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提升大学本科《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效果,本文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理论教学方面,在课堂上应把学生作为主体,而不是教师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实践教学方面,分小组进行实践教学可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C语言 教学方法 计算机 程序设计
  引言
  C语言属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由于其功能全面、数据类型较多,适用于各种操作系统,计算功能及逻辑判断功能也很强,因而应用广泛。《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理工学科专业必修的课程[1-2],兼具了高级语言和汇编语言的特点,对大学生后续学习及工作有重要意义。《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下面针对这两部分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一、理论教学
  目前,在理论教学方面,从知识体系上看,主要采用教师按知识点逐点展开讲解[3],教师仍是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应把知识内容像科研项目一样进行分化,教学模式为教师通过问题引导,设计、分析、解决等环节进行教学活动,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以问题引导,将复杂枯燥的内容集合到典型的“事件”中,将综合运用基本知识、基础理论进行方法、技巧、技能等“物化”到具体的项目中,生动、实际、有效。通过鼓励学生多方位发散、多因素分析、多角度论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在师生互动中,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我们也可以把C语言当成一门“外语语言”,可以借鉴大学英语教学经验,利用“三模式课程模式”理念指导《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将其应用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
  1.前沿导读
  前沿导读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打下的基础。从课程安排上,可以把《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应用实验》作为《C语言程序设计》的导学,从内容上看,两门课程知识点相互交叉,例如,进制的转化,计算机处理问题方式等。《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应用实验》在机房上课,可在课上内容中穿插C语言知识,同时,在课上加入《C语言程序设计》中简单的实践教学内容,例如,使用51单片机开发板使得风扇旋转、历届参赛作品的程序编写过程问题、展示编写的参赛作品运行状态,充分积极调动学生在这方面的积极性。
  2.专题研讨
  专题讨论旨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来说,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科目内容含有“c语言”,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大学生占大多数,我们可以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穿插计算机二级考试相关内容,提高学生上课听讲率,根据考试内容,让学生开展专题讨论,同时联合大学生活动室开展“c语言”在大赛作品的实际运用的活动展示,用兴趣带动学习的方式来增加课程趣味性。
  二、实践教学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不但要讲授较多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学时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这些内容的匹配需要做一个好的规划。该课程中从数据表达、数据处理、流程控制、到常用算法以及结构化程序设计都需要大量的实践才能对知识有深刻理解并对其应用。采用分小组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可提高学习效率[4],分组前,考虑学生的特长及成绩情况,通过讨论、沟通学生之间可以发现并解决一些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可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或者是采用另外一种方式,通过邀请从事C语言程序编写的工作人员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可以为简单实用型软件的程序编写,让学生参与到简单的软件编程中,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大赛,采用高年级带低年级参加比赛形式,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完成C语言学习,比赛中掌握C语言知识要点及应用。
  鼓励学生参加C语言相关竞赛项目,利用项目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知识上的漏洞,同时激发学生知识拓展能力,积极主动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单纯让学生局限于单独学科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发展观念和新时代教学要求,我们应该在教学课程中尽可能的穿插前沿知识、发展方向以及其他交叉学科内容。项目训练是一个比较符合学生发展和新时代的教学要求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结合实践教学开展的项目训练应该是符合新时代教学模式创新的一种新方向。
  结语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是学生继续学习相关专业和就业应具备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有限的学时课程中把更多的知识教授与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钦铭,颜晖.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颜晖,张泳.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与习题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于華.《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综述,2019,390:22-24.
  [4]李长明.C语言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科学,2019,10(1):94-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45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