材),从中得到某些启发,塑造自己的人物,抒发自己的意旨。 这实际上就是﹃旧瓶装新酒﹄之法,巧处在于﹃习其句法格局而新其意者﹄,真正学会了仿写,便能够使作文锦上添花、奇葩纵横。大家都知道﹃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写景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但实际上,此句仿写自北朝文学家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文学大师亦在仿写,仿写之于写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写作导航
  所谓仿写的“旧瓶装新酒”之法,既是模仿优秀作品的结构层次、表现手法、语言句式等,但所写的人物、事件、景物、主题则应该是自己的。
  妙招儿一:仿其思,立文章之骨
  教材文本是进行仿写的最佳素材。选入教材的文本,要么在结构布局上别具一格,要么在写作手法上丰富创新,要么在情感内容上更胜一筹。这些结构章法、表现手法、语言句式等,都是可以从教材文本中借鉴的。
  诸如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由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消息写起,回忆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事。在写这些事情之前,先总说叶圣陶先生品德高尚,然后分别从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和“严”两方面展开叙述。文章虽然写了不少事情,但都不出“宽”和“严”两方面,篇章结构比较清晰,这些事情并不显得杂乱。写人时,可以模仿这样的篇章结构,围绕人物的特点,从多个方面组织材料进行刻画。
  又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寄寓于白杨树这一客观事物,赋予它伟岸、质朴、坚强等精神气质,从而使白杨树具有了独特的象征意义。再比如,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作者采取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再赞叹他的非凡之處,前后形成一种张力,让人读后对托尔斯泰的印象更为深刻。
  妙招儿二:取其旨,叙典型之事
  其实我们都有这种感受,就是他人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悟,自己也曾经有过,只是这种感受我们不能够像作者一样说得那样透彻、准确。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可取他文章的旨趣,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将他人的情感体现方式、文章立意方式,融入进自身的故事当中来,以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为依托,这样才能给人以真实、亲切、自然之感。
  例如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和弱势群体的社会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与不幸者或弱势群体交往的场景,个中的真情,只有自己能够体会的来。但这样的素材对我们而言,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很容易受当前语言环境的影响,写得千篇一律,或者大谈道理,或者抓不住重点,这个时候,模仿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可选择自己与不幸者或弱势群体交往的几个典型片段,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从而体现出真挚情感来。而当素材不够用时,可以尝试着将自己经历过的几个人融合为一个人,将几个人的事例融合在一个人身上。然后借用《老王》一文的写作格式,将典型事例有详有略地叙述出来。
  妙招儿三:仿其语,显自我之情
  在写作当中,最常用的仿写是模仿一些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因为其广为传诵,在被仿写之后,读者也能够一眼辨别出来,从而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学性。例如有同学仿照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写了一篇《纪念期中考试》的文章,片段如下:
  前段时间学《记念刘和珍君》,突然想再看一遍,然而却不知去向,算了罢,自己写一篇吧。
  再比如有学生模仿《安塞腰鼓》的格式,写了一篇《打篮球》,片段如下:
  看!——一打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十个目光炯炯的少年,如一头头饿虎、怒熊,对分数的渴望跳出了他们的眼睛。骤雨一样,是急促运球;旋风一样,是快速过人;飞燕一样,是轻盈的脚步;火花一样,是激烈的碰撞;流星一样,是优雅的三分;斗牛一样,是震撼的灌篮。学校操场上爆出一场多么豪放、多么壮阔、多么热烈的比赛呀——篮球!
  仿写是写作训练的有效方式,但在实践当中,应当注意避免照抄照搬,如果连文章语言和情感都是他人的,那无疑是失败的仿写了。
  美文共赏
  遥看那景,可知那情
  四川省绵阳市东辰国际学校
  八年级(25)班  马誉尹
  暑假先生向我打开了大门,预示着我可以回到魂牵梦萦的家乡了。刚下车,看看周围还是那么熟悉的景象,我不禁有些热泪盈眶,轻轻开口:“故乡,我回来了。”
  我家住在阆中。那是一个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城市。它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位于嘉陵江中游,秦巴山南麓。山围四面,水绕三方。两千多年来,为巴蜀要冲,军事重镇,有“阆苑仙境”“阆中天下稀”等美誉。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中国现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
  我在古城的街道上漫步。
  走在青石板街上,两旁木质结构的房屋鳞次栉比。灰瓦红墙、雕梁画栋。那宁静幽深的四合院,张灯悬幌的商铺,小弄小巷的特色民房,都是我小时候最爱去的地方。拐弯走进一个专卖糖人的小店,买了一个糖人来吃。不大的糖人,颜色是温暖的黄色,模样乖巧,让人忍不住立马品尝。轻轻地咬一口,一股蜜流滑过舌尖。
  隔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似乎看见当年那个牵着妈妈的手一定要买糖人的女孩儿,那个吃了糖人一副满足的模样,连眉梢都带着笑意的女孩儿。穿过深深庭院里虚掩的重门,穿走出古城,我来到了嘉陵江旁的滨江路。
  江边的杨柳依依多情,伸出手臂与江水嬉戏。大片大片的草穿上了新衣,向人们展示着新绿。栀子花散发着沁人的花香,素白静雅的花瓣点缀着路边的小道,引得行人徐徐回望。桥头边,站立着几棵白杨树,高大挺拔,如同几个忠诚的士兵。不时飞过的蝴蝶,像是被泼了颜料,五彩斑斓,带来一阵轻柔的微风。
  仍是一样的景色。故乡是一座小城,而我在十岁时离开了这座小城,去大城市求学。在大城市生活了很久,却一直觉得还是故乡好。大城市繁华、绚丽,街边过往的人都穿着精致的服装,来去匆匆。而在故乡居住的人们,总是会在闲暇的时间去转悠转悠,呼吸一下嘉陵江边清新的空气,慢慢地享受生活。
  我也定是繁忙与烦躁惯了,才会这么喜欢这种清闲的日子。
  但又好像不是,或许我在这座小城生活的时间长,适应了这种日子。
  永不会忘记,在异乡的那段岁月。每每夜深人静时,莫名袭来的一阵情思,它让我熟悉又陌生,也让我这时魂不守舍,脑中似放电影般地浮现一幅幅画面。在夜的宁静中,只留下思念在张牙舞爪。
  时过境迁,我才忽然明白,一直在心底挥之不去的,原来是那缕乡情。
  可能世上唯一永恒不变的,便是蓄在心头,那剪不断的乡情吧。
  眼中渐渐蒙上了一层水雾……
  几颗水珠落到了我的手臂上,难道,下雨了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73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