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动力逻辑与推进路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的应用中,长期以来所发挥的是工具性作用。为了确保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就要从教育信息化的角度出发,将各种与教育相关的要素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融合,构建教育信息系统,由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的创新,由此使得教育结构更加完善,教育质量也明显提高。针对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动力逻辑与推进路径展开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深度融合 动力逻辑 推进路径
  【中图分类号】G434;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174-01
  在當前的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被充分利用起来,但是并没有达到深度融合的状态。教育虽然仍用信息技术,但是技术发挥着工具性的作用,也就是在教学中发挥辅助性的作用,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了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质量,就需要从教育培养目标出发对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这就需要针对融合的动力逻辑和推进路径展开研究。
  1.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动力逻辑
  1.1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融合的外部动力
  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中,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标准以及评价系统,这些在学生的培养中都发挥着引领作用。
  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融合的外部动力,就是由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会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培养要高度关注。在对学生的培养质量检测中,将标准建立起来之后,就可以对学生的多样化技能进行检测。在学校教育中,课程教学是核心内容。在教学中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除了理论教学之外,还包括项目任务教学,在对学生的教学管理中,就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教师也要从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重视职前教师培养,在职教师还要在支持专业发展的基础上完善教学环境,对于各种教学中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予以完善。
  在教学中发挥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作用,应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展开教学,更为注重学生深度技术素养。在构建信息环境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效融合。
  1.2注重学生成长需求是融合的内部动力
  教学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就不可以让教育平淡无奇,而是要充满美感,提升对学生的吸引力。
  处于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在学习中,可以用信息技术提取信息,不会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不仅节省了时间,还提高了教育的效率。对于教师而言,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具备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时代的教育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教育的价值也发生了改变。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学生的创造活力激发起来,学生的生命价值也因此得到提升。
  学生都是有自己的思想的,在学习中也会从知识需求出发学习。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中,就要掌握学生的知识需求,具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使得教育满足了学生的重视需求,还可以在满足其他方面浓度需求,由此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价值。
  2.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推进路径
  2.1应用信息技术对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应用信息技术对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可以将原有的固定教学转变为移动教学,采用这种在线教学的模式,就可以构建非实体性教室,在这种虚拟的环境中对学生展开教学。在对学生展开教学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发挥人工智能的作用和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引导学生个体化学习,更容易接受实践训练,提高教育价值。
  2.2应用信息技术对课堂生态进行探索
  应用信息技术对课堂生态进行探索,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近年来,各种信息技术教学工具多种多样。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但是多发挥着工具性的作用,没有与教学融合。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就需要为学生塑造体验影音工具的空间,在这种环境中学习,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便利条件。
  2.3应用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研究,对于所获得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就可以追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应用信息技术开发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适应性学习创造条件,为学生设计个性化学习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深化,可以确保不同区域的教育均衡化方向发展。对于当前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但是仅仅发挥技术的工具性作用的现象,就需要塑造信息化环境展开教学,将信息技术真正意义地渗入到教育领域中,发挥其教育作用,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15(01):7—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92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