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妈就是“猪队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如果你是抑郁症患者的家人或者好友,你知道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吗?你是否确信真的了解他们的感受与想法?
  作为一名典型的“北漂”,小田在大学毕业后只身一人留在北京打拼。小田发现,自己最近几个月情绪非常差,工作没有任何动力,起床上班成了最痛苦的事情。而且,自己即使到了公司工作效率也很低,已经被领导批评了好多次。下班回家后仍然提不起精神,甚至对吃饭、逛街也没啥兴趣。夜深人静的时候,小田常常难以入眠,时不时不自主地抹眼泪。
  小田去精神科医院做诊断,最后被诊断为抑郁症。不久,妈妈从老家赶过来,说是要照顾小田。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过了一个月小田的抑郁程度居然加重了。不仅如此,小田的妈妈也是各种抱怨,觉得女儿根本没有办法沟通,也不领情,完全浪费了自己做母亲的一片好心。
  两个人剑拔弩张,互不相让,谁也不肯让步、不肯认错。最后,小田和妈妈一起走进咨询室,都想要一个答案——到底谁错了?
  清官难断家务事,显然,咨询师不可以、也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而且,一旦进入到对与错的争论,必然会陷入到她们原来的陷阱中拔不出来,反而偏离了心理咨询的主题。所以,我跟小田和她的妈妈在咨询一开始的时候便“约法三章”,说明了在咨询中的基本设置,尤其强调咨询师的价值中立原则,不会偏袒某一个人,而是更多地呈现两个人在互动中的模式和存在的问题。
  谁先开始谈呢?妈妈看了我和小田一眼,然后又把头扭到一侧。小田清了清嗓子,开头第一句就是:“我妈就是一个‘猪队友’,本来我情况够糟糕的了,结果我妈过来不但帮不上什么忙,反而让我越来越难受。”妈妈听完有些生气,而且非常惊讶,觉得女儿这样数落自己,實在难以忍受。本想立刻反驳,但是我示意她暂且等待片刻,等小田讲完后再说自己的想法。
  小田得了抑郁症之后,感觉做什么都没力气,就想趁着休假的时间能够好好在家休息,结果妈妈来了之后,反而给了她更大的压力。小田很无奈地说:“我自己也知道做那些事情挺好的,但是我实在没有力气去做啊。”
  我试着让小田描述得更具体一些,因为更具体的细节和例子才能够看出她和妈妈之间的矛盾点究竟在哪里?
  小田想了—下,举了一个今天早上发生的例子,或者可以说几乎每天都发生的例子。小田妈妈通过网上查了如何缓解抑郁的建议,然后就每天都叮嘱小田按照这些建议去做,比如每天早上必须6点起床,起床后要开窗通风,每天要去外面晒太阳,每天坚持1小时的运动.每天必须吃多少食物。
  讲到这里,小田妈妈忍不住插进一句:“你说这些建议是不是都挺科学的,我还咨询了营养师呢,人家就是这么告诉我的。你说我哪儿不对了?”
  原来,小田的妈妈得知女儿被诊断为抑郁症,当时心里非常紧张和担忧。她赶紧处理好手头的事情,跟单位请长假到北京来陪伴小田,因为她非常担心女儿的健康,特别是当她听说抑郁症有可能造成自杀,更是让她寝食难安。她每天都在考虑女儿的三餐如何搭配,叮嘱她去户外运动,甚至帮小田在楼下办了一张健身卡,她还想着法给女儿买礼物让她开心。可是,女儿不但没有任何的感激,反而说她是“猪队友”,这让妈妈一时无法接受,而且更加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付出这么多,反而招来的是怨恨与指责?妈妈一脸的委屈和无奈,整个人像是泄了气一般深深地窝在沙发里。
  小田的妈妈不可谓不用心良苦,只是她所做的一切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小田的需求。我赶紧接过话茬,首先肯定妈妈的好心和努力,而且这些建议的确有部分是经过科学验证的,是对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有效果的;接下来,我把话题再次引导回小田提出的问题上——为什么好的建议却带来这么差的体验呢?
  小田一脸委屈,开始诉说自己的感受。原来她这段时间非常的无力,只想要好好休息,甚至都不愿意出门,更别提运动1小时了。“我也想早点好起来,早点像正常人一样出门、工作、锻炼,但是我真的做不到。”讲到这里,小田已经绷不住了,呜呜地哭起来。眼泪顺着脸颊簌簌地往下流。她刚开始试着去克制自己的情绪,但是连着三次都没有成功。她内心中有万般的委屈,随着眼泪不断地往外倾泻,好像自己没有办法再多承受一秒钟。
  等到她情绪渐渐平稳,继续诉说内心的感受。这种无力和委屈背后其实也隐藏着对自己抑郁状态的不接纳,甚至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而当妈妈说自己做不到这些基本建议的时候,这种否定的感觉尤为强烈。“那一刻,仿佛自己就不应该存在在这个世界上。”说到这,小田已经泣不成声,而坐在一旁的妈妈听到这里也是由愤怒变得有些不知所措。
  看到她们母女俩都比较完整地表达出压抑许久的不满与委屈,不再一味地陷在负面的情绪里,我知道理性开始慢慢地出现。所以,我没有立刻给出评价和判断,而是引导小田和她的妈妈去思考:“你们有没有想过,两个人都没有坏心都想去做得更好,但是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呢?”
  大概沉默了5分钟,小田低声说:“我想是因为我俩缺少沟通吧。我可能需要和我妈妈多强调几遍我的想法和我现在的状态,而且态度可以更好一些。但是我也希望我妈妈能够给我一些时间和空间。”
  小田的妈妈看了女儿一眼,语气也软了下来,觉得自己确实太着急了。不过,从她的描述中我会感觉到,妈妈仍然无法理解女儿的感受与想法。这其实也是两个人发生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妈妈缺乏对抑郁症心理状态的体验与理解,所以,总是以正常人的视角给出建议和要求,这对于女儿来讲往往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所以,我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心理教育。
  1 首先,抑郁症患者情绪很差,没有兴趣做事情,这不是他们自己故意为之,也不是自己可以随意控制的,这其实是他们的一种症状表现。这样的表现其实是有价值的,最基本的作用就是让患者本人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积蓄能量,避免进一步的过度消耗。所以,运动这个建议是需要在小田的抑郁得到一定的缓解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完成。
  比如刚开始可能是散步10分钟,等过两周可以增加到散步半小时,然后过段时间可以改为慢跑或者中等强度的运动等。小田的妈妈因为忽视了这个过渡的过程,导致她过分着急,好心没有办成好事。
  2 其次,过分的鼓励可能成为压力。有很大一部分像小田一样的抑郁症患者有内归因的倾向,把自己得病、能力下降等表现归因为自己的原因,觉得是自己不够努力。而妈妈的鼓励不但无法缓解她的压力,反而让她更加自责和自我否定,并进一步加重抑郁状况。
  3 最后,安静的陪伴、耐心的倾听就是最好的帮助。妈妈想要帮助女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不过给予帮助是要讲求方式方法的,最好的应对原则就是安静的陪伴和耐心的倾听,不要轻易做出评价、鼓励和建议。照顾一个抑郁症患者,就像培育一棵树苗一样,给予它足够的阳光、水、空气和养料,然后就是默默地等待,它自会依靠自己的力量慢慢长大。
  听完这些内容,小田的妈妈如梦初醒,后悔自己之前没有早一点寻求专业的建议,反而让自己和小田陷入到矛盾冲突中,不但影响了小田的康复,更影响了她们之间的母女关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27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