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识字教学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已经应用进了趣味识字教学措施,而这也是在素养教育得到提倡之后教育部门开始注重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也有越来越的教育人员将心思投入了趣味识字当中。趣味识字教学法的应用,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小学语文的发展,本文就对趣味识字教学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供参考。
关键词:趣味识字 小学语文教学 应用
引言
小学语文科目是一门需要记忆力和理解力共存的学科,它可以让学生拥有比较好的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稳定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往往由于教师或者学生的原因,使得教学过程容易出现质量性的问题,导致小学语文教学成效迟迟不见效,而趣味识字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吸收和消化语文知识。[1]
一、在生字、生词中的应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性爱玩,对于新鲜的事物比较容易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如果教师使用比较传统死板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可能会扼杀学生天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事物的好奇心理,这会对学生以后的德智体美发展造成严重的伤害。所以,教师一定要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进行知识的传授,而采用进趣味识字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再在基础上加以引导,就可以将学生带入进课堂学习中来。在应用趣味识字的时候,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设计一个和趣味识字有关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课堂上课过程等进行归纳。从中找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个人特点,在趣味识字的时候,教师还需注意的是,一定要给学生留足充分的自我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识字的整体过程中,对语文教材中的生僻字、生词等加强记忆,打造出一个富含趣味性的学习气氛。比如,教师可以将一个字用字谜的方式呈现出来,如:“一口咬掉牛尾巴”,教师在将谜语写出来之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猜测,等学生有了答案之后,再让学生举手回答。这样一来,既让学生认识了“告”字,并且,当学生在看到这个谜语时,就会想起“告”字。
二、在诗词中的应用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可以有效的驱动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这也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发挥出趣味识字的重点,所以,教师必须在教学的时候,培养学生的语文识字兴趣。除了在生字、词语中可以应用进趣味识字以外,还可以在古诗词当中得以应用,例如,在学习“一去二三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按照内容的需要,掌握一至十数字的语文写法和读音。可以使用数字卡片来进行教学,让一个学生读,另一方面学生拿卡片,当学生读到“一去二三里”的时候,另一个学生就拿写有“一”、“二”、“三”文字的卡片。这样一来,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趣味识字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对古诗词所写的含义有所了解,从而慢慢调动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欲望,对知识的渴求度,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
三、在形近字中的应用
对于小学学生来说,有很多字容易混淆,比如,学生很容易将“水”和“小”搞混,使得在考试时失去一定的分数,对于形近字的认识不到位也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而趣味识字教学方法的应用就妥善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对于形近字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和学生生活有关的事物,这样可以有助于学生分辨自然事物和汉子,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会受到年龄和智力的约束,一些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差,很难把小学语文知识理解通透。因此,教师在应用趣味识字教学方法的时候,必须将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加以详细了解,掌握學生们的学习习惯,以此来开展趣味识字教学,例如,一些学生很容易把“疑”写作“凝”写作。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把一些已经凝结成冰的图片放给学生看,然后问学生这些水是不是已经凝结成冰了,等学生回答完之后,告诉学生凝结成冰的“凝”是怎样写的,把“凝”和“疑”准确的区分开。而当把图片放映完以后,教师再问学生“有没有同学还有疑问呢”?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还可以有效的解决学生形近字容易混淆的问题。[3]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对汉子认知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应当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而应用趣味识字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大力的促进了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4]
参考文献
[1]李玉梅,张会芳.新课程理念下趣味识字教学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8(22):106.
[2]王璇.谈趣味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54.
[3]栾建雪.趣味识字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22):82-83.
[4]刘文锋.小学语文教学中趣味识字教学措施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22):52-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51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