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粒收1号玉米新品种选育推广及农艺农机融合配套新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玉米是河南省第二大农作物,在河南省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由于当前种植的玉米品种脱水性差、成熟时籽粒含水量高、不适宜机械化脱离等原因,造成玉米烂穗烂粒、品质下降等,致使农民损失惨重。针对这一现象,研究人员特培育出粒收1号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熟、抗倒、抗旱、脱水快和稳产性好等特性。同时,依据品种特性搭配农艺农机融合研究出一套高产栽培模式,以期实现新品种、新模式、新型农机具等农艺农机配套,产前、产中、产后融合发展,实现玉米生产高产、提质、增效,促进河南省农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玉米;粒收1号;栽培模式;农艺农机
  河南省常年玉米种植面积326.67
  万hm2,平均产量约450.0 kg/667 m2,总产量220亿kg左右,是河南省第二大农作物,在河南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多年来,河南省玉米种植品种以郑单958及改良品种、先玉335及改良品种、隆平206及改良品种为主,耐密性偏差,667 m2群体4 000~4 500株,造成玉米生产长期徘徊不前[2-5];当前种植的玉米品种脱水性差,成熟时籽粒含水高,有时在40%以上,不适宜机械化直接脱粒,玉米收获季节,农民晾晒困难,费工费时、堵塞道路,遇到连续阴雨,烂穗烂粒、霉变发芽,导致玉米品质下降,农民损失惨重[6]。
  要想彻底解决河南省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产量长期徘徊、耐密性差、脱水性差及不能机械脱粒等一系列问题,必须从玉米品种上寻找突破口,配套玉米新品种的农艺性状,改良播种、收获、烘干等农机具,实现新品种、新模式、新型农机具等农艺农机配套,产前、产中、产后融合发展,实现玉米生产高产、提质、增效,促进河南省农业健康发展[7-14]。
  一、品种选育
  选育抗倒、抗旱、脱水性高和适宜机械化播种、收获、脱粒的玉米新品种。
  (一)育种目标
  (1)株行:高度2.5 m以下,穗位高1.0 m以下,紧凑、竖叶、叶型短,茎秆细且壁厚、强度高。(2)穗型:穗轴细硬度高、包叶薄。(3)粒型:硬粒、角质化高。(4)抗性:抗倒、抗旱、水平抗性高。
  (二)粒收1号特征特性
  广泛利用国际玉米优势带早熟、抗病、抗倒基因资源,和热带血缘结实性好、耐高温基因,应用单倍体育种技术,采用传统育种和工厂化数据化现代育种模式相结合,快速纯化、科学组配,在近2 000个组合中培育出了粒收1号玉米新品种。
  粒收1号早熟、株型紧凑、耐密性强,果穗均匀不秃尖,茎秆柔韧、有弹性(抗倒性好)。夏播生育期98 d,株型紧凑,叶鞘紫色,株高230.0 cm左右,穗位90.0 cm左右,雄穗分枝5~8個,颖壳绿色,花丝粉色,花药紫色,幼苗叶片短窄上冲,叶片颜色淡绿、稀疏耐密,果穗筒型,包皮薄,红轴,轴细轴硬,穗长18.0 cm左右,穗粗4.8 cm,穗行数18~20行,籽粒黄色,马齿型,千粒重340~350 g,耐密、抗倒性突出。经多年多点试验发现,粒收1号高产,抗病抗倒伏、稳产性极好,果穗内外均匀、一致性好。
  二、粒收1号高产栽培模式技术要点
  2016年,利用粒收1号选择粮食种植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作为试验示范中心区域,进行不同密度玉米品种高产攻关。
  (一)种植模式
  采用品种+农机+农艺的集成栽培模式,实行宽窄行种植。根据粒收1号的特征特性,采用3个处理,分别为
  6 000、7 000、8 000株/667 m2。用农哈哈集团最新专利2BYFSF-6玉米免耕施肥精播机与拖拉机配套作业,机定株行距,宽窄行种植,宽行80.0 cm,窄行35.0 cm,统一机播每窝保证单株,确保不缺苗、不断垄。
  (二)技术措施
  1.选地
  选择地力肥沃、活土层深厚,前茬小麦产量在550.0 kg/667 m2以上,灌排水条件好且旱涝保收的地块。要求麦茬低,无秸秆堆积,保证播种质量。
  2.播种
  要求6月8日前完成播种。播后及时浇水,确保一播全苗。
  3.因苗分类、应变管理
  根据玉米生长发育规律和气候变化特点,制定科学的应变措施,实现玉米优质高产。一是抓好苗期早管,遇旱早浇水,尽早防治病虫草,培育壮苗。二是做好分期追肥。
  4.施肥
  实行氮肥施用总量控制与分期调控相结合,测土确定氮磷钾肥用量,针对性补施微肥。
  根据玉米整个生育期需肥情况,要求播种前667 m2施氮磷钾总含量50%的复合肥(氮∶磷∶钾=26∶16∶8)75~90 kg,先肥后种,不同深度,种肥同播,避免肥种接触烧苗(籽)。
  玉米生长至10片展叶时,缺肥地块667 m2追施尿素10~15 kg,深施浇水或随浇随施,防止肥效降低。
  5.完熟收获
  玉米高产攻关各示范地块由玉米出苗算起,生育期保证在110 d以上。收获时苞叶松散,籽粒胚部黑层出现,确保完熟收获。
  (三)产量表现
