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专业评估为抓手,促进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专业是学校招生和人才培养的基本组织单元,专业建设水平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更是影响高校社会声誉的核心要素,事关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本文从专业评估的必要性及本科专业评估实施的具体工作等方面进行阐述,着重探索如何通过专业评估,加大专业建设与改革力度,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专业评估 专业建设与改革 内涵式发展
  一、专业评估的必要性
  1.目前,高考政策正在深化改革中。据悉,浙江省作为高考改革的试点之一,高考改革方案中已经落实考试形式的变化外,录取形式也进行了改革,即考生志愿由原来的“学校+专业”变成了“专业+学校”,更加突出了专业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判定、甄别专业的优劣需要有一个评价的标准或途径。
  2. 201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将专业认证及评估作为高等教育评估制度中的重要内容[1]。《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推进专业评价。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国务院、教育部关于新时代本科教育的相关文件如《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新高教四十条)中提到“强化质量督导评估,”。目前各个省也都在积极开展专业评估工作,那么开展校内专业评估也是为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办学状态迎接省教育厅本科专业综合评估奠定基础。
  二、专业评估的工作实践
  2017年年初我校启动了本科专业评估专项工作,要求各专业先自查自建自评,再邀请相关专家现场评估[2]。此项工作历时两年,共有36个专业参加评估,邀请省内外资深行业专业、教育教学管理专家,校内教学管理及各学院的院长、教学副院长专家共计30余位,开展了分批分阶段的多轮评估工作。
  1.健全评建组织与工作机制
  为扎实推进本科专业校内评估工作,成立本科专业评估领导组,负责统筹,审定评估工作总体方案,组建评估专家组;成立各二级学院评建小组,健全评建组织体系,逐层分解、落实评建工作任务;成立校评建办公室,负责本科专业评估工作方案的起草,组织开展研讨交流、评估培训、日常组织联络等工作。健全评建工作分工负责制、评建工作例会制、交流学习机制和督促检查机制。
  2.加强对专业评估重要性的认识
  为了让全体教师了解高等教育形势动态、评估要求、评估意义,评建办公室、各二级学院召开专业评估动员会、培训会等,详细解读、学习审核评估指标,结合我校实际,进一步明确各项目组评估任务,引导各专业做好评估准备工作。以提高全校教师的认识,深化对专业评估指标内涵的理解,保证评估工作达到预期效果[3]。
  3.多举措开展专业评估
  专业评估采用数据监测与指标监测相结合,条件评估、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校在专业自评基础上组织开展专家组评估。
  首先是专业自查自建自评,各专业对照专业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标准,收集整理专业基本状态数据。基于专业状态数据、评估指标和考察要素进行情况分析,完成专业自查对照说明表,制定自建方案,撰写专业自评报告,准备相应的支撑材料。其中,部分材料由相关职能部门直接提供给各二级学院。其次学校邀请部分校外同行、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组成专家组来校开展专业评估,专家组听取专业负责人汇报,审阅专业自评报告,查阅专业建设与管理档案材料,走访实验实训场所、召开师生座谈会等方式了解专业建设情况,根据考察结果做出客观评价,形成评估结论并开展现场一对一反馈。最后,各专业根据专家组反馈意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和措施,限期整改。
  三、校内专业评估的几点思考
  1.应建立良性的专业评估长效机制
  为保障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学校应将本科专业校内评估工作纳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将其作为该体系的重要环节,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并有组织、有计划地持续开展本科专业评估工作。通过建立专业评估的长效机制,使专业自评工作常态化,引导高等学校合理定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推进教学改革,从而保障专业建设的良性循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应建立并使用合适的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学校开展本科专业评估的重要依据,是对本科专业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和监督。同时也是要求各专业针对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学生发展、质量保障等各项指标,梳理专业建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找准差距制定建设方案,切实提高本科专业建设水平。通过督导评估,完善督导评估機制,形成动态监测、定期评估和专项督导的新型评估体系。
  3.应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专业评估过程中需要针对指标体系中的观测点收集、整理、分析大量的材料和数据,传统的分工合作人工收集形式,不仅增加了教学工作量,同时耗时、耗力且不便于数据管理。希望可以通过软件平台进行信息采集、汇总、计算、分析,定量分析数据,不仅可以提前让专家了解学校相关情况,同时也给学校工作人员减轻因为评估带来的负担。评估信息采集系统应与日常的教学管理系统融合一致且保持数据的实时性,促进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化[4]。
  4.应避免形式化,注重专业内涵建设
  目前,各大高校都是综合性的学校,学科门类多,专业数量多,开展本科专业评估时间紧、任务重,仅通过开展2-3次深度访谈、听课看课3-4课时、座谈会1-2场等环节,难以做到对该专业的课程资源保障能力、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效果等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因此,在专业评估的过程中应引导和鼓励各专业要把兴奋点和注意力聚焦到应用型内涵建设上,应多关注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促进高校内涵建设取得良好效果[5]。
  参考文献
  [1]赵玉霞,张黎.民办本科院校内部专业评估机制构建[J].管理探索.2014.40-41.
  [2]徐玲,张东鸣.以本科专业评估为突破口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发展——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3-14.
  作者简介
  汪青(1986—),女,安徽合肥人,安徽新华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信号与信息处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53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