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伴互助唤醒沉睡的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文课堂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语文课程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也充分体现了在教学中利用学习型小组的重要性。
  关键词:学伴互助;独立思考;教学活动;追问;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11-0021-0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也充分体现了在教学中利用学习型小组的重要性。
  那么,学习型小组如何建立,在课堂上又如何利用学伴互助小组辅助教学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
  一、学习型小组成员的确立
  笔者所提的学习型小组是由两个人组成的学伴互助小组。以同桌为单位建立小组,这两人中一位是学长(学习能力稍强),一位是学友(学习能力稍弱),学友要听从学长的管理,学长要督促帮助学友,促其进步。两个人共同回答问题、共同合作。两人小组的优势在于两个人都要参与、都要有发言的机会,这样就避免了个别学生一人言的现象。
  同时学伴组的组建不只依据学生的成绩,教师需要考虑诸多因素比如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搭配性格内向的学生、细致的学生搭配容易粗心大意的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影响和感染自我约束较差的学生等等。学伴组间尽可能总体水平一致,有利于保持小组间竞争的公平性,促进班级内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所以组建学伴组需要教师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精心的排兵布阵。
  二、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所谓的小组合作交流并不代表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任何合作交流之前我们都要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可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极为重要,所以学伴互助小组的课堂上也要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课堂静下来,让学生们静静地走进文本。
  如我们在交流《春》一课的时候,有一个环节是感受画面美:让小组合作交流找寻文中的画面。在这之前,笔者先让学生自己读文并勾画,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合作,这样的交流才是有效的。独立思考是交流的前提,没有独立的思考,小组的交流就会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三、变琐碎的问题为有趣的教学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教师不停问学生问题的现象,以至因为一些细小的问题把文章肢解的支离破碎,使语文课失去了美感,而且一些琐碎的问题也使学生失去了自己欣赏文章的时间。利用学伴组进行交流合作促进教学,就要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不能总是问琐碎的问题,这样就需要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
  如笔者在进行《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中,为了分析菲利普夫妇的形象,笔者设计了如下活动:
  语文活动:一句话评说人物。文中描写最多的人物是谁?菲利普夫妇。请同学们结合文中对菲利普夫妇描写的语句,用一句话评说一下他们。(自己找好后,把你的想法与同伴进行交流)
  这样的活动设计,给足了小组交流的时间,如此学生才有话可说。我们要注意活动设计需有一定的讨论意义,同时要给足交流时间。学长负责带着学友交流,双方都要讲述自己的想法,并把想法进行整理,在书上做好勾画,组织好回答问题的语言。
  这种交流正是学伴互助课堂的精髓体现,在交流过程中培养了学生间相互帮助、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品质。而教师的活动设计给学生间的交流创建了平台,把交流合作落到了实处。
  四、共同合作,回答问题
  笔者建立的学伴互助小组是采用合作回答问题的形式进行的,从而改变了之前所提到的四人小组中一人言的现象,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使大部分人参与到教学中来。之前的课堂上学生不愿意回答问题,因为害怕自己答错被别的同学取笑。而学伴互助的小组合作回答问题,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捍卫集体荣誉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那么小组如何合作回答问题呢?首先回答问题要建立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如果双方没有交流则无法合作回答问题。其次,在回答问题前双方要做好分工。如笔者在进行《济南的冬天》教学时,让学生试着从语言的角度找到济南冬天的美這一活动时,采用的合作方式是一人负责读优美的句子,一人负责分析句子的优美之处。再如教学文言文中古文译文时,可以采用合作译文的形式,一人读文,一人译文。这样合作回答问题就使平时学习稍微落后的学生有了发言的机会,同时在优秀学生交流时,自己的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通过这样的课堂,学生参与度大大提高,而且合作回答问题增强了学生的信心,让他们在交流合作后迅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这就更促使了学伴双方交流合作的顺畅进行。
  五、教师追问促进其他学伴组学会倾听
  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在使用中就会渐渐的发现,学生越来越会说了,但与此同时,当一组学伴说的时候,其他的学伴组往往是休息的,他们并没有学会倾听。课堂上的倾听,要比我们平常的“听”更深一个层次,要求能听得见、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对听到的内容有所反应,能够进行欣赏、理解、辨别、提炼。所以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追问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两个人合作回答问题时,教师的追问会促使其他组的成员认真倾听,同时碰撞出火花。   如笔者在进行《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时,就这样进行了追问。
  生:我从25段对菲利普先生的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中感受他此时的恐惧。
  教师追问:他在恐惧什么?
  生:害怕于勒回来。
  师:为什么怕于勒回来,之前不是希望于勒回来吗?这不是矛盾吗?
  生:因为于勒现在没有钱了,怕他回来连累自己。
  生:这样的于勒回来了,我家的希望就破灭了,所以害怕、恐惧。
  师:菲利普一家人是因为什么希望于勒回来的?
  生:于勒有钱了。一位船长说的。
  生:于勒叔叔的信让我们一直盼望着叔叔的回来。
  师:菲利普夫妇在于勒的信中读到了什么?你能帮他们说一说吗?
  在不断的追问中,引入对“信”的分析,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学生有了思考的过程,就会去认真倾听。
  倾听是一种多感官交织融通的行为,它不只是“听”,也包括了“看”,更涉及到“想”和“思”。认真倾听的过程,也是思维运作的过程,更是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而教师的追问正是促进这种思维能力提升的法宝。
  六、相应的评价手段,促进教学
  为了更好的让学伴小组为课堂教学服务,充分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相应的评价手段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如下的评比方式促进教学:
  细化的评价机制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良性竞争,我们还采用了结合评价机制进行分层次留假期作业的形式。假期作业针对于学生平时的表现,针对不同的学伴组留不同的内容,虽然只有一些小的变化,但对于学伴组也是一种激励。
  评价手段的运用可以让学伴互助小组形成长期的合力,而且小组两位成员的捆绑评价,使得双方注意自己的合作,同时也使得学长能够更好的督促学友,促进学友的进步,进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总之,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没有合作的课堂教学,不是真正的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學会合作”,对学生一生都有积极意义。
  “学伴互助”的小组合作形式,做到了把课堂教学的权力还给学生,凡是学生自学已会的内容,教师坚决不讲;教师所教,只是对那些学生费尽心思却仍然学不会的地方,这种互助的形式也促使了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学伴互助”的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学生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最终唤醒了沉睡已久的课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59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