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幼师专业教育实践课程有效性缺失成因分析及其建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近年来,尽管幼儿教师队伍中充实了师范院校的本科毕业生或硕士研究生,但高校毕业的幼师生人数远远未能满足实际所需。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幼儿教育“中职—大专—本科”的多层次结构还将继续存在,并且中职学校对幼师的培养仍然是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幼师的教育实践课程应以培养幼师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全程全面的渗透为过程、以幼儿园和早教机构为实践教学基地、以成长经历与专业考核为评价方向,从而为幼师生顺利成长为合格的幼儿教师奠定基础。
  [关 键 词] 中职幼师;教育实践;课程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3-0131-03
  课程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学校和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应有四个主要目的:学术性知识、参与性公民意识、自我实现、就業机会。教育实践课程在高校内逐渐被重视被得以合理开设,而在教育设施和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的中等职业学校内,该类课程既被迫切需要着,但又无法恰当地进行开设。教育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学前教育专业中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选修课的技能操作、各学期安排的实习、短期的社会实践、寒暑假社会实践、毕业前综合实习及毕业论文等所有培养幼儿教师操作技能和智慧技能的课程操作环节。
  一、教育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
  与目前的社会实际需求相比,当前幼师的教育实践课程还存在不少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问题:(1)实践课时总量少,分布过于集中。一方面,目前教育实践课程的总课时已提升至20%,但显然还是不能满足需要;另一方面,教育实践课程的分布比较集中,主要是二年级时1周的见习、三年级时16周的教育实习。(2)实践课程内容与理论课程的联结不够紧密。如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等任课教师感触最深,很多专业理论课程都是纸上谈兵,无法将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也因此而不能更加深入和透彻地理解知识要点。
  在与幼儿园园长的访谈中,对于问题“您认为学校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安排一些实践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园长普遍认为,在学校学习期间,幼师生需要获得“语言表达技能、舞蹈技能、自弹自唱技能、美术技能等专业实践技能,积累师德教育,吸收先进的幼教理念,正确书写教案及恰当地运用教育技术,学会组织幼儿活动,善于反思和总结,在校学习期间也应多加强与幼儿园的联系,学用结合。”
  某幼儿园园长在访谈中提到:“学校要合理地安排幼师生到幼儿园进行实践的时间段,高一就可以带来幼儿园,不一定非得到高二见习时才来幼儿园。在教育实践课程设置方面要增加幼儿教玩具制作的手工课程,这个非常实用,但似乎被忽略了。另外还有先进教育技术设备的运用问题,如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电子白板。这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到了实习时期再让幼儿园指导教师去教的话就非常被动了。”
  二、教育实践课程有效性缺失的原因
  教育实践课程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从属与补充地位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即教育实践课程从属于教育理论课程,是教育理论课程的延伸与补充。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经常感觉“原来在学校里学的东西都没什么用,到了幼儿园什么都不懂”;带实习生的幼儿园教师哀叹:“实习生真难带,什么都不懂,真不知道她们在学校里是怎么学习的,都得手把手地教啊!”实习快要结束时,许多学生都说“工作了三个月,真想回学校再读一遍书,好好掌握一下那些理论知识”。教育实践课程未能达到预期目的,笔者对其原因进行了下述分析。
  (一)专业理论课程的理论环节与教学实践脱节
  笔者发现,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和专门的人员负责与幼儿园进行联系,专业课教师抱怨幼儿园不欢迎他们去观摩见习,幼儿园出于安全等因素考虑不愿接受短暂的观摩活动,因此,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一直处于封闭状态,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上仍然采用传统的“语言传递信息的直接感知法”, 缺少的是“实际能力训练法”的应用,重课堂教学,轻现场训练。教学中仍然是以学校教室这块阵地为主,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忽视了现场教学,使学生对自己将来从事职业的环境缺乏了解,没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所要从事的幼教工作。
  实习生沈某在实习第一周后写道:“在实习的这一周中,看见小朋友椅子放得不整齐,我会帮他们放好;他们不会穿衣服的时候,我会帮他们穿,我以为我是在帮他们,可其实并非如此。经过老师提示后,我才知道我的行为导致他们不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的出发点是关爱幼儿,但结果却害了他们。”
  (二)技能课程偏艺术化,实践效果不理想
  由于技能课程的教师均是相关专业毕业的人员,平时不太接触幼儿课程,因此,所教的课程也偏专业化,而忽视了与幼儿园工作的衔接。如口语教学,虽然此门课程从入校开始一直贯穿至实习之前,学生通过省级普通话测试,并达到二乙等级以上水平。在幼师实习生所开设的毕业汇报课中,所有上语言课的学生都存在共同的问题:语音语调不够抑扬顿挫、语速太快、肢体动作不够、口头禅太明显、表情不丰富。因此,上语言课获得好评的学生并不多。此外,平时的语言训练虽然多,但是忽视了与幼儿园课程的衔接,造成学生会朗诵却不会讲故事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
  (三)教育实践课程缺乏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中职幼师专业与其他师范学校的幼师专业及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相比,其中最大的差距就在于师资力量的问题。中职幼师学校的管理层人员均不是学前教育专业出身,有个别是教育学专业毕业,且管理层人员除在学生实习期间进入幼儿园听课外,其他时间均忙于本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根本不会到幼儿园进行实地考察,所以对幼师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安排缺乏调研,闭门造车。教师平时不去幼儿园观摩听课,不了解实际情况,在学校教学中便很难给予学生有效的实践指导。
  (四)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条件有待改善   在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至少需要校内实训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学校指导教师、幼儿园骨干教师四方面的配合。在学校指导教师师资力量缺乏的情况下,其他三者的条件也有待提高。作为中职学校来说,由于教育经费的限制,几乎没有设立专门的实训实验室,这样学生在校内的模拟实践就无法高质量地开展。
  三、教育实践课程的建构
  教师专业化是个持续的过程,专业化的起点定位于学校课程的学习,教育实践是培养专业化教师的切入口。教育实践课程为学校教育与职业教育搭建了沟通的桥梁。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背景下,教育实践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势必影响到教师专业化的效果与进程。
