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理解,走出一片新天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初中生小凯因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沉迷足球,与家人矛盾重重,内心焦虑。在面临升学前,自暴自弃,成绩下滑。老师从理解他入手,帮助他重新认识自己,走出困境。通过小凯的事例,提醒老师们要留意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常常会发生“自我同一性”危机。可以试着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用“同理心”叩开教育之门,走出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 青春期 同一性 同理心
  “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看着小凯心不在焉地看看我又不时看看窗外的情景,脑中就浮现出顾城的诗,这孩子与我、与学习该有多远的距离啊!马上就要中考了,成绩一落千丈,普通高中也危险,真为他担心。
  小凯入初中时是班级的前五,人很聪明,但是学习习惯较差,面对高强度、大知识量的初中学习,有些吃不消,成绩一直在班级中游徘徊。曾经迷上魔方,就时时刻刻地钻研它,下课玩、上课玩、牺牲睡眠地玩,终于从菜鸟升级成了大神。初二时迷上了足球,就日以继夜地了解它,下课讨论足球、放学后操场练球、晚上钻被窝看球赛、周末也非得溜出去踢几场才过瘾,高强度地运动及熬夜,使得他上课没精神,成绩大幅度下滑,在老师、家长的多次合力教育下,终于明白了足球只是业余兴趣爱好,学习才是主要任务。渐渐地,收住了心,学习也略有上升。
  现在,初三下学期了,看着小凯一天天无精打采、兴致缺缺的样子,于是找他谈一谈。一番交谈下来,他透露出想读足球学校而他父母不同意的事情。他怨恨自己为何遇上了不理解、不支持孩子的父母,别人的父母都能为孩子尽其所能地发展孩子的兴趣,为什么我有兴趣却得不到支持,不要说帮助,还一位打压!他紧锁着眉头,一副责怪的不满深情,让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从家长的、老师的角度看,这孩子不务正业、荒废学习,还不懂体谅、感恩父母,真是让人心寒又心痛。从孩子的角度看,我有自己的爱好父母为何就不能支持我,我现在学已经是起步晚了,他们为何不能理解我的追求!双方僵持不下,家中已多次吵得不可开交了,父母也为此不知流了多少眼泪。讲了很多道理、想了很多的办法都无效,情感激励的结果是伤心透顶,威逼利诱油盐不进,心理辅导不配合……父母实在没办法,只好严防死守,采取盯人模式:上下学护送、作业陪做、周末留人,孩子却越来越消沉,更加一蹶不振了。
  小凯同学的经历让我深思,初中的孩子开始寻找独立的自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在心理学中,这段成长时期叫叛逆期。常常有父母感叹:以前那个乖孩子怎样一下子像换了个人,变成了喜欢和父母对着干、脾气暴躁又神秘的怪家伙!那是因为他们进入了“叛逆期”,脾气不容易控制、思想特别固执、行为异于常人等,这与性格、环境、认知等因素有关。专家说,孩子的任何行为都是正常的。有时它没有按预期的方向发展,家长和老师等就会强迫孩子去迎合大人的想法,使得有些孩子越得不到越是和大人较劲。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认知,但又认识不全面,容易走极端,如小凯同学。他很聪明,也非常固执,爱钻牛角尖。曾在足球比赛中,因他认为裁判不公而写信给省足协投诉。他很正义,他觉得自己能勇敢地指出比赛的不公,是无比正确的事情。同样,他沉迷足球这一兴趣爱好无法自拔时,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理想、努力追求的有为少年,父母为什么就不能理解他。很多名人也都是在不同的声音里,力排众议、脱颖而出、有所作为的,他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人。虽然很渺小,无力同强大的家长、老师对抗,但米粒之光也要同日月争辉,大丈夫怎可轻言放弃!所以,在他心中,一切反对他的人都是敌人。
  看来一味地打压已经无效了,我冷静地想了想,何不换一种角度去看问题呢,从孩子的角度去看,理解他,会不会走出一片新天地呢?
  从小凯的角度来看似乎也有道理,只是小凯对兴趣爱好的认知产生了偏差,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清醒的认识,一味地陷于梦想不被理解的痛苦中自暴自弃。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说: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就必须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了解是教育的基础,理解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于是,我找体育老师了解足球培训学校和一些高中学校足球特长生的招生情况,和孩子一起分析成为职业球员的可能性及方法,并且还带他去足球俱乐部参观,为他介绍中国优秀球员的成長经历。经过一番奔走、了解,孩子有所动摇,但还不死心。恰巧区足球比赛在即,让他参赛,看看自己的实力,是不是怀才不遇的千里马,有脱颖而出的惊人才华。几场下来,孩子沉默了,现实告诉了他梦想与现实的距离。少年人往往心高气傲、自视甚高,残酷的现实才让他明白,自己不过是略有才能罢了,不是天赋少年,而且足球不是魔方,多找方法、勤加练习就能达到顶峰的,足球是一门业无止境、精益求精的艺术!孩子太执迷,一时忘了自己是谁。
  断舍离不是一日之功,小凯同学尽管不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但最终还是考入了较好的高中。迷途知返,犹未晚也。再次见面,他说自己依然还踢球,但已不是非足球不可了。少年人更需风雨的洗礼,小凯险险地走过了。
  我常常会想起小凯同学,是他让我深深地意识到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常常会发生“自我同一性”危机。埃里克森认为“自我统一性”(自我统合)是一种个人自我一致的心理感受,是一种关于“我是谁”、“我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连串的感觉。对于身心迅速发展而又缺乏生活经验的中学生来说,自我统合绝非易事。因年龄、能力、经验、家庭背景等因素的不同,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统合状态,多数中学生在这一时期都不能顺畅无阻地到达自我统合的理想境界。小凯就是这样,他自认为是一个聪明、正直、学习优秀又有才能的人,但入初中以来,在人才济济的新集体中,他因自己的学习习惯差、不够勤奋刻苦而没能挤上优秀行列,他也曾努力进取过,但却无法达到目标,于是他无助、恐惧、焦虑,眉毛都快被他搓掉光了,但他心底里不接受这样的自己。他在多次失望、多次地教导中,迷失了自己。他在魔方中找到自信,在沉迷足球中没有正确认识自己而误以为找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凯伦·霍妮(Karen Horney) 认为,有些人会回避自己并创造一个理想化意象来取代真实的自我。“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之间出现裂痕,“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之间逐渐拉开了距离,所以才导致他做出许多极端行为,并对他人产生敌对情绪。
  我所说的“理解”,在心理学上,可以称为“同理心”,又称“共情”,是指辅导教师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将心比心、感同身受、设身处地以学生的内心世界及其价值观参考架构,来了解学生的想法、说法、看法,体会学生内心的情绪、感受、需求、经验等,不加入任何的主观臆断,并能以共鸣式的回馈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理解和体谅。我没能做到像定义中说得那样的专业和高度,但我尽可能地理解小凯,设身处地为他谋划,目的是让他认清自己,拉近“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之间的距离。最终,残酷的现实给他当头棒喝,让他从逃避与不敢认同中渐渐做到自我统合:我现在就是这样的水平,但我有能力再进一步,这就是如今他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换新的起点,重新开始,相信小凯会一飞冲天的。
  有位哲人说过:善于理解别人的人,发现世界上到处都是一扇扇门;不善于理解别人的人,发现世界上到处都是一堵堵墙。作为教育者,我们如果能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就能理解许多自认为错误的举动,就能抚慰许多受伤的心,走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钟志农.探索学生心灵成长路线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 霍妮.我们内心的冲突[M].王作虹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69.
  [3] 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孙名之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94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