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身体在因特网使用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因特网作为一项新技术,带给我们高智能和人性化的搜索引擎,解决大众教育等诸多问题,让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地交流,可以在虚拟世界里游玩等等,本文基于哲学家德雷福斯的现象学角度来分析,从信息检索、远程学习、远程具现等方面来论述身体在因特网使用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得出结论,我们必须培养涉身的个体与非涉身的网络之间的共生关系,以涉身的态度去使用网络。
  关键词 因特网 身体 涉身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因特网的长期目标是使人类超越自己的生理极限,超越肉体,使人类成为超人,因特网的设计者们认为因特网给我们提供了便利条件,让我们与非涉身的、超然的和跨越空间的纯精神的距离越来越近,逐渐超越了局限的、脆弱的躯体,因特网的研究者们忽视了身体在因特网使用中的作用。因特网,与其他技术一样,都有好坏两面,会给我们带来无法预测的影响。德雷福斯认为如果要让网络更好的发挥作用,作为对其局限性的应对,我们必须培养一种共生关系,以涉身的态度去搜索相关信息、学习掌握技能、制造有危机感的信责等更好的利用网络为我们服务,他从信息检索、远程学习、远程具现等方面来论述身体在因特网使用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信息检索方面。相关性是人类可以做到而计算机无法做到的事情,但是编程计算机可以做到人类做不到的事情,是搜索海量的超链接数据,在不理解的情况下找到重要信息。德雷福斯认为“理想的技术是以计算机的速度运行的,却有着人对问题重要性和相关性理解能力的语法搜索途径”,说明在信息检索时,如果计算机可以有人对重要性和相关性的理解,将能很好的完成检索任务,这使得研究者们从开发网络搜索技术转向了人工智能。德雷福斯在《计算机不能做什么》中也论述了躯体在智能行为中的作用,他认为身体在智能行为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并且表示人工智能無法真正理解和模仿人类智能的实质,人工智能抛弃了作为智能主体的人:“给人工智能招致麻烦的,正是智能的躯体性方面……如果中枢神经系统要取决与运动系统,那会怎样呢?或者从现象学角度说,如果‘高级’、确定性的、逻辑和独立形式的智能必须从全局和复杂的‘低级’形式中衍生出来并受它的引导,那又会怎么样呢?那么西蒙建立在支撑人工智能和传统哲学的那三种假想之上的乐观主义观点,可能就无法实现了”。由于身体在智能方面的作用导致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极限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因特网技术的发展。谷歌用户可以从本质上无意义的超链接中发现意义,德雷福斯认为维基“依靠人类判断,按照百科全书编撰者和图书管理员的方式,以垂直的形式组织起对人类有意义的信息,使它们对以共享的涉身的人类形态生活的人具有意义”,维基改变了因特网传统的信息水平的组织方式,按照人类的方式以垂直形式组织,通过涉身以达到对相关性的无限逼近。德雷福斯从身体的重要性和相关性感觉方面来讨论身体在因特网使用中发挥的作用,因特网的信息检索是将高速的无意义的语法搜索与人类的判断结合起来,然后才能有效的组织起大量的信息,如果没有人类的判断,将搜索不到有意义的链接,信息检索将是失败的。
  其次,远程学习方面。学习技能需要涉身代入,并承担真实的风险,同时需要言传身教才能代代相传,虽然学生们认为在教室里听讲,老师的存在会让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对重要部分能更好的掌握,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把课堂作业、讨论等放在网页上,还可以把课程录制下来,供学生们重温,也可以供错过课程的学生课下听。网络可以使精英教育的非涉身部分面向大众开放。网络虽然是非涉身的,但是可以作为涉身教育的补充,同时为没有机会接受涉身教育的人提供教育机会。德雷福斯从身体的情感代入、经验的形式化、直觉、风格等方面来讨论身体在学习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说明因特网在远程教育方面的局限性。远程教育是非涉身的,缺乏代入感,老师和学生都缺乏身处其中的风险,远程教育顶多让学生到达第三阶段,有能力的阶段。只有在现实世界中的学习才可能到达专家阶段,只有在现实世界中,才会形成师徒关系,为以后成为大师奠定基础。非涉身的远程教育不能完成学习的所有阶段。
  再次,远程具现方面。德雷福斯说过,远程具现永远做不到使我们对远处的东西有风险的真实感。但是在以下情况远程具现可以很好的发挥作用:在已经认识的并彼此信任时,远程会议的召开是有用的;在一些人的身体存在有局限的地方,远程具现是必不可少的,比如修理核反应堆、探索未知星球等对我们的身体有未知危险的情境,因特网可以作为我们身体的扩展,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耳朵的延伸,拓宽我们的活动范围。
  第四,在信责方面。德雷福斯认为网络对于我们的生活的意义方面是弊大于利的,网络生活避免了信责,按照克尔凯郭尔的观点,这必然会消除对生活的意义。德雷福斯通过霍华德·莱茵戈德(Howard Rheingold)的《虚拟社区》来讨论了一系列问题,“电子时代的阿哥拉广场”是真正的政治社区坟墓,是反乌托邦,网络对公共领域的影响是负面的。作为“电脑空间第一位市民”,他并不是一个沉迷于网络空间的人,他愿意利用电脑过上自己想要过的生活,用电脑不一定足不出户,《虚拟现实》和《虚拟社区》是他在自己家的花园里写出来的。如果个体在现实世界已经作出了信责,在网络中也愿意去冒着实践、金钱甚至生命的风险去履行信责,发挥好涉身的个体与非涉身的网络之间的共生关系的作用。
  “第二人生”方面。德雷福斯通过一个实验来说明,他设置了一个虚拟海景教室,他的替身,一个红发年轻人,与其他一些替身,学生们的替身坐在一起,在虚拟教室里讨论,大家都认为讨论环节很成功,但是又为每个人只能用替身而感到遗憾,大家不能看到彼此,不能了解其他人的表情,学生发言的时候老师不能观察他对课程的参与程度,虚拟教室里也没有共享的情绪,可见,在同一个校园的学生放弃现实课堂是一种愚蠢的做法,但是世界各地的播客听众无法进入现实课堂,虚拟课堂则是不可少的。
  为了更好的使用因特网,让因特网为人类服务,我们必须培养涉身的个体与非涉身的网络之间的共生关系,以涉身的态度去使用网络,充分发挥身体在网络使用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德雷福斯.论因特网[M].喻向午,陈硕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
  [2] 德雷福斯.计算机不能做什么[M].宁春岩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
  [3] 汪成为.人类认识世界的帮手——虚拟现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
  [4] 高全泉.论人工智能技术在Internet上的应用与发展[J].计算机科学,2007,27(06):13-16.
  [5] 裴利芳.人工智能有限制吗[D].太原:山西大学,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01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