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让学引思”理念的融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作为初中教学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道德与法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法律素养的塑造。对此,应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让学引思”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道德法律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让学引思的基本内涵,指出了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以期为此后的教学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
  關键词:初中道德 法治 让学引思 理念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教师开始在利用学生好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引入让学引思的教学思想,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道德与法治教学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际教授期间,教师应尽量确保课堂的生动性与活泼性,化解理论知识学习的枯燥状态,提升教学效率。[1]
  一、让学引思的内涵
  让学引思包括让学与引思两个方面,其中让学主要指的是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引思主要指的是思考,教师通过指导点拨学生,增强其问题分析能力,实现有效学习。[2]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待改革,以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大多采用口头式的教学方法,无法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涉及较多的知识点,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更无法体现教学的实际意义。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外界存在较大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更感兴趣,但道德与法治教学具备一定的抽象性,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会对自身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另一方面,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较低,有待进一步提升。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教师并未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程,认为其不属于重点考试范畴,因此实际教学中并未认真对待,甚至其他学科教师占用道德与法治的授课时间。且部分教师没有深刻认识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学效果较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不断学习,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从而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教学发展,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顺利健康开展。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入让学引思的策略
  1.利用教学案例活跃思维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较多的理论知识,此时教师若只是简单的讲解理论知识,一味灌输,课堂会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在枯燥的学习氛围中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果。对此,教师在课前应充分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在遵照让学引思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方法,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案例讨论时间,通过案例实践强化知识的记忆。比如在学习人教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勇担社会责任”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近年来社会上典型责任担当的案例,陈光标是一位十分有名的慈善家,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感,慈善就是他一生最大的事业。讲解完陈光标的事迹后,教师为学生布置相关的教学任务,并针对性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实施理论辩论教学自主探析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要求理解与判断相关的学习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与学习效率。若学习期间,学生不具备思辨能力,则会增大学习难度。由此,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让学引思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预留一定的辩论赛时间,使学生在剖析问题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注重以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比如在学习人教统编版法治与道德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一单元时,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近年来社会上的救人事件,使学生深刻领悟生命的含义。同时,还应要求学生讨论相关的救人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此后,教师针对救人行为提出两个观点,一是救人属于一种牺牲自己的理智行为;二是救人不属于理智行为。之后引导学生针对两种观点进行辩论,在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学习收获。[3]
  3.模拟法庭深入问题探析
  初中法治与道德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模拟法庭的教学方法,更好的融入让学引思的教学理念。课程开展期间,教师应在课堂法庭中引入近年来社会上相关守法与违法的典型案例,比如三鹿奶粉事件,使学生在法庭上扮演检察官、审判员、审判长、律师、原告以及被告等各种角色,并根据所学知识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裁决,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此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学生在课下应准备更多的学习资料,且教师也应做好人员分工准备,以便学生在法庭中积极发言,充分展示自己。比如在学习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册《权利与义务》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的法治资料,之后引入案例审判过程中,通过让学引思的过程充分彰显学生在模拟法庭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得更为满意的教学效果。[4]
  4.创造合适的教学时机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严格遵循让学引思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学习主体作用,注重学生自身专业发展,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由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教学时机,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课堂,提升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增强生命的韧性》一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对挫折的理解,之后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分享时机,讨论挫折对自己生活与成长的影响。自己在遇到挫折时应保持怎样的解决态度,在讨论初期,部分学生并没有全面理解挫折,甚至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遇到挫折时会感到焦虑、失落、愤怒以及不满等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折磨自己,使自己很难受,因此自己不希望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但随着问题讨论的深入进行,学生开始认识到挫折的重要意义,认为挫折属于人生的财富,挫折对于个人的成长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当讨论面对挫折应怎样做时,部分学生认为,面对挫折,自己应及时调整心理状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面对。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了挫折的含义,使其认为自己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勇于面对挫折,不断努力,增强生命的韧性,更为勇敢的面对挫折。由此看出,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教师通过为学生创造时机可以使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在实际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也可以在学习其他同学观点时迸发出更多的新创意与新感受,提升了教学效果,对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
  5.渗透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掌握更为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学习。在此期间,教师也应充分结合当前的实际学习情况,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认知水平,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找到更多的学习契机。比如在学习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守护生命》一课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根据课文题目猜想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看到这个题目时可以想到什么问题。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回答,认为看到题目时会想到“为什么我们要守护生命?”、“遇到灾难时,我们应采取什么方法守护生命?”等,之后教师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使其联系自身经验进行深入讨论,在明确答案后。教师还应使学生联想生活中听到的青少年自杀事件等,要求其思考这些人为什么会产生自杀的念头?想对这些不珍爱生命的青少年说些什么?这样,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自主的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从而深刻认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感受到生命的珍贵。
  结语
  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让学引思开始被广泛应用至各个学科教学中,其不但可以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且还可以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探究欲望,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良性进行,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崔强珠.吉林教育2016年29期.
  [2]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以“乙醇”教学为例[J].刘媛,田靖,孙萌,陈强.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年22期.
  [3]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离子共存”教学策略研究[J].梁吉成.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年20期.
  [4]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周慧芳.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9年01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14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