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快,信息技术也不断的更新和实践,信息技术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它能充分营造出一个有图像有文字、有声音有色彩、极其逼真的教学环境,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道德;法治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71-02
  引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小学教学活动地开展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丰富了小学教学活动的方式和方法。自2016年起,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为了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且卓有成效。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特征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根据学习难度的不同,设计了六大学习领域,即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其中其实有许多话题是学生不甚理解的。正是因为如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存在一定的难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课堂中所蕴含的知识和道理,但是信息技术的丰富素材,能够为该学科课堂地展开提供丰富的、鲜活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上学路上”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在上学路上的情景,周围有什么建筑物,有什么标志,会遇到些什么人等。如此,通过创设情境,上学途中有可能遇到的人和物,有可能发生的事都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出来,教师也可借机向学生进行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教育。又如,在学习“公共汽车上”“想想他们的难处”“生死不离”“伸出我的手”等这几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模拟公共汽车上的场景,遇到老人、小孩和孕妇时,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可以播放有关残障人士的日常生活小视频给学生看,让他们了解残障人士的困难,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心,培养和提高他們的道德水平。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灾难现场的图片、播放音乐“爱的教育”等形式进行情感教学,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善良、勇敢、富有爱心的祖国接班人。教材中与祖国相关的部分,如山川大河、人口构成、发展历史等,教师可以借助纪录片,让学生全面地了解祖国的辽阔和富饶,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例如,在学习“京杭大运河”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大运河的壮观景象,再以PPT文字的形式解说大运河的开凿、建造历史。这样,立体化的京杭大运河就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枯燥的文字教学就会变得生动化、具体化,学生也会得到更丰富的感官体验。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1世纪以来,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也愈来愈普遍地被运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之中。网络资源包罗万象,能够为教学活动地开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丰富素材,尤其是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和各种微型课堂资源。道德与法治课程新设不久,但基本的课程在网上都有对应的教学课件。教师在选用和借鉴他人的网络课件时,要进行一定的筛选工作,并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加以修改,加入自身的教学特色,以发挥课件的最大作用。尤为重要的是,教师对教学资源的选择应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即以教学目标为着眼点,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够有效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方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等培养和提升。如在学习“多彩的节日”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对网上丰富的教学课件、微课进行筛选,再合理地进行加工,融入自身的实际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制作出一个高水平的、贴近课堂需求的课件。教师还可借鉴网上课件的思路,与学生合作拍摄一段本地区的中秋节风俗习惯短视频,如中秋节人们独特的饮食习惯、娱乐习惯等。在视频的后半部分,教师再插入我国其他地区和民族的中秋节风俗,以及中秋节的历史发展历程等。学生在制作和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中秋节氛围,同时认识到我国民族文化的广博和精深,自然而然就会被激发出爱国情怀。在观看视频后,教师还可以“采访”各位小听众的感受和想法,如“你喜欢我国哪个地方的中秋习俗?为什么?”“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中秋节有什么特别的含义?”让学生结合视频中所看到的和自己所想到的畅所欲言。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效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愈发有趣,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看世界的平台,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在无形中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祖国的栋梁之材,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也为祖国的兴旺发达提供了人才储备。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目的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学科重点难点,丰富教学资源,拓宽知识,方便处理复杂变化的信息,从而促进知识目标的达成。同时,运用信息技术也有利于改革单一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课堂方法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达成。其对于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也有一定的作用。当然,要想更好地把信息技术融入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中,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不仅要了解自身的实际需求,还要了解信息技术。也就是说,教师甚至学生都要努力提高和完善自身的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信息技术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契合度。因此,合理的、高效的信息技术辅助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应以教师全面、充分的了解信息技术为基础,并且学生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如此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控课堂,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
  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进一步发展有重大意义,但还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提高与其相关的知识及应用水平,并在教与学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
  参考文献
  [1]宋仪平.浅谈道德与法治课中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7(20):88.
  [2]高本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新要求[J].福建教育,2016(39):49-50.
  [3]蒋福军.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与感悟[J].宁夏教育,2017(2):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23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