  高产攻关不同密度分别安排4个点,2016年9月26日至10月4日进行试验,实打验收。
  6 000株/667 m2密度:瑞辉家庭农场13.33 hm2,传福合作社11.00 hm2,原种场1.67 hm2,伟丰家庭农场1.67 hm2。伟丰家庭农场实打验收产量最高,为865.9 kg/667 m2;传福合作社产量最低,为728.1 kg/667 m2;4个点平均产量为779.3 kg/667 m2。
  7 000株/667 m2密度:瑞辉家庭农场1.33 hm2,原种场1.33 hm2,伟丰家庭农场1.33 hm2,永泰合作社1.33 hm2。伟丰家庭农场实打验收产量最高,为   902.3 kg/667 m2;永泰合作社产量最低,为794.5 kg/667 m2;4个点平均产量为853.1 kg/667 m2。
  8 000株/667 m2密度:瑞辉家庭农场0.67 hm2,原种场0.67 hm2,伟丰家庭农场0.67 hm2,永泰合作社0.67 hm2。4个点实打验收平均产量为
  859.3 kg/667 m2。8 000株/667 m2密度大田种植农资投入成本和管理成本较高,但由于随着群体密度增加,千粒质量严重下降,实打实收增产幅度不明显。
  通过同安排常规密度种植的郑单958对照,瑞辉家庭农场1.33 hm2,传福合作社13.33 hm2,原种场8.00 hm2。3个点实打验收平均产量为569.4 kg/667 m2。
  (四)粒收1号模式化生产优势
  通过2016年玉米高产创建,粒收1号高密度模式化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就种植模式优势而言,粒收1号株型紧凑,株高较矮,无需化控,利用宽窄行播种模式,增加植株的通风透光度,每一行都创造边行优势条件,能充分发挥群体优势,提高产量效益。就品种抗倒性优势而言,高密度玉米品种粒收1号根系发达,茎秆柔韧度高,植株抗倒能力强。经过6月14日和7月19日2次强风考验,该品种表现出极强抗倒性。就品种脱水快优势而言,粒收1号脱水性快,适合籽粒收,实现了玉米全程机械化。就产量优势而言,和同时、相同管理模式种植的对照品种相比,产量水平显著增加。就农机具改良而言,针对粒收1号根系发达、耐密性好的特性,经过反复试验,改良了玉米单粒播种机械。设计改良玉米肥料同步异位播种机,实现肥料和种子有间隔、播施深度有差异,施肥量大小可控,可在15~75 kg/667 m2之间选择,实现了精准施肥,避免肥料烧种;播种株距、行距可调节,可等行或宽窄行播种,株距分5个档位,穴距精确,排种器播种精度高,粒数合格指数在80%以上,不用间苗,幼苗分部均匀,利于玉米生長发育。粒收1号种植密度为6 000~7 000株/667 m2,产量在800.0 kg/667 m2。
  粒收1号籽粒产量高,自然脱水快,茎秆坚实,活杆成熟,生物学产量更高,是粮食和青贮饲料兼用型玉米品种。粮食收获采用玉米籽粒收获机,在籽粒水分低于30%,田间直接收获籽粒,进行籽粒烘干直接入库,避免玉米霉变,降低玉米黄曲霉素含量,提高玉米品质。青贮玉米在乳熟后期直接整株收获,粉碎后青贮。粒收1号籽粒产量高,青贮饲料蛋白质和淀粉含量高,可以满足奶牛营养需要,产奶品质优良。
  三、农艺农机融合模式构想
  建立粒收1号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立玉米籽粒收获—烘干的全程机械化合作体系,建立粒收1号“粮食收储”“粮食银行”购销体系,形成粒收1号农艺农机融合模式。
  (一)建立粒收1号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农业技术服务体系
  以粒收1号种子经营企业——联丰良种有限公司为依托,综合采用玉米种肥异位同播技术、玉米叶龄指标促控技术、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玉米病虫害统防统治综合防治技术,集成创新和组装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组建粒收1号种植联合社,通过种植户互动群,定期发布种子供应、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技术信息;聘请农业专家组成种植技术专家组,针对玉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技术性问题,从除草、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到储藏,从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到销售,同种植户互动交流,做到粒收1号玉米生产全程“应变管理”。
  (二)建立玉米籽粒收获—烘干全程机械化合作体系
  购置玉米籽粒收获机械、运输设备,建设粮食烘干设备和粮食仓库。根据种植户玉米成熟度,指导粒收1号适时晚收,统筹安排高效快速完成玉米收割、脱粒、烘干工作,省去收获后的脱粒、晾晒环节,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时间、减轻劳动强度以及减少玉米出现霉变损失的可能性。
  (三)建立粒收1号“粮食收储”“粮食银行”模式购销体系
