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例头孢吡肟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救护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總结一例头孢吡肟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团队心肺复苏,气道管理,病情观察和安全转运。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好转于入院第3天由重症医学科转心内科,第15日治愈出院。
  关键词:过敏性休克;团队心肺复苏;气道管理;急救;转运
  过敏性休克是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通过强烈免疫应答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多脏器症候群[1-2]。我科于2018年8月8日救治一例头孢吡肟过敏性休克,经过积极有效救治于2018年8月10日由重症医学科转心内科,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许某,女,76岁,体重:60Kg,住院号:201822817,于2018年8月8日,因牙痛两天加重一小时于我院就诊,白细胞10.37×109/L↑,口腔科门诊诊断为:左眶下间隙感染,详细询问否认药物过敏史,既往有高血压,10:33于急诊输液室予0.9%NS250ML+头孢吡肟2.0g静脉滴注,10:35患者输注头孢吡肟后诉口唇及四肢发麻,舌体僵硬,输液室护士A立即更换输液并汇报医生遵医嘱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同时护士B电话通知抢救室并由一名医生两名输液室护士一名护工护送至急诊抢救室,10:37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立即予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开通两条静脉通路及遵医嘱用药等急救措施,10:45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及颈动脉搏动,T:35.4℃,P:116次/分,R:辅助,BP:90/48mmHg,血气分析:PH:7.219 ↓,pCO2:31.1mmHg↓,pO2:200mmHg↑,BE:-4.8mmol/L↓,Lac:3.5m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偶发异位性早搏,右房增大,神志仍深昏迷,请ICU会诊,建议转ICU进一步治疗,11:20由一名医生和两名护士、一名护工对病人进行安全转运至ICU。8月10日患者病情好转由ICU转心内科进一步治疗,8月22日治愈出院。
  2.护理要点
  2.1及时的抢救
  心搏骤停(CA)具有高死亡率和致残率、低复苏成功率的特点,2016年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提出:CA约10S左右即出现意识丧失,如在4-6min黄金时间段及时救治可获存活,而主要取决于心肺复苏的及时性和CA的机制,病人出现病情变化时,急诊和输液室做到了无缝衔接,并在病人出现心搏骤停时及时给予持续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并站位明确,合理分工:急诊医生李某站病人床头,负责指挥抢救、开放气道,在护士刘某进行 CPR 的 2 min 内行气管插管,及时的避免了患者因喉头水肿而导致的窒息,与护士刘某每2分钟更换按压一次。护士赵某站于病人左侧,在护士刘某进行 CPR 的 2 min 内,推抢救车到病人左侧合适位置,在医生的指令下应用静脉留置针开放两条静脉通道,医生下达口头医嘱后复述确认无误后遵医嘱给予氢化可的松275mg静脉滴注,并予肾上腺素1mg每3分钟静脉推注一次,直至恢复自主心跳,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加压滴注,另一路遵医嘱予多巴胺180mg+0.9%NS 50ML 以5ug/kg/min泵入,根据血压及时调节用量,并及时留取血标本,联系外勤工人送检血标本。护士宗某站于病人床尾,在护士刘某进行 CPR 的 2 min 内,取除颤仪、呼吸囊到病人右侧,呼吸囊氧源接入,贴心电监护电极片及指脉氧监测[4],准备气管插管盘,与护士赵某核对用药,确保用药安全并及时记录抢救过程。护士刘某站于病人右侧及时的进行高质量的胸外按压,按压频率到100-120次/分,深度为5-6CM,每次按压均保证了胸廓的及时回弹[3],并密切观察心电监护的波形。
  2.2气道管理
  在心肺复苏中,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保持气道通畅、恢复通气的重要举措。患者无自主呼吸,立即予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并清理呼吸道,给予气管插管,插管深度为:导管尖端距门齿24cm,并予妥善固定,防止移位、脱管,测气囊压力为28cmH2O,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主动湿化。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监测患者的血压饱和度,床旁备有气管插管盘与简易呼吸气囊。
  2.3病情观察
  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时立即启动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入抢救室后当班责任护士密切观察患者复苏后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并积极配合处理,多巴胺以5ug/kg/min泵入,根据血压即时调整其泵入速度。密切观察患者的尿量,记录24h患者出入量,观察患者末梢循环情况及皮肤黏膜,加盖被子,加强患者保暖。
  2.4安全转运
  患者病情稳定后,评估患者意识、瞳孔、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用药情况,气管插管在位且通畅,并妥善固定,输液管道在位通畅,医生与家属充分沟通转运的必要性和风险,家属理解和配合,签署转运同意书,电话通知接收科室,备好转运仪器,安置病人于舒适、安全卧位后,进行转运。
  转运过程中分工明确,站位清晰:医生李某,位于病人床尾,负责整个转运,并对意外情况及时处理。N3护士刘某,站于病人右侧负责观察患者的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进行记录,除颤仪放于其侧,以防患者出现室颤,进行快速有效除颤。N2护士宗某站于病人左侧,负责各输液管道通畅,穿刺部位无渗血渗液,并能根据生命体征进行调节,气管插管在位,无脱管。护工则负责转运床的平稳运行,保证患者转运安全。到达ICU后,辅助ICU护士协助患者上床,保护患者隐私,并与管床护士详细交代患者的病情及现状。
  3.讨论
  及时发现过敏性休克的前兆,并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开通急诊绿色通道,抢救室和输液室无缝衔接,复苏团队和转运人员的合理站位,明确分工,使护士面对高风险的抢救不再是孤军奋战,高效的团队合作,既保证了抢救工作的有序进行又确保了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曾红.第七届首都急危重症医学高峰论坛专题专家讲义及论文摘要[R].北京:北京朝阳医院西院急诊科,2014.
  [2]姚晓英,孟现民.121例皮试阴性后使用头孢类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文献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5,(6):352-356.
  [3]杜学宏.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及其心肺复苏体会[C].《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三届组稿会暨第六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论文汇编.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78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