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一点从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数学是盐,所以,它将自己融化在生活的水里,让我们很难一眼看出它的存在,但是細细品味和体会,数学又是无处不在的,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它并不独立于数学的知识技能、思想、经验之外,它也不是一个神秘的概念,它综合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数学技能方法的掌握,对数学思想的感悟,以及对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任何人从小到大,从稚嫩到成熟,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都需要一个过程,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老师可以妙设疑、求联系、寻不同、重体验,陪着学生慢慢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享受成长的快乐,这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从容。
  乐  素养  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02-0114-02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万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东西,也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个性,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个性,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是教师最基本的学生观。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数学技能方法的掌握,对数学思想的感悟,以及对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老师可以做到如下几点:
  1.妙设疑、巧导入——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导好学生的乐学情绪
  课堂上笨拙的启发就像老师在“牵引”学生演皮影戏,虽然教学难点突破“顺畅”,但是学生的方法没有新意、思路也大同小异,学生问题解决的意识和能力得不到较好的发展。而老师巧妙的启发,则更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且富有个性地探索,实现发散地、自由地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更好体现“以学生为本”。
  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这一单元——平年闰年知识点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问题导入新课的:“阳阳12岁了,可是他却只过了3次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他的生日究竟是几月几日呢?”这样的设疑导入,是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课一开始就给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由此激起了他们内心知识的一些小冲突,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新课学习的兴趣,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也能很快的进入到学习新知识的状态。
  我们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时,学生的一些书写与计算错误是非常生动的,要发现这些宝贵的错,那在我们的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多板演,多展示,学生的第一手作业更直观、更生动,再和学生一起判断对错,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学生课堂上的一些生成,会超出我们的预设,它们真的是非常宝贵的。
  2.求联系、巧交流——让数学知识,如春雨般不断滋润学生的心田
  课后,与同事的闲聊中,不时会提到,我们的数学是教学生什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可以给孩子留下什么?在现代知识的海洋中,我们老师似乎迷失了自己,所以回归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该是学习的本意。其实,我们的数学课堂可以多给学生一些想象,让他们对数学学习充满期待,我们不妨将数学与历史、与天文、与地理、与画画等联系起来,学做一名营养师,尝试合理搭配,不断提供给学生数学文化的养分。
  如,四年级下册学习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上课时候,我就带着100张纸来到教室,让学生感受100张的厚度,并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再用手比划,在此基础上再感受10000张,进而到1000000张,还有课后练习中的,让学生摆一摆10粒大米,再量一量10粒大米的长度,学生得到5厘米,再到100粒,1000粒,10000粒,100000000粒是500千米,老师借机把北京和苏州的距离,和大米联系起来,学生发现这段距离需要2亿多粒大米连起来才行,他们都感叹:“数字好大呀!”
  另外,我们的课堂上可以让老师讲:如:二年级下册学习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请学生将中国的五岳按照海拔高度从高到低排列,说到五岳,学生有点一头雾水,似懂非懂,我就抓住机会,将这几座名山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分别说说它们的特点,说说它们的名气,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在有一点了解的基础上,再请学生将五岳的海拔高度正确的读出来,他们很起劲,很快就将它们的海拔高度进行了排列,还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有名的泰山排名第三,甚至有学生在书上写:名气很大,高度排第三。
  也可以让学生讲:又如,四年级下册学习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学生在认识了含有亿级的多位数后,对数的大小有了一定的概念,但是好像和生活还是多少联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书上的练习,老师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查阅资料,了解世界七大洲的人口分布情况的资料,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会读数了,也了解了关于世界七大洲的相关知识,这个小活动的背后,藏着不少的文化内涵。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数学的小交流,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在这样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当然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
  3.寻不同、巧利用——课堂上要不同的声音出现,在不同中让学生乐学
  学生的思维水平是有差异的,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深度也有所不同,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更重要的是,要靠学生在自我反思和学习借鉴的过程中顿悟,即爱思考、学会思考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
  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思维水平上也存在着差异。有时,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或者方法可能会超出老师预设的范围,这时,我们不应着急,慢一点,可以及时抓住这类难得的资源,巧妙利用课堂中错误的生成,不刻意回避,而是去充分暴露学生的错误,然后采用合适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在纠错、改善中完善自己的认知,进而领悟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我们高研班的一次活动中,刘老师执教《认识几分之一》,刘老师先安排了一个环节:2只猴子分一个桃,每只猴子可以分到这只桃的几分之几?生1说:1/2。生2说:2/1。老师没有马上否定后面这个学生的答案,而是把这两个答案一起写到了黑板上,随即让学生来说说分数各部分的意义,在学生说出:“分母是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时,老师让这个学生自己来辨析,在此基础上,他自己找到了答案,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进行了改正,经历这样一个小环节,班级中其他学生也对分数中分母和分子的意义有了更深的印象,深刻体会到分数中分母的意义。
  4.重体验、巧动手——开掘与发挥其他途径,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
  我们的课堂要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上是以学生学习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必须让我们的学生真正的参与。数学素养是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有机整合体,素养的培养既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主要途径,也需要开掘和发挥其他途径的重要作用,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也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等等。我们可以尝试让编写数学单元知识点的小报,也可以组织学生上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等等。
  二年级下册《认识东、南、西、北》,在认识了八个方向后,请学生利用书上提供的学具做了一张方位卡,数学课上,学生带着方位卡,带着书来到操场,利用手上的工具,进行了实地的观察,并将结果记录在数学书上,看着孩子们开心地趴在操场上,进行记录,让老师深深地觉得虽然为了这个环节会花掉不少时间,但却是值得的,比起老师空洞地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更有意义。
  四年级上册《我们的身体》,这一实践活动的展开,先教会量自己的脉搏,有的学生还不会找自己的脉搏,这时需要老师手把手的教,帮助学生感受自己的脉搏,在此基础上,才能开展接下来的活动,学生在这次活动后发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不管是教师的情感态度,还是价值观,都是平时教学中的核心因素,作为数学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能力,才能深入浅出的讲解,信手拈来的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
  教学是一门慢的艺术,数学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课。思维的训练不是靠灌输,而是靠启发、引导和点拨。只有放慢脚步,才能让学生欣赏到沿途的美丽风光,才能在沿途的学习中积淀我们的数学素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99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