  “粮食银行”是以自有科研成果粒收1号为依托,联合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成立合作联社,利用全程机械化技术,对玉米生产开展订单农业与土地托管服务,通过合作联社对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土地种植的玉米实施全程托管,包括耕、整、播、管、收割、烘干和销售(不包括浇地),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提高粮食产量和粮饲品质。合作联社广泛开展粮食、饲料品质和产量的试验推广,发掘粒收1号高产和优质粮饲优势,同周边粮食购销企业、粮食加工企业、养殖企业形成订单合作供应意向。以合作联社粮食生产为基础,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粮食入库即为收购,开始计算储粮利息,以粮食企业为载体,把粮食这一特殊商品与现代银行的经营管理方式结合起来,粮食销售后同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进行结算。
  通过形成粒收1号农艺农机融合模式,创新农业生产与发展机制,把农民利益与企业利益、生产者与经营者联系在一起,打通农业生产“最后一公里”的障碍。通过模式化,在土地流转中减少环节;在种植中,降低种价,精准施肥、施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服务价格,提高粮食产量;在存粮环节中,降低损耗,保障品质,支付储粮利息,提高售粮单价,使农民受益,省事、省心。通过粮食银行的有效运作,可避免地方粮食购销企业及粮库必须向地方农发行贷款的窘境,粮食企业掌握更多的粮源,有效利用仓储资源,为农代储的粮食开展加工、兑换业务,从中获取加工费、销售利润。由此实现研发成果与一二产业高效融合,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实现全程机械化和粮食银行服务模式的创新多赢局面。
  参考文献:
  [1]丁峰,常丽君.浅谈玉米种植技术及推广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9(4):93.
  [2]方焦.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2019(2):44.
  [3]杨丽,冷军.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种子科技,2019(1):80,86.
  [4]卢国甫.玉米种植技术及推广应用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9(4):96,110.
  [5]赵世利.浅析高产优质玉米种植技术要点[J].种子科技,2019(1):33,36.
  [6]曹玉民.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与机械技术融合研究[J].种子科技,2019(2):118,120.
  [7]关雪.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的影响及防御措施[J].种子科技,2019(1):19,23.
  [8]王晓娟,何海军,寇思荣,等.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9(1):169-177.
  [9]丰光,王孝杰,于兵,等.玉米杂交种丹玉405在海城地区适宜种植模式及密度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19(1):10-13.
  [10]张志文.关于玉米种植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的分析与技术推广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9(2):91-92.
  [11]张盼,李永江,董文恒,等.玉米新品种安玉308密度对比试验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3):29-30.
  [12]杨林.对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4):86-87.
  [13]王辉.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推广方式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4):117.
  [14]王富贵,于晓芳,高聚林,等.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冠层结构及其光合特性对深松增密的响应[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33-4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29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