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文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作为21世纪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学生承担起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实力的重任,因此,进行文学教育对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是极为重要的。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有利于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以期对该领域研究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学教育;人文素质;现状和对策
人文素质教育通过文学、哲学、政治、历史等人文学科对学生开展教育,有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和养成价值思想观。其中文学教育自身的学科特点和独特内容,使其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1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大学生人文素质偏低
人文素质是一个学校综合水平的外化形式,是衡量教学氛围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学生的相关素养偏低。主要表现在:一是普遍缺乏人文知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文学素质偏低。二是思想价值观念出现下降趋势。一方面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思想独立、个性突出、敢于追求、勇于探索。但同时因为学生部分政治信仰不清晰,容易接受丑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言论,核心价值观存在着严重的偏差。西方的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分化”的威胁,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例如,在高校范围内,大学生崇尚圣诞节和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却漠视中国传统节日。此外学生对考试作弊问题缺乏正确认识,认为作点弊只要不被发现就没关系,对于意外捡到的物品,在金钱的诱惑下,对于拾金不昧的道德观念忘却脑后,不再归还他人的财物,社会风气变差,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三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享受玩乐。高职学生自制力较弱,脱离了中学严格的教育模式,在大学中较为自由的环境中,没人看管,加上自制力较弱,很难进行自主学习,学习动力不足,在学习中缺乏刻苦勤奋的精神,贪图享乐,在学习上常常知难而退。
1.2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缺失
分析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原因,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在高职教育中,对学生来说掌握专业技能,毕业好找到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无关紧要,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形成了“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在開展人文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也存在问题。人文教育是一种责任感,价值观的教育,是需要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情感和美的教育。某些教师为了简化教学,让自己节省力气,直接在网络上下载教学资料,一味地念课件的文字。同时教学时往往不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缺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难以了解学生存在的疑问,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相对被动,缺乏兴趣。再加上,师生之间缺乏真诚的情感交流,学生无法进人教材的特定意境,难以产生正确的人文感受,无法实现教学目的。此外,需要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文素质,如果教师的人文素质不高,很难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进而对文学产生兴趣。
2 加强高职院校文学教育,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措施
2.1 创新教学方法
对于新的形势,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极为必要的。过去的“满堂灌”教育方法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教学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将自己的意志传达给学生,不了解学生真正诉求,一定程度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学生的学习不应该是一个被动接受过程,而是一种主动去理解并掌握知识的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和认真体会文学蕴含的魅力。例如在分析古代诗词《长恨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体会到白居易想要通过这首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2 加强延伸和引导,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融入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组织多种多样的校园活动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是学生的社团活动、各种文体活动和智力竞赛、辩论会、演讲比赛、读书活动、创办文学报刊,举办文化艺术节等多种形式。这些活动是人文素质教育外化的过程,引导学生热爱文学,关怀社会,弘扬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构建起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机制。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学生可以践行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从而抵制有害文化的侵蚀和影响。此外,大学生不断完善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在玩乐中潜移默化地将人文素质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和道德情操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举止。
3 结语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积极开展人文素质教学,符合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教学的关键所在。目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着大学生人文素质偏低和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问题,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延伸和引导,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 孙园.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 吴秋懿,王华志,郝俊.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的相融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2):190-192.
[3] 易思平,叶志新,薛东红,蔡静.高职院校文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1):71-7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21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