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前高校存有的一些问题,已经严重制约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本文从高校实际出发,阐述这些问题的成因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
  回顾高校内部审计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内部审计的地位一度受到质疑,但经过全体审计人员的不懈努力,审计地位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审计力量,能为高校的各项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内部审计还存在不少问题,还有很多地方不够完善,必须下大力气去整改,认真履行好审计的职能,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
   1.安于现状,审计理念陈旧落后
  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的高校审计理念十分陈旧落后,仍停留在“查错纠弊”和主要关注资金使用的真实性与合规性上,就账论账,就资金论资金,审计风险意识淡薄,以事后审计为主。如许多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事前科研项目没有经过审计,事后科研人员到财务处报账,被财务人员告知该款项要经过审计部门的审计,审计人员迫不得已,只好办了审计手续,没能发挥审计应有的作用,使审计流于形式。
   2.重视不够,未能独立实施审计
  目前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独立设置审计处,由校长或副校长分管;二是与纪检部门合署办公;三是设置财审科,在财务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是内部审计发挥监督和评价职能的基础,内部审计人员要依据事实,独立判断,客观、公正地出具审计报告,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本质要求。以上第二和第三种机构设置会使审计的独立性大打折扣,严重地影响内部审计开展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严重地影响审计的客观、公正,严重地影响审计人员履行审计的职责。目前即使很多高校已经单独设立了审计处,其独立性还是欠缺,因为审计处是学校的二级行政管理部门,开展对同级部门的审计监督,其监督职能很难得以充分发挥。
   3.滥竽充数,人员素质普遍低下
  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十分强,要求高且业务较为复杂的工作,客观上对审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目前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普遍素质低下,大多数是从会计岗位转到审计岗位,专业技能单一,缺少基建工程方面的人才,熟悉会计又熟悉基建工程的人才十分虚缺,内部审计人员除了要具备会计、审计、经济、金融和基建工程的知识和技能,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因此,内部审计对这种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十分高。
  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首先是学校领导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未能从全国各地广纳人才,目前高校对人才招聘有严格的要求,第一必须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第二是年龄在35岁以下,符合条件的应聘人员往往对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有很高的要求;其次是学校将素质高的人才充实到教学和科研一线。由于以上原因,内部审计的队伍力量变得十分薄弱。
   4.手工审计,现代审计手段不足
  自高校扩招以来,高校的各项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审计涉及的资金量成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增长,审计的项目也比以前翻了好几翻,内部审计每天所面对的是海量的信息,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是高校目前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然而,目前高校内部审计仍以手工审计为主,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程度不高,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审计手段只是停留在概念层面,落后的审计手段已经成为制约内审事业发展的瓶颈。
   5.审计完毕,结果报告筑之高阁
  当前,随着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审计项目和类型比以前增加了很多,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财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基建工程审计和各种专项审计等。审计报告中对查出来的问题都提出了整改的意见和建议,但由于学校领导不够重视,审计报告往往被束之高阁,对查出来的问题未能跟踪落实,整改效果不明显,年年审计发现的都是相同的问题,屡查屡犯,高校未能真正实施后续跟踪审计,使后续跟踪审计流于形式。
  二、内部审计应采取的对策
   1.与时俱进,更新内部审计理念
  高校要更新审计理念,就不能就账论账,就资金论资金,要从体制、机制及制度层面去分析研究,评估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将审计关口前移,应用现代化的审计手段,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和绩效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基建工程的全过程跟踪审计,物资采购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将“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审计理念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努力实现三大转变:由“查错纠弊”的传统审计向“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审计转变,由以手工为主审计向以计算机应用技术辅助审计转变,由基建工程的阶段性审计向全过程跟踪审计转变。
   2.独立审计,发挥审计监督职能
  高校独立开展审计工作,是内部审计的本質要求。学校领导要充分重视审计工作,在校长或副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学校领导应帮助审计部门树立威信,配备足够的审计设备,创造相对宽松良好的审计环境,让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独立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对审计事项作出客观的判断,才能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
   3.顺序渐进,提升人员综合素质
   (1)选派人员参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国家审计是一种执法行为,对审计证据的收集要求十分高,强调证据确凿,证据链条完整,客观上对审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社会审计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专家云集,工作经验十分丰富,内部审计人员若参与其中,将大幅提升内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
   (2)选派人员参加业务技能培训。选派人员分批次参与内部审计协会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做到精准培训。
   (3)广纳人才,充实内部审计队伍。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审计队伍的建设,把审计方面的人才招聘和科研人才的引进放在同一高度,对一些能力强、业务精、品德好、作风优的审计人才应降低招聘门槛,唯才是举。
   (4)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兄弟院校审计经验交流会,互相学习,取长补缺,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
   (5)每周召开一次部门审计会议经常性召开部门审计会议,可以促使审计人员开动脑筋,勤于思考,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有利工作能力的提高。
   (6)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参与理论研究。学校应建立激励机构,鼓励审计人员积极进行审计研究,积极申报课题和撰写论文,勇于探索新的领域。
   4.与时俱进,运用现代审计手段
  前审计长李金华曾说过“,不懂得应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将失去审计资格”。高校应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安装与各职能部门使用的计算机相匹配的审计软件辅助审计,提高审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5.坚持不懈,做好后续跟踪审计
  后续跟踪审计是内部审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只有坚持后续跟踪审计,坚持对审计结果进行“回头看”,才能使查出来的问题得到整改,才能提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才能使内部审计的职能得以发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93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