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种植技术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针对玉米种植技术分类进行剖析,通过研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种植管理技术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目的在于提升耕地资源利用率,推动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种植技术;玉米生长;玉米产量
  一、玉米种植技术分类
  根据玉米发育所需,可以将玉米种植技术分为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种植管理技术三大类。栽培技术是决定玉米生长情况和最终产量的关键技术,目前栽培技术可以分为组织栽培技术、育苗技术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提升玉米的成活率,而且能够提升玉米的抵抗能力,减少病虫害的侵扰。病虫害防治技术是确保玉米稳定发育的重要基础。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分为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病虫害情况和当地土壤承载力,选择合适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以降低技术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种植管理技术是确保玉米生长质量的重要保障,该技术包括育苗管理、种植密度管理技术等。在进行玉米种植管理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选玉米品种,选择对应的管理技术,借此提高玉米产量。
  二、种植技术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1.栽培技术。在进行栽培技术选择前,需要对当地气候、年平均降水量、昼夜温差等情况进行调查,结合所选玉米品种选择合适的栽培技术。以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为例分析该技术对玉米生长情况的影响。玉米生长所需营养较多,该技术的种植核心是增加基肥施用量所占比例,在玉米种植之前,在田地中追撒基肥,使田地内部的氮磷钾元素可以满足玉米幼苗的基本生长需求。在玉米生长到五六片叶时,对幼苗进行筛选,将病株进行剔除,完成幼苗筛选后,在田地内追加肥料。因为营养成分充足,所以植株光合作用会增强,苗株的整体高度会比普通植株高度高三十公分,结穗位置也会高于普通植株。虽然植株的高度较高,但是此阶段植株营养供应非常充分,能够拥有良好的结穗能力。并且前期苗株的营养供应主要用于根系延伸,能够使植株形成发达的根系,在后续玉米生长发育、结穗时期提供较为充足的养分,有效提升玉米的生长质量。
  2.病虫害防治技术。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寻求农耕用地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农业技术研发的新方向。玉米常见的病害有苗枯病、玉米粗缩病、玉米茎基腐病等;常见虫害有地下害虫、粘虫、荆葵粉蚧、玉米蓟马等。以玉米生长期间常见的苗枯病为例,探讨病虫害防治技术对植株生长情况的影响。苗枯病是对苗株茎部进行侵染的常见病症,该病症会限制植株生长速度,使植株茎部发生溃烂,导致苗株死亡。在发病期间如果不能进行有效控制,将导致整亩苗株死亡。在进行该病害防治时,可以在播种前用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与水混合后进行拌种,提高玉米种子的抗病能力。如果已经发生苗枯病,可以使用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混合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混合液对田地进行喷洒,喷洒周期为一周一次,能够有效控制病害蔓延,提高苗株生长的稳定性。
  3.种植管理技术。在植株生长的各个阶段,需要采取相应技术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常见的种植管理技术有施肥管理、种植密度管理、生长周期管理等。生长周期管理为例,解析该技术对玉米生长情况的影响。在玉米生长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理,不仅可以提高耕地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且能够为玉米苗株生长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在苗株种植初期,管理人员应及时采集田地苗株生长情况,及时进行补苗、疏苗,避免耕地中苗株分布不均,影响整体的生长速度。在苗株长出三到四片叶时,管理人员需要及时进行苗株挑选,将田地中存在的病株剔除,并对该位置进行补苗,该过程一直持续到苗株生长至五片叶的时候。有时如果田地缺苗严重,需要在初期及时进行补种,使所有田地内苗株都能够保持健康的生长状态,对玉米亩产量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在此管理过程中需要及时进行水肥的补给,以确保苗株移栽后的成活率。
  三、种植技术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1.栽培技术。决定玉米亩产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植株接穗期营养供应是否充足和植株是否可以同时授粉。以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为例,进行栽培技术对玉米产量影响的分析。在玉米植株种植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根据田地苗株生长情况,进行病株剔除、幼苗移栽、补种等操作。因为较早生长的植株叶片比较茂盛,所以为了满足生长需要,该类植株会抢夺补苗或移栽苗株的营养供应,导致其生长速度缓慢,严重时将直接造成苗株死亡,造成耕地内苗株断垄,影响玉米产量。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使用,能够为苗株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确保所有苗株的营养供应,加上该技术能够促使玉米苗株的根系发育,可以为植株生长提供充足养分,进而减少玉米结穗期间秃尖的情况,有效提升玉米的亩产量。
  2.病虫害防治技术。种植技术的不断革新,使玉米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病虫害依旧是限制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能够有效提高苗株成活率,提升玉米的亩产量。例如,某地区选用隆平206作为播种期的玉米品种,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对此在苗期进行病虫害防治的重心应放在虫害治理方面。常见的病害有地老虎、金针虫、蚜虫等。在玉米播种前,可以选用40%甲基异柳磷溶液进行拌种,也可以选择35%呋喃丹进行拌种,也可以选择50%辛硫磷进行拌种。通常情况下,拌种比例参照1:50。除此之外,管理人员可以利用麦麸与90%晶体敌百虫制作毒饵,在傍晚时分播散在植株附近,以达到虫害防治的目的。
  3.种植管理技术。在应用种植管理技术时,需要结合玉米品种对每亩植株总数、植株间距进行管控,在满足植株正常生产需求的基础上,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率,进而提高玉米的亩产量。例如,某地区选用登海652作為夏季玉米种植品种,在夏季进行播种前,该地区委派技术人员结合该镇气候对每亩植株数量进行计算,经计算结果可得,每亩玉米种植田植株数量应控制在4500株到5500株之间,考虑到该品种结穗能力和叶片相对较大,针对此类情况测算出玉米植株间距应控制在20到30公分之间。为了提升田地利用率,种植方式选择双行种植,开墒距离保持在1.2米左右,使其在满足植株正常生长所需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提高玉米种植田的亩产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玉米种植技术稳定玉米生长情况和提高产量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种植管理技术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一方面,能够为后续技术创新提供方向;另一方面,能够使玉米种植技术的运用更加成熟,进而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靳晨阳.种植技术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07):118-120.
  [2]郑钦中.种植技术对玉米生长状况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8,38(20):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35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