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BIM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运用解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BIM技术被誉为继画图板和CAD后工程界的第三次革命,在民用建筑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从实践情况来看,利用BIM技术对减少设计变更、可视化设计成果、节约建设投资等具有巨大优势。市政工程项目体量大、工期紧,项目周边情况往往比较复杂,传统设计方式已经不能很好适应当下的市政建设发展趋势。
  【关键词】BIM技术;市政工程;运用
  1加强前期沟通与成果确认
  在市政建设行业采用BIM进行设计尤其需要注意在前期和业主进行沟通,达成统一的期望并用法律手段予以确认并约束。随着项目的进行,业主的需求也会越来越清晰,因此及时沟通、澄清问题显得尤为重要。BIM毕竟不是万能的工具,了解业主的期望和需求对项目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意义。这点于老项目改造特别重要。此外要找准时机,设计“二八法则”:在规划阶段决定80%的费用,在初设阶段决定了80%的投资,因此BIM应该尽早接入规划、方案阶段,在设计早期就尽可能反映问题,这样有助于提高设计质量、提高设计效率。要改变逆向设计,提倡正向设计,这样才能最大化发挥出BIM的功用。对于建设单位来说,重大项目投标(EPC)时应该加入对施工单位BIM能力和业绩的考察。
  2重视人才培养与制度建设
  2.1人员培养
  将BIM设计理念得到贯彻需要全方面、长时间的培养,更需要完善的制度配合。只有设计人员会用、愿用、乐用BIM进行市政工程的设计,才能把推广BIM建模落到实处。目前有一些设计院对BIM的认识不够深刻,认为只需要工艺、结构等少数专业会建BIM就可以。这个想法限制了BIM在市政工程中的广泛运用。BIM不仅实现了“所见即所得”,将设计人员从二维图纸繁琐、抽象的表达中解放出来,在一个场景中,让所有专业参与进来,真正实现同步设计、及时修改的愿景。如果只是部分专业建模,其他专业还是需要通过传递二维图纸来进行沟通,这将大大降低设计效率。因此不仅工艺、结构要会用,配套专业(暖通、给排水、强弱电、造价等)也要会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协同设计的理念。
  2.2建模规范
  BIM建模与传统的设计范式完全不同,它是基于BIM协作平台的工作模式,更类似于软件开发。所以BIM建模就需要改变以“图纸”为载体的信息传递和“设校审”的审查模式,逐渐向“协同设计、分层管理”的设计模式和“同步自校、多段审查”的管理模式转变。如何更顺畅地完成新老模式的过渡,从实践上来看,应该强调各专业的建模规范,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重视各专业衔接(比如互提条件、启动变更)。以往各专业互提条件时,往往是以传递CAD文件为渠道的。一旦变更次数较多,版本管理便成为棘手的问题。虽然目前有些图纸管理软件可以做到简单的版本管理,但是如何迅速体现和突出每版条件的差异成为现实问题。因此,应该在每次提条件时提供文档,或者标示出更新内容,这样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差错,这些可以结合各设计单位内部控制流程进行管理。
  (2)重视模型的安全性。以往设计时对图纸的安全及保密考虑欠妥,图纸外泄等问题时有发生。而大多数设计人员没有接受过档案学和保密的训练,图纸管理能力欠缺,各种意外事件(断电、火灾、软件错误等)经常导致设计成果丢失,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在引入BIM时,需要对版本管理及灾难备份制定规章制度,比如可以考虑租用企业云对原始数据、中间文件和模型成果进行统一储存和调用,并在固定周期内完成冷热备份及冗余备份,发生意外时可以及时回滚数据、避免损失。
  2.3族庫建立与复用
  族是BIM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族不仅反映了设备的物理形态和外观,而且大部分材料或设备的信息都是依附于族的实体之上,因此良好的族库建设对于BIM的应用与推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全国范围内,BIM仍处于推广期,大部分设计及施工方对族库建设的关注不够,制约着BIM推广和发展。国内目前形成规模化、参数化、精细化、规模化的族库为数不多(如知族常乐、拼模网等),而作为族库建设的重要力量———设备及材料供应商仍然起步较晚,目前仅有为数不多的厂商完成了产品的BIM设计。从设计方面来说,设计院应建立起院级的共享平台,加强族库的管理机制,形成系统、规范、高效的管理平台,避免低水平的重复。
  3重视先进技术与溢出效应
  很多业主甚至设计人员仍然认为“BIM只是好看的三维模型和效果图”,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BIM能将项目的外观效果生动详实地表达出来,但是BIM更大的作用其实表现在“看不见的地方”。采用BIM设计,可以在生命周期的早期就暴露出问题并辅助决策,还可以实现精准算量、三维漫游、二维出图以及管线碰撞检查,提供技术和经济的优选方案,这是二维图纸所不可比拟的。此外,利用先进技术与BIM的结合,可以以BIM为载体,充分体现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优势,在市政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建设和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预见的是,BIM与新技术的结合将颠覆工业革命以来建筑业的工作方式,向“中国智造”迈向更坚实的步伐。下面将按照工程各阶段分析可能出现的“BIM+”。
  (1)规划及总体阶段。
  由于大部分市政工程所在地偏僻,测量、勘探条件恶劣,以往采用人工作业不仅精度不高,而且野外作业也是不小的挑战。如果是已建项目改建或维修,对测量和建模要求更严苛,采用传统方式难以为继。目前利用无人机和激光扫描对各类周边已建构建筑物进行点云扫描,然后在云端计算并绘制出外形,并可在BIM中单体化,方便工程师进行设计,省时省力。
  (2)初步设计阶段。
  ①绿色建筑分析:随着居民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避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时有发生,这对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随着地下式、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兴起,以及“碳中和”、“绿色污水厂”的概念兴起,传统的分析和评价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通过BIM建模,并采用ECOTECT等软件可以对各单体进行绿色建筑分析,评价通风效果、声及震动评价、光照分析等,提高污水处理厂内的节能效果,对实现绿色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②流态分析:传统污水处理厂设计仅靠规范和设计手册,对池体内的流体运动没有进行模拟,往往会造成局部曝气不足或过量。
  (3)施工图阶段。
  传统模式下,设计者和施工者都需要依靠二维图纸在头脑中想象三维构造,这非常依赖个人经验和空间想象能力,而且往往会出错。利用BIM+AR,可以让设计者和施工者以直观方式体验成果,从体感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提高设计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实现人性化的目标。
  4总结
  综上所述,设计院是整个BIM产业链中的一环,但是目前在中国,BIM的理念尚未完全深入,全国各地区发展水平非常悬殊。很多从业人员对BIM的认知还停留在三维建模和管线碰撞上。因此设计院担负起培育的工作,不仅要引导业主对BIM的认知与认可,同时还要培养施工单位熟悉BIM技术,只有建设、设计、施工三方对BIM都比较了解,BIM技术才能展现完全的实力。
  参考文献:
  [1]印明.市政工程设计中BIM技术的发展前景.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7):347~349
  [2]刘靓.BIM理念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探讨.科技创新导报,2015,(30):78,80
  (作者身份证号码:410928198711123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12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