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份额日益增加,本文针对这种发展趋势进行了对应分析,阐述了份额的增加是主要由国家政策引导的结果。但是要更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则要突破种种技术难关,处理好与电力系统的关系。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发展趋势;电力系统
引言
新能源汽车降低甚至摆脱了对燃料的依赖,采用了新型能源作为驱动,为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提供能源。现在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新能源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可以从动力来源看出,新能源汽车与电力系统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1 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
从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以来,国家政府推行了许多政策来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消费端总的来说,可以分成三个方面:金钱补贴,税费减免以及拍照路权。以下是具体政策例子:
1)一次性充电补贴:
对于新能源乘用车,政府一次性给予5000元的补贴。另外新能源专用车或者货车,按照电池容量600元/千瓦时 的标准给予补贴。
2)财税优惠政策。从2018年新政策实施起,为了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充电设施建设补贴(其中补贴标准直流为300元/千瓦,交流为150元/千瓦)。
3)动力电池回收补贴。在新能源汽车普及下,报废的车辆必定不在少数,因此政府对报废车辆的动力电池进行补贴回收,力在解决未来新能源汽车报废问题,提高人民的购买欲望。设立以20元每千瓦时的动力电池回收补贴。
这一系列为提供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购置补贴等的优惠政策,不仅能够鼓励新能源汽车的买家市场,还能够加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和规划。
2 2018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2018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售量销分别是127万辆和125.6万辆,同比去年分别增长59.9%和61.7%。
其中纯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售量分别是98.6万辆和98.4万辆,同比去年增长47.9%和50.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分别是28.3万辆和27.1万辆,同比去年增长122%和118%;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均是1527辆。
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不仅有国家政策的支持,还有消费者的追捧,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必定在中国汽车市场份额仍将持续增加。
3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仍然有以下问题:
1)电池能量密度偏低。据分析,电芯为 130 ~ 200 Wh/kg,而PACK为80 ~150 Wh/kg,可知储能密度偏低。国内技术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继续进行研究,以求突破电池能量密度偏低的问题。
2)安全管理法规的严格要求。对于交通工具来说,保护驾驶者以及路人的安全极为重要。对于碰撞安全性能、路上行人的保护、车辆电池安全等问题仍需要同个安全管理法规进行约束,对新能源车辆的性能要求越来越严格。
3)细节要求严格。人们对车辆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细节,控制的性能越来越高。拥有高品质的新能源汽车才能够在市场上站住脚步。
4我国新能源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在政策的鼓励作用下,新能源汽车的数目不断增加,迎来的问题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站数目也需要不断增加。在庞大的充电需求下,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配电网的一种新型负荷。
但是,新能源汽车在充、放电中的随机性,会对充电站所在的配电网运行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这些影响。
4. 1 负荷平衡
由于各区域内的新能源汽车数目并不相等,会造成某区域内配电网负荷过高的情况出现,若不加以控制,则配电网将会过负荷运行,对配电网来说是极其危险的状况。因此,在新能源汽车接入电网时,必须考虑当地配电网的负荷平衡,需要规划好能够尽量多地满足新能源汽车充电但不影响电网的负荷,减少配电网高峰用电不足的情况出现,也能够降低当地电网的运营成本。
4. 2 电能质量
在新能源汽车充电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大量高度非线性的电力电子装置。该装置充电原理是,充电时交流电会随着相角的变换而进行相位的变换,直流电也会受到交流电换相的影响,从而影响整个配电网的电能质量。
4. 3 调峰充电
新能源汽车大部分都是会有不被使用的时间。
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有一定的储能能力,新能源汽车充电优先考虑在城市用电低谷时间段进行充电。为城市其他用户提供负荷。
5 结论
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份额是毋庸置疑的,未来还有更为巨大的市场,但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要求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只有突破层层技术障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才能够有质的提升,国家应当继续重视新能源汽车,在制定更多相关鼓励政策的同时,还要加大技术科研力度。另外新能源汽车与电力系统的关系也日益密切。对新能源汽车来说,电力系统给予的支持相当重要;对电力系统来说,新能源汽车是重要的新型负荷,既是挑战,又是機遇。
参考文献
[1]邓鹏毅,彭忆强,蔡云,梁涛,黎青松.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及发展趋势[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6(04):34-45.
[2]曲荣海,秦川.电动汽车及其驱动电机发展现状与展望[J].南方电网技术,2016,10(03):82-86+8.
[3]范思广.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J].汽车零部件,2011(08):50-54.
(作者单位: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77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