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玉米化控技术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玉米化控技术是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影响玉米植株内源激素系统来调节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从而促使玉米能够按照人们预期的方向生长变化的一种技术。
  关键词:玉米;化控技术;初探
  一、玉米化控技术的作用
  1.玉米化控剂能明显地降低玉米植株高度,降低部位主要是玉米棒上部节间。
  2.增加气生根和叶面积。 应用化控剂可使玉米植株气生根明顯增加。据调查,应用化控剂气生根增加0.5~1层(7-11条);从玉米长相上看,玉米应用化控剂后,棒上部叶片普遍上举,植株收敛,叶片角度变小。从叶面积上看:应用化控剂后调查,棒上3叶叶面积增加155.9cm2,其中,棒上叶面积增加最多,平均增加75.5cm2。
  3.玉米产量构成因子增加 。应用化控剂对玉米产量构成因子秃尖长度、穗长、穗粒数、穗粒重、百粒重都有较大作用。据试验、示范调查:在正常密度条件下应用化控剂,秃尖减少0.61cm、穗粒数增加8.3粒、穗粒重增加10.1g、百粒重增加1.91g;在密度增加10%的条件下应用化控剂,秃尖减少0.37cm、百粒重增加5.23g。
  4.玉米产量增加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正常密度条件下,应用化控剂亩增产35.5kg,增产7.45%;在增加10%密度条件下亩增产60.4kg,增产12.72%。
  5.促早熟、降低含水量 。 试验、示范表明:应用化控剂可促进玉米提早成熟2-3,对缓解早霜危害意义重大;同时可降低籽实含水量3-4个百分点,对降水、提质作用明显。
  二、玉米化控技术的使用方法
  在植株大喇叭口后期,玉米抽雄前7-10天,即用手捏约有60%~70%植株的喇叭筒叶库里含有雄穗蓼尖时进行。每亩用量25ml。具体对水量为:用无敌牌5型电动超低量弥雾机,以每秒钟走一步,每步60cm的速度,1次喷2条垄,25ml原液对一喷雾瓶清水(容积为1600ml),或用背负压缩式喷雾器对清水10-15kg均匀喷施于顶部叶片即可。
  三、注意事项
  1.适用于中晚熟品种的高肥密植地块,一般种植密度增加5%~10%,施肥量也相应增加,肥力不足的中低产田或缺苗补种三类苗地块以及因特殊影响生物量明显不足的地块,不能喷用。
  2.喷施时期要严格掌握,不可提前或拖后,绝对不可重复喷施,更不可全株喷施。
  3.不宜与化肥、农药混用,机具喷施前后要用清水洗净。
  四、试验推广使用的调节剂
  1.玉米健壮素
  (1)作用:可使植株矮化,茎秆粗壮,一般可降低株高20-30厘米,降低穗位15厘米;并使叶片上冲,根系增加,从而增强植株的抗倒耐旱能力,产量比对照增加20%。
  (2)使用时期和方法:在1%-3%的早发植株已抽雄,50%的雄穗将要露头时(用手摸其顶部有膨大感)用药最为适宜。每亩用1支(30毫升)对水20公斤,均匀喷在玉米的上部顶心。
  (3)注意事项:一要掌握适宜的时期,不能提前或推迟。提前4-5天会减产5%,推迟4-5天,增产幅度下降5%;二要做到不重喷、不漏喷,喷后4小时内降雨,要减半重喷。
  2.玉米矮壮饱:是一种超浓缩复合制剂,富含专用调节剂、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能抑制狂长,促进根系发育,增强光合作用,令植株茎粗、叶厚、根壮、抗倒伏,提高授粉率,使玉米棒大、粒饱,还可抑制多种病害,可增产20%-35%。于玉米6-10片叶时,每亩用20毫升对水30公斤喷雾。
  3.玉得乐:新型玉米专用抗倒抗逆增产剂,使用后可使根长、根壮、根增多,缩短茎基部节间长度,矮化株高,增粗茎秆,极大提高抗倒能力,还可以防病抗旱耐涝,一般增产30%以上。于6-11片叶时,每亩用25毫升对水进行叶面喷雾。
  4.金得乐:新型玉米专用调控剂,能缩短节间长度,增粗秸秆,矮化株高,能降低穗位15-20厘米,从而抗倒伏。一般在玉米7-11片叶时,每亩用1袋(30毫升)对水15-20公斤喷雾。
  5.玉黄金:最新玉米专用型高科技产品,能降低穗位和株高而抗倒,能减少空秆、小穗,防秃尖,还可促早熟5-7天,一般增产20%以上。在6-10片叶时(玉米株高0.5-1米)使用,每亩用2支(每支10毫升)对水30公斤喷雾。
  6.化控2号:能使玉米茎秆坚韧,根系发达,抗倒能力增强,同时降低株高和穗位10-12厘米,还可使叶片上冲,增加种植密度,增产幅度一般为15%-30%。在孕穗前,每亩用20%的化控2号25-30毫升,对水30-40公斤喷施到植株顶部叶片上。
  7.多效唑和助壮素:(1)多效唑:一般在5-6叶期,用多效唑50克对水50公斤喷雾。(2)助壮素: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亩用助壮素20-30毫升,对水40公斤喷施,一般可增产10%。
  除以上介绍的几种药剂外,还有很多,如康普6号(玉米抗倒专用)、金镶玉等,都具有抗倒增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燕, 李书境, 谭井林, et al. 玉米化控技术要点[J]. 吉林农业, 2010(12):81-81.
  [2]周凤兰, 张吉川. 玉米化控综合高产技术探讨[J]. 玉米科学, 1998, 6(1):46-48.
  [3]李金波, 王利军. 玉米化控技术的应用研究与展望[J]. 科技致富向导, 2014(36):142-142.
  [4]景姣玲, 张云风, 赵霞. 玉米化控技术的比较[J]. 山西农业:致富科技, 2007(10):38-3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28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