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管理与控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对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概念进行了初步探讨,人员不安全行为产生原因分析,重点从行为观察法、“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和推行岗位标准化作业流程三方面入手,浅析如何减少或消除不安全行为。
  【关键词】不安全行为;行为观察法;“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岗位标准化作业流程
  一、人员不安全行为概念
  虽然人们很早就开始使用不安全行为这一概念,但是对不安全行为给出严格定义的则很少,这主要是因为不安全行为的含义比较模糊。安全行为不是绝对的安全,只是发生事故的概率比较小;不安全行为也不是绝对的不安全,但是发生事故的概率比较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中对不安全行为的定义为“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AQ/T1093)将不安全行为定义为“可能产生风险或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
  按照不安全行为产生的根源,不安全行为可以分为:有意识不安全行为和无意识不安全行为两大类。
  有意识不安全行为是指行为人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反安全法规、规程或安全的其他规定,但由于某种冒险动机的作用,使他们有意的进行可能带来危险的操作或指挥。
  无意识不安全行为是指行为人在行为发生时不知道行为的危险性,或者没有掌握该项作业的安全技术,不能正确的进行安全操作,或者行为人由于外界的干扰而采取错误的违章违纪作业,或者行为人出现生理及心理的偶然波动破坏了其正常行为的能力而出现危险性操作等。
  二、人员不安全行为产生原因分析
  (一)易发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人群
  主要有新入企员工、劳务工、工作时间长的老员工、培训、学习不到位的员工、作业地点流动性大的员工、固定岗位点的单岗作业人员、情绪低落、心不在焉、性格独特的员工、外委施工队人员、出勤不正常人员等。
  (二)不安全行为发生的主观原因
  1.新入企员工对作业环境不熟悉,且有尝试、创新的想法,往往不能按章作业,造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2.劳务工普遍文化程度较低,从事一些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时,对此项工作理解不够透彻导致不安全行为发生。
  3.工作時间长的老员工,因从事此项工作时间较长且未发生过安全事故,思想比较麻痹,总认为自己一直这么干也没有发生事故,久而久之养成习惯性的不安全行为。
  4.个人不能认真参加安全培训,安全意识淡薄,对不安全行为可能会导致的后果认识不足,在具体的作业中随意发生不安全行为。
  5.图省事、怕麻烦,侥幸心里作怪。偶尔的一次不安全行为估计也不会发生事故的心理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6.作业过程中思想开小差,心思没有用在工作上,导致作业程序不规范,发生不安全行为,甚至造成事故。
  7.作业地点流动性大的员工,由于违章隐蔽、查处难等实际情况,发生不安全行为。
  8.单岗作业人员主观安全意识松懈,睡岗、脱岗类不安全行为时有发生。
  9.外委施工队人员素质低,流动性大,应付、凑乎的思想导致不安全行为发生。
  (三)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客观原因
  1.由于经济利益的趋势,总考虑要完成生产任务才有效益,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特别在设备抢修过程中极易发生各类不安全行为。
  2.作业环境(条件)较差、设备不完好、安全设施不齐全等因素形成了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客观条件。
  3.企业和相关部门培训不到位,员工技能和安全意识得不到有效提高,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4.企业安全管理机制存在缺陷,形成了不能全员参与治理不安全行为的被动局面。
  5.各作业场所点多面广,各级管理人员客观上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6.对不安全行为的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没有对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进行认真的分析梳理,并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
  7.对不安全行为治理的方法和手段简单、粗暴,导致员工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根治。
  8.班前会组织得不好,员工对作业场所情况了解不够,对相关要求掌握不到位,上岗后容易产生不安全行为。
  9.缺乏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增大了员工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可能性。
  10.当班工作安排不合理,任务过重,完成不了,简化程序,不按章作业;或任务过轻,员工有过多的富余时间做其它事情,造成无组织作业,发生不安全行为。
  (四)容易发生不安全行为的时间
  1.设备突发故障抢修时。由于忙于完成抢修任务,而发生各类不安全行为。
  2.夜班,特别是凌晨,作业人员精神状态最为不佳的时段,也是检查、管控最不力的时段,最容易发生各类不安全行为。
  3.节假日期间,因个人忙于各种活动、应酬,休息不到位,容易出现疲劳上岗,不安全行为随之产生。
  4.检查的管理人员刚离开,作业人员认为检查人员刚走不会再来,违章行为伴之而来。
  5.交接班期间。交接班期间人员多,特别是上一班人员急于离开,收尾工作量大,人员产生盲目蛮干现象。
  三、消除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管控措施
  (一)行为观察法
  1.决定:留出时间并确定拟观察的作业活动;
  2.停止:停止在一个接近员工的地方,以观察他在做些什么;
  3.观察:系统的观察员工,观察这个人所做的每件事,把重点放在安全及不安全的行为之上;
  4.沟通:一旦你观察过这个员工,就要和此人沟通,要鼓励安全的作业行为并指出不安全的行为。此时应该注意,行为观察和惩戒制度应分开,如确需进行惩戒,可立即停止行为观察进行惩罚,另外在行为观察报告中不显示被观察对象的名字。因此更容易得到真实的关于行为方面的数据,有利于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
  “手指口述”即为用眼、口、耳、手指、胳膊等所有感觉器官,对操作对象的状态,以及各操作环节的正确性、安全性进行确认。特点就是针对各工种、各岗位、各工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进行的一种通过心想、眼看、口说、手指的指向性集中联动而达到强制注意的科学规范操作方法,
  坚决杜绝“手指口述”喊口号、走形式,要领会精髓,让员工养成习惯,潜移默化中规范自身操作,提高安全意识,真正从根本上消除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三)推进岗位标准化作业流程
  岗位标准化作业流程科学划分作业步骤,统一作业内容,明确作业标准、安全标识提示等,其核心是对作业环节的关键点进行细化和量化,将作业工序、步骤、内容、标准、制度、表单、安全等内容融合于作业工单之中,推动生产作业行为由粗放式、经验式向精细化、流程化和实效化转变,使员工学习、掌握、运用标准,达到“应知、应会、应用”三跨越,实现了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四、结语
  大量数据资料表明,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如果能够控制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减少其数量,必然会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对安全工作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郝贵.煤矿安全风险预控.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3.
  [2] 宋文强.现场精细化管理(图解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3] 安红昌 祈云.反“三违”防事故企业员工警示教育读本.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冯渭滨,男,1983年2月生,国家能源集团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巴彦淖尔洗煤厂,安健环部部长,注册安全工程师,通讯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金泉工业园区。
  (作者单位:国家能源集团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巴彦淖尔洗煤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81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