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激励策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校工作和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本文探讨激励策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实施原则和实施策略,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激励策略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学生主体意识格外浓厚的今天,传统的以“师道尊严”为特征的小学德育工作方式已经不适应于社会的发展,教师需要转变理念与认知,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其中,激励教育是个不错的选择。
  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和斯坦尼尔曾给激励下了定义:“激励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而德育工作中的激励教育,简而言之,就是班主任对学生正确行为进行肯定、大力褒扬的一种教育方式。它使学生行为得到认可,心理获得满足。同时,为了得到下一次的认可和肯定,激励又会促使学生自觉主动遵守相关的规则,规范自身的行为,最终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实施激励策略,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励要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分五个层次,个体的需求是有差异的。按照马斯洛的观点,如果希望激励某人,就必须了解此人所处的需要层次,然后着重满足这一层次或在此层次之上的需要。因此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必须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尊重个体发展需求,在制定教育策略与教学方式时,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有效激励。
  记得一次自习课上,我在班里來回巡视、辅导学生。在我停下脚步关注一个差生时,我感觉到自己被一个大约是纸团的小东西砸了,身后随即响起一阵窃笑。我假装没发现这一切。事后,我找了后排的学生小张了解情况,知道这竟然是优秀生小明所为。我依旧不动声色。三天后,小明考试得了满分。我让他带着试卷来办公室,诚恳地激励他:“这张试卷题目很难,全班只有你一人满分。你是我们班里的骄傲!老师希望你在保持成绩优势的同时,提高个人品行修养。有时,搞个恶作剧,确实能起到缓解紧张气氛、逗人发笑的作用,但要有个度,还要看场合和对象。比如对待长辈、师长搞恶作剧,即便一时有人哄抬,终究会给人留下缺乏教养的印象。我希望成绩优异的你,在各方面都是大家的榜样。”小明的脸一下红了,他主动向我承认了当天的错误,而且从此不再犯此类错误。
  根据十几年班主任工作经验,我知道对于平时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而言,教师过多的语言激励反而会助长他们的骄傲情绪,相反,中肯的批评和点拨才是他们前进路上的明灯,激励他们找到继续努力的方向。
  二、激励要及时有效、公平合理
  班主任实施激励策略时,能否取得良好效果取决于激励实施得是否及时、合理。
  我班里曾有个内向、胆怯的女生。她曾在一次校运会中做了一名志愿者,默默地为运动员们付出自己的关心和支持。当我注意到这一切后,就在班会课上及时地肯定了她的行为:“校运会上,运动员的拼搏竞技固然是最美的风景,但有一些同学,就像曼妙春光中的小花、小草,即便没人注意,依旧为大地吐露芬芳、奉献绿意,他们,就是可爱的志愿者们!我们班里,就有这样一位可爱的人儿,她,就是……”当大家的掌声雷鸣般响起时,我看到这位女生红了眼。这种实事求是、及时合理的激励,使这位女生此后一直都保持着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的品质,还给了她在学习成绩、课堂表现等各方面都力争做得更好的强大动力。
  可见,激励要及时。当学生做了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班主任却没有及时给予肯定与激励的话,学生难免会情绪低落,或者会认为班主任对自己不在乎,甚至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正确与否产生怀疑。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效率。相反,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合理激励学生,就会最大程度上激发出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和热情。
  三、激励要明确目的、奖惩并用
  激励并非只有表扬和肯定这样的正面表达方式,惩罚也可以是一种激励。所以,激励有正负两种形式。“正激励”是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最常用的,就是当学生的行为符合教师的期望时,通过奖赏的方式来鼓励他的行为,以达到持续发扬这种行为的目的;所谓“负激励”就是当学生的行为不符合教师的要求时,通过制裁的方式来抑制这种行为,以达到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的目的。
  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策略,就需要有奖励与惩罚的制度。例如在上课时,发现学生交头接耳,不认真听讲,教师就可以要求该生下课后进行课本内容的朗诵,并向其布置一定的“惩罚性”作业,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不至于跟不上教学进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又不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再如,对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或对一些表现欲特强的学生,我们也可以针对他们往往对班主任有情感依赖的心理特点,采取“冷淡式惩罚”,即:不管你如何“耍猴儿”,我连看都不往你那儿看,就是不理你。这招使用个一两天,往往奏效,可以不点名、不开口地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无趣,从而终止不良行为。而当他们停止错误行为后,教师就应该及时肯定和表扬他们的进步。惩罚分明,可使激励措施更具体化、规范化、艺术化。
  综上所述,开展德育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切实有效的激励措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应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注重激励策略的运用,为实现既定德育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康欢欢.实施激励策略应注意什么[J].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2016(7).
  [2]温小文. 小学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 新课程(中), 2017(3).
  [3]姚中华. 认识“负激励”[J]. 才智, 2015(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38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