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微信公众号的类型及发展特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和手机通讯软件使用频率也不断提高。微信作为其中的代表之一,从单纯的交流工具变为多元化的信息传播平台,以公众号为代表的自媒体应运而生且不断发展壮大, 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笔者通过介绍微信公众公益传播中的受众行为研究分析,来探讨微信公众号的类型及发展特征,并以此为载体和小切入点,深入反思公众号存在的风险问题和相关对策,并从法律和新闻层面进行详细解说。
  关键词 公众号 微信平台 自媒体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微信,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朋友圈这一模式的设置,使个人可以将自己的文字、视频、图片等以信息阅读的模式推送出去,从而获得他人的关注度。而当这些言论、意见和话题不断转发聚焦,有共同利益趋向并产生一定的围观趋势时,就会形成舆论。微信文章是微信舆论的扩大和发散。
  微信文章的阅读和转发已经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民众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成为影响公众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的重要载体。不同类型的微信公众号,传输的内容和承担的形象影响力也不同,它提供了为特殊群体全方位沟通的渠道,也改變了媒体信息传播的传统经营模式。媒体、企业、公众人物甚至普通大众,纷纷通过微信平台推送内容。深究原因,是由微信这一平台推送信息的简易性、便捷性和影响性所致。
  例如,时尚类公众号通过推送穿搭主题的文章,对明星和时尚博主的衣着品味及品牌服装进行介绍;高校类公众号通过微信平台宣传教学创新、校园服务、师生交流等信息;健康类公众号通过海量、抢眼的健康咨询和养生文章,对群众健康需求进行有效解答;政务类公众号整合高质量的内容推送,来树立政府形象,传播政府权威。
  微信公众号里的信息产品形式多样,订阅用户类型和推送内容对应度高,可以有效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阅读体验和粘合度。微信公众号按照申办性质划分,可以分为服务号、订阅号和企业号,按照运营主体划分,可以分为政务类、媒体类和个人类。不同群众对微信公众号的接受程度和认同差异不同,使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也不同。因此,有些公众号具有权威性,有些公众号具有趣味性,有些公众号则无法引起群众的关注度,成为“僵尸号”。
  不同类型的公众号,结合申办时候的出发点,会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特征和发展轨迹。值得注意的是,微信公众平台有其账号价值,打开率和阅读量的上升,使微信文章得到显著性增值,而许多企业和个人注册的公众号,借助文章的热点和关注度,适时适量推送广告和购买渠道,从而实现新一轮增收。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部分微信公众号为维持公众号流量和点赞量,增加潜在粉丝数量,而过度娱乐化。从吸睛作为出发目的,而对词云进行低配绘制,如“八卦”、“图说”、“爆料”、 “脸”等词是娱乐性公众号钟爱的标题用词,简单粗暴,直接用劲爆的内容吸引眼球。对于此类微信公众号,要客观分析,同意其对群众娱乐生活的点缀作用,对于文章内容的不适性和消极影响,要客观分析、有效避之。
  微信慈善是微信平台的重要项目之一,然而各种募捐信息鱼龙混杂,前段时间爆出的多个微信募捐陷阱问题,也易引发人们的深思。社会影响力最广的罗一笑事件,作为微信慈善募捐的反面教材,严重打击了公众对网络募捐的信任性,也降低了人们对微信慈善募捐信息的信任。
  此事件可以说明,有关微信慈善募捐的系统流程尚未完善,社会公益环境尚未形成,监管制度和法律条文也有待完善。因此,如何规范网络募捐主体行为,如何构建一个系统完善的慈善募捐制度,如何使微信平台得到正面使用,是立法机关和专家团体必须讨论与解决的论题。
  目前微信公众号营销处于红利期且处于高峰值,社会关注度和参与度高,相应舆论纷争和话题纠纷也多。因此,微信公众平台作为运营主体,应不断完善系统模式,细化多个运营渠道,使微信公众号规范化、法律化和有效化;政府部门应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来支持和引导微信平台的发展壮大,同时严查劣质微信公众号和僵尸号的营销;群众作为广大社会力量,也对微信公众号进行有效监督,在推动其成长与发展的同时,监督其兼容传播模式的裂化趋向,积极建言献策,助推微信公众号的优化走势。
  综上所述,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得到了越来越广的应用。微信公众号作为微信本身的一支重要公众力量,可划分出不同的类型,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产生不同形式的社会影响力。如何规范和引导微信公众号的正常运作,使其得到更高效的运转和更广的普及,是一个值得且必须深究的话题。
  参考文献
  [1] 杜茜.微信营销模式探究[J].企业导报,2014(16):38.
  [2] 黄楚新,王丹.微信公众号的现状、类型及发展趋势[J].新闻与写作,2015(07):5-9.
  [3] 周玉兰.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征及问题对策探析——以传统广电媒体微信公众号为例[J].中国出版,2016(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81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