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现代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众的教育眼光不再局限于知识教学,相关的道德法治教育也成为教师群体的教学重点。初中课程中所开设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既能帮助学生正视自身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又能促进学生正确三观的塑造。本文将以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为基础,从学生心理、学生发展需求等多方面来具体阐述如何将生命教育渗透进相关教学内容中。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生命教育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071-01
  近年来,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扩大,部分学生在良莠不齐的信息诱导下开始出现一味追求物质、校园霸凌等令人痛心的问题,在校园不良风气越来越盛的情况下,教师必须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对此教师不仅要重视道德与法治教育,更要在相关教学中大力引入和强调生命教育,以此彻底落实初中德育教育,带领学生走向积极阳光的未来。
  一、纠正教师片面教学心理,加强学生生命意识教育
  目前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主要涉及到法律、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可以说是足够教师开展全面德育教学。但纵观我国目前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情况,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是采取照本宣科式的教育,所使用的课件内容大多是直接复制教材,匆匆将课件展示一遍即算完成教学任务。而由于多数教师本身对《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群体对其也不甚在意,最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草草了事,更遑论在其中引进生命教育。对此教师群体应首先扭转自身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错误态度,并在此基础上带动学生共同探索,再加强学生生命意识,进而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果。
  例如,在《生命的思考》这一单元教学中,该单元主题与生命教育息息相关,是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良好切入点。对此教师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觉得生命是什么?”,以此点明课堂教学主题。而后教师再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怎样才算是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同时教师举出沉迷网络熬夜打游戏、任意闯红灯等例子,促使学生通过例子思考将自身行为思想与生命教育结合起来。之后教师再在网络上收集相关资料,如纪录片《生命》,截取其中的部分经典片段用于课堂展示环节。教师以此引导学生发现生命的奥妙与神秘之处,进而再呼吁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学会发现和体验生命之美,使学生明白个体生命的重要性,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生命意识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生命保护技能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核心在于能使学生树立起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观、道德观、生命观。教师在设计相关教学内容时,基本上都更注重理论教学,忽略了学生将理论有效实践于生活中。因此教师在渗透生命教育时,如果没有注重学生生命技能的学习与实践,那么生命教育便成了“一纸空谈”。教师通过分析社会上频发的新闻报道,会发现很多人都存在“面临生命危险却无法自救”的情况,这值得教师群体深思。对此教师在进行生命教育时,既要將对应的自救、救人等基本理论进行讲解,也要通过演习、模仿等形式来强化学生对生命保护技能的应用,如此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规避伤害。
  例如,教师在进行生命技能教育时,可根据事件类型将其划分为自然灾害逃生技能、现实生活逃生技能这两大教育版块。教师在讲解自然灾害逃生技能时,应先讲解常见的自然灾害种类如地震、泥石流、洪水的特点,而后再依次针对性地讲解如何有效规避或者自救。而在讲解现实生活逃生技能时,教师同样可列举出人群拥挤踩踏、家中失火、触电等常见生活事故,之后再一一进行详细讲解。不仅如此,为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对应技能,教师在讲解结束后还应组织学生进行灾害逃生预演。教师全程做好指导工作,并在预演结束后将部分学生做出的错误举动进行总结和纠正,进而令学生快速掌握正确的生命技能,以此为学生的生命保障加上一层隐形保护罩。
  三、基于社会热点事件给予学生心灵震撼
  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由于教学资源、教学场景等多方面的限制,多数教师都只能采取说教式的教学方式,不仅学生提不起仔细聆听的兴趣,教学感染力也无法触及学生心灵深处。如今,我国科技方面发生质的飞跃,教学领域逐渐走向“信息化”,所以教师在生活教育的过程中,可尝试利用互联网技术来为学生创造有震撼力学习情境,并通过真实热点事件来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是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已经从侧面充分证明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教师要尽力通过教学内容使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学习与生活态度,令学生从心底里意识到“生命可贵”并逐渐提高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最终培养个人健全品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50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