  (一)教育实践课程的目标
  基于培养目标及中职幼师的实际培养规格,现将幼师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目标分解如下:
  1.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使幼师生了解幼儿园工作的真实情境,熟悉幼儿教师每日常规工作和生活,并真正热爱上幼教工作,能够与幼儿、家长、同事进行有效沟通,做好由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换的准备。
  2.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
  幼师生在实践过程中能真正掌握并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创新和拓展;了解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实时更新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学会利用专业知识组织、管理、评价、反思教育教学过程。
  3.增强学生的专业教学
  使幼师生掌握幼儿教学所需的基本技能,会根据幼儿特点和需求制订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方案、创设教学环境、组织教学进程、采用教学策略、达到教育目标;学会与同事合作教学、共同发展。
  4.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
  在实践中引导幼师生养成反思的习惯,通过反思,重新认识和建构自己的教学知识,在教中学,在学中教,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
  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是指将教育实践内容付诸实践的过程。
  1.实施的指导
  实施的指导既要有书面指导手册,也要有导师指导。书面的指导手册规定了教育实践课程的目标以及详细的计划,包括各阶段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导师指导包括两个方面:(1)中职学校的教师对幼师生进行理论方面的指导,学校的教师定期到幼儿园观察幼师生的情况,为其提供适当的反馈意见;(2)幼儿园骨干教师对幼师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提供专业支持和教学方面的指导,评价其教学过程、诊断问题所在、教会幼师生如何处理突发状况。两位导师定期交流沟通,共同合作,促进幼师生的专业成长。
  2.实施的安排
  在经过调查研究之后,笔者认为现在的中职幼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内容安排应奉行“实践理论交互,全程实践”的理念。所谓“全程实践”,就是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全程中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在安排教育实践课程内容时,要考虑到中职学校的教学资源条件和幼儿园的意愿,结合理论学习内容的安排,层层递进,稳步提升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教育实践课程内容的初步实施安排如下所表示:
  (三)教育实践课程的评价
  教育实践课程评价就是以课程评价专家、教育管理者、一线教师、学生及行业管理骨干等人士作为评价主体,通过搜集、处理与分析信息,从对课程目标体系的评价、对课程计划的评价、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及对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等多个维度,对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考量,对教育实践课程在实现教育培养目标过程中的可能性、有效地进行价值判断,以便为教育实践课程的改革作出决策。针对校内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评价可采用书面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如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中采用“课堂表现能力考核+活动设计考核+理论测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公平公正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的考核,不能由幼儿园指导教师“一言堂”,或者只看最后的实习汇报课上课的情况,应该设立严格的考核标准,包括出勤情况、听课记录、备课教案、组织活动次数、家访情况、班级管理考核等,全方位地进行考核,务必全面呈现幼师生在教育实习阶段的成长经历。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工程。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幼儿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幼儿教育的质量。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对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实的课程改革中,理论与实践之间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些困难给课程设置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要求,需要教师从更多的角度去探索、研究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美]亚瑟·K·埃利斯.课程理论及其实践范例[M].张文军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秦金亮.“全实践”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整合课程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6(1):48-49.
  [3]王洪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3):86-88.
  [4]刘春音.我校幼师专业课程设置新思路[J].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2007(1):867-869.
  [5]王长倩.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设置与改革[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3-54.
  [6]杨燕燕.我国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历史回顾与发展愿景[J].教育探索,2010(5):39-42.
  [7]程雪.中职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研究:以眉山三所职业中学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0.
  [8]周晓静.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改革与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7):56-59.
  [9]赵宏梅.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重构的思考[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10-113.
  [10]吴剑锋.研究性教育实践课程的构建: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思考[J].课程与教学改革,2012(6):49-53.
  编辑 陈鲜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34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