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识解理论在高中被动语态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传统的语法往往只关注被动语态中的句型变换,没有从说话者的角度考虑,忽视了其语义的不同,而本文将识解理论应用于被动语态的教学中,希望能为被动语态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识解理论;被动语态;教学
  1.背景介绍
  被动语态作为中学语法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学者的关注。转换生成语法(TG)从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主动语态是由被动语态转化而来,所以语态的转换只涉及句法结构的不同,但是其语义没有改变(Chomsky,1957)。但是它过于强调语法的规则性而忽略了语言环境、语言的使用及语言的表意功能。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被动语态注意到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不止在句法结构上有所不同,其语义也不同,对语言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并且利用识解理论框架对被动语态进行分析并将其应用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2.理论框架
  2.1 识解理论
  认知语法认为语法是有意义的,因为它体现和象征着分析概念内容的特定方式(Langacker,1991),即语法体现了不同的认知方式。识解作为认知语法的一部分正是指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释同一情景的能力(王寅,2005)。Langacker(1991:4,2000:5)從详略度、辖域、背景、视角和突显五个方面具体描写识解。被动语态的学习就是需要学习者从受事者的角度出发识解某一事物,所以以识解理论为指导进行被动语态的教学可能为被动语态的教学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2.2被动语态
  Quirk et al(1985)认为语态是用两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来看待句子动向而不改变它的语法范畴。章振邦(2000)对语态的描述为:语态是个语法范畴,它表示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主动或被动关系的动词形式。英语动词有两种语态:主动态和被动态。当主语是施动者时,随后的动词用主动态,当主语是受动者时,随后的动词便用被动态。英语动词的主动态是没有语法标记的,而被动态则是有标记的。
  3.识解理论在被动语态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展示识解理论的一些原则如何应用到高中被动语态的教学中,本文以外研社版高中英语必修三module 1 Europe为例,展示一堂语法课的教学过程和步骤。
  步骤一
  1.讲解被动语态的形式现在时“be done”并举例(来自module 1课文):
  The Louvre is also located in Paris.
  Barcelona is located on the northeast coast.
  2.问学生这两个被动语态的例句所突出的重点是什么。(目的:向学生展示被动语态在现在时的形式并结合识解理论中的突显原则提醒学生此句中的施事者,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语义)
  步骤二
  1.让学生尝试将以下句子变为过去时的被动语态:
  The painting is drawn by Leonardo da Vinci.
  Sculptures are produced by great artists.
  Paris is visited by many tourists.
  2.学生与同伴对答案后老师公布答案并讲解过去时的被动语态的形式“was/were done” 并问学生这三个被动语态的例句所突出的重点是什么(目的:向学生展示被动语态在过去时的形式并结合识解理论中的突显原则提醒学生此句中的施事者,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语义)
  步骤三
  让学生从此单元第2页的课文中找出所有的被动语态及其所突出的重点。(目的:加深学生对被动语态的句式和语义的理解)
  步骤四
  1.老师展示三张图片并问学生如何描述这几个图片(第一张图片中Tom处于最醒目最重要的位置,他给了Linda一个苹果,Linda和苹果处于不引人注目的位置;第二张图片中Linda处于最醒目最重要的位置,她被Tom给了一个苹果,Tom和苹果处于不引人注目的位置;第三张图中苹果处于最醒目最重要的位置,苹果是Tom给Linda的,Linda和Tom处于不引人注目的位置。)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给出答案:
  Tom gives Linda an apple.
  Linda is given an apple by Tom.
  An apple is given to Linda by Tom.
  3.老师询问学生并讲解这三个句子的区别:这三个句子描述了同一个情景,但是每个句子的角度不同,突出的重点也不同。句一是主动语态,在这个句子中主语是Tom,所以这个句子是从Tom的角度来看待的,Tom是人们的注意力中最为关注的对象,重点突出了Tom的作用。句二是从Linda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的,注意力关注的重点变成了在句一中作间接宾语的Linda,她代替了句一的主语Tom的位置成为了句二的主语,此句变为了被动语态。句三也是一个被动语态的句子,它是从apple的角度看待事物的,之前在句一中作直接宾语的an apple 在此句中成为了主语,因此此句注意力关注的重点变成了an apple。(目的:根据识解理论的视角原则和突显原则帮助学生区分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语义差别)
  步骤五
  1.老师问学生如何回答下列问题:
  Q1:Who give Linda an apple?
  Q2:Who is given an apple by Tom?
  Q3:What is given to Linda by Tom?
  2.这三个问题对应的答案就是第4步中的三个句子,这三个句子的重点不同所以它们的问法也各不相同。(此步骤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三个句子的不同用法进一步感受和理解这几个句子在视角和重点的不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语义差别,加深对被动语态的理解)   步骤六
  1.让学生从括号中事物的角度改写句子:
  a.About a million tourists visit Florence each year.(Florence)
  b.Ten million people visited London last year.(London)
  c.Leonardo da Vinci painted the Mona Lisa.(the Mona Lisa)
  d.Picasso didn’t paint the Mona Lisa.(the Mona Lisa)
  e.Thousands of workers built the Great Wall of China.(the Great Wall of China)
  2.在學生写完答案后小组讨论每一组的两个句子的区别,例如组a的两个句子:
  About a million tourists visit Florence each year.
  Florence is visited by about a million tourists each year.
  第二个句子跟第一个句子相比重点有所变化。两个句子所描述的情景是相同的但是它们的认知角度不同,句一将重点放在tourists上进行描述,Florence成为其宾语,而句二忽略了原本句一中的主语tourists将重点转移到Florence上,所以Florence变成了该句的主语。(目的:让学生巩固练习被动语态,提高学生通过识解分析语义的基础上运用被动语态的能力)
  4.总结
  为了提高被动语态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加深对于被动语态的结构和语义的理解,此文从认知的角度讲认知语法中的识解理论应用于高中被动语态的教学并以教案的形式呈现出来。将识解理论应用于高中被动语态的教学能促进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促进教师将其应用于其他语法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  Chomsky,N. Syntactic Structures[M]. The Hagu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7.
  [2]  Langacker,R. W. Concept. Image and Symbol:The Cognitive Basis of Grammar[M].Berlin:Mouton,1991.
  [3]  Langacker,R. W.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 Ⅱ:Descriptive Application. Califo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4]  Langacker,R. W. grammar and Conceptualization. Berlin:Mouton de Gruyter,2000.
  [5]  Quirk,R.,Greenbaum,S.,Leech,G. & Startvik,J. 1985.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London:Longman.
  [6]  王寅.认知语法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7]  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07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