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播音与主持是信息传播的重要纽带,是媒体与受众互动交流的桥梁。进入到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必然会对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提出新的要求。基于此,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应积极调整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适应新媒体环境。文章从新媒体时代特点出发,针对当前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创新发展策略,以期为新媒体传播提供更多优质人才。
  关键词:新媒体;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创新
  一、新媒体的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传播行业迎来了新的变革。新媒体传播方式的转变,颠覆了传统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传播形式,为受众提供了更加新颖、多元的信息传播途径。虽然对于新媒体的概念,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定论,但是对于新媒体时代已然到来这一事实各方面却达成了一致。相较于传统媒体传播形式,新媒体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载体整合,并利用互联网优势实现了信息的广泛传播,这不仅丰富了信息传播内容,提升了信息传播效率,更是為用户提供了参与信息传播的途径。
  从当前新媒体的发展形势来看,其传播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突破了时空的局限,与传统媒体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场合用特定的方式接收不同,在新媒体环境下用户只要拥有移动智能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媒体资源;第二,多元化,新媒体将报纸、广播、电视的功能进行整合,为用户提供多种信息资源,让用户阅读文字、收听声音、观看画面等行为同时发生,以展现信息传播的多样性与立体化的特点;第三,互动性,传统的媒体传播更多的是媒体人与用户的单向传递,用户参与传播的空间十分有限,而在新媒体背景下,人人都能够成为记者,成为新闻发布者。这一方面对传统的播音主持专业造成了冲击,另一方面增进了媒体与用户的互动沟通,让用户成为信息传播的参与者,共同营造了新媒体环境。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相对陈旧,难以与新媒体环境相适应
  教材是教学实践的载体,只有保证教材内容与时俱进才能够促进学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但是目前在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中,教材内容相对滞后,教材更新主要是对经典专业教材的重复与扩展,缺乏与新媒体环境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尤其缺乏与一线媒体岗位需求相匹配的教材。因此,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局限在基础职业素养构建上,而缺乏对新知识、新理论的深入阐述,影响了学生未来参与新媒体环境下的播音与主持工作。
  (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心态不佳
  无论是从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要求角度讲,还是从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看,实现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方式的创新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从目前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课堂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依然侧重于单调灌输与讲解,让学生失去了锻炼语言表达、训练临场反应的机会,在主持中更多依赖“手卡”,忽视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沟通,影响了播音与主持艺术效果。
  (三)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有待整体提升
  一些高校由于教学投入有限,在师资力量配置上难以为学生提供理论素养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如一些教师的理论素养虽然扎实丰富,但是实践经验不足,尤其缺乏新媒体时代的播音与主持经验;一些教师习惯于传统媒体环境下的播音与主持,从语言到动作设计过于模式化,增加了播音员、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隔阂;一些教师虽然来自于一些广播电视台的一线主持人、播音员,但是其授课时间难以保证,同时教学经验不足影响了教与学之间的沟通,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与理解。
  (四)教学硬件设备投入不足,学生实践空间有限
  在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实践中需要兼顾多种因素,但是在一些高校由于资金、场地等因素限制,教学硬件投入不足,难以根据新媒体传播需要为学生设计逼真、可信的一线播音与主持情境,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学生融入新媒体环境的难度。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策略
  (一)转变人才培养理念,积极面对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背景下,媒体的融合与网络的发展,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带来了冲击,也创造了机遇。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积极转变教学思路,深入分析当前新媒体形式的呈现方式,以及媒体传播对播音与主持人才的综合要求,从未来职业发展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对于播音与主持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播音员、主持人的未来就业范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声音和语言表达艺术出发,探索专业与就业市场的契合度,并在配音、网络媒体、直播平台、文化宣传等多个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进而为传媒行业的发展输送更多优质人才。
  (二)丰富专业教学资源,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环境
  教学资源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资源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高低。基于此,学校应注重教学资源引入,根据新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创造良好的教学培养环境。如从硬件资源来看,学校应根据教学需要引入现代化的音响设备,为学生营造更加专业的播音主持实践环境;在专业课程构建中,学校应坚持与时俱进,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新媒体背景下的播音主持案例,并推动学科之间的融合,让学生在新闻、文学、艺术等跨专业学习中提高播音主持专业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结合一些经典的播音主持音频、影像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师资力量投入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较广,因此在专业人才培养中,高校应着重增加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吸引更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且能够很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的一线教师,以优化教师结构,充实教学力量。2013年教育部、中宣部发布《关于加强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高校应根据该文件精神,加强与新闻媒体单位的合作与对接,并采用“双师制”,让学生一方面跟随在校教师进行理论研究,另一方面跟随一线播音员、主持人参与到新媒体传播环境中来,从而为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创造良好条件。   (四)拓宽新闻媒体交流,体现实践教学专业性
  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应注重对教学实践氛围的构建,让学生在校期间也能够参与到新闻媒体交流中来,并结合实践探索,总结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为以后进入到播音主持行业做好准备。例如:学校可以增加对校园广播站的建设与投入,为学生提供自主设计播音主持节目的任务,并结合校园听众的反馈及时调整节目形式与內容,以体现新媒体传播的个性特征;组织播音主持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校园主持人大赛、上镜考试、模拟播音比赛、毕业汇报演出等活动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五)组织引导社会实践,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中的新问题不断涌现,而为保证专业人才培养与时俱进,学校在确保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应组织其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并结合当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研究项目,指导学生参与到科研工作与社会实践中来。例如,在社会新闻报道中,亲自参与一线工作,并通过在新闻的采、编、播等活动了解新媒体传播技术、新媒体传播流程等,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播音与主持职业特点,对未来职业规划进行思考与优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进入到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出更多新的特点,而这必然会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素养提出挑战。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中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学生专业素养与新媒体传播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水土不服”。基于此,高校应基于时代发展要求,从新媒体传播特征出发,探究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让学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学习中提高专业素养,进而逐渐适应新媒体环境。
  参考文献:
  [1]曹炼炼.全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面临的新挑战[J].学周刊,2019(1):8-9.
  [2]刘宜林.全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创新实践教学研究[J].视听,2018(12):232-233.
  [3]纪军.全媒体时代高校传媒专业课程教改探究——山西省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影视配音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传媒论坛,2018(15):21-22.
  [4]成雅馨.新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3):10.
  作者单位:
   河北地质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37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