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荒山植树造林新技术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荒山植树造林是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造林新技术的规范应用,对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護具有较大影响。基于此,阐述荒山植树造林新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分析造林技术的应用要点,指出植树造林新技术的具体应用形态,提升荒山造林质量,推动生态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荒山;植树造林;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S728.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9.037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们愈发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荒山地区的水土流失严重,对区域生态系统造成了较大破坏。要实现黄山地区生态环境的优化,必须增加其植被覆盖率。从荒山造林成果来看,我国荒山植树效率较低,难以有效保证造林质量。新时期,实现造林新技术的规范应用已成为荒山地区植树造林成效提升和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
1 荒山植树造林新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人们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环境保护工程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荒山植树造林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形式,从实践过程来看,造林新技术的应用具有必要性。
1)荒山地区存在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传统造林实践中,人力造林是荒山植树的主要方式。当前,荒山的绿化速度和质量难以满足当前的环境保护需要,大量水土流失对荒山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
2)新时期,注重荒山价值提升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此,荒山林业工程获得了快速发展。从造林成果来看,荒山地区的树木成活率较低,使得造林工程的成本支出和实际结果不成比例。造林新技术对荒山地区的地质、水文、气候等因素进行考虑,保证了树木的成活率,同时在林业发展的基础上有效提升了荒山价值。
3)工业生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突出,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人们要求实现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理,而植被森林能够确保环境净化自循环系统的形成。因此,借助植树造林新技术应用可实现荒山森林规模扩大,进而满足当前的环境保护需要。
2 荒山植树造林的技术要点
荒山造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实践过程,不仅需要考虑山地环境的地质水文条件,还应分析树木的生物特性。当前环境下,要确保荒山地区植树造林质量的提升,必须在树木苗木选择的基础上,实现荒山整地、种植时机和技术类型的规范把控。
2.1 注重树木苗种选择
树种选择是荒山地区树木成活率提升的基础,也是造林质量控制的关键[1]。植树造林实践中,实现树种苗木的合理选择,不仅有助于树木生态效益的发挥,更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和生物效益。通常情况下,因地制宜是树木苗木选择的基本原则,即在苗木选择中,造林工作人员应对当地的气候环境和水文环境进行系统分析,确保树种选择的合理规范。譬如,湖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且日照充足;全年四季分明,且拥有梅雨季节,部分地区年降水量接近1 200 mm。要确保该环境下山区苗木的合理选择,必须注重紫薇、木槿、木芙蓉、法国梧桐、喜树、梓树等喜水苗木的选择。此外,为有效防治荒山地区水土流失,在树苗选择中应确保树木根系的发达,继而实现水土的有效约束。
2.2 进行荒山整地规范
荒山指数造林中,土壤层稀薄、坡度过大等因素对造林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尤其在石块较多的地区,树木成活率明显较低。因此,在造林实践中,必须有效规范荒山整地操作。实践中,穴状整地、水平带状整地以及水平阶梯整地是三种主要的荒山整地技术。为确保整地技术应用规范,植树人员必须把控以下要点规范:1)把控山区土壤黏度、含水率及通气率等,确保土地理化性质符合树木的生长条件;2)为防止周边杂草对幼小树苗的影响,应以树苗为中心,清除一定范围内的杂草;
3)确保整地方案与当地地质、水文条件的吻合,同时整地后的荒山应和植树造林技术具有一定的匹配性,从而有效优化山区生态环境。
2.3 确保植树季节合理
植树时机对树木的成活率具有较大影响。通常,春季、夏季和秋季是植树造林较合理的季节,能有效提升树木成活率。一般情况下,植树季节不同,树木品种、植树造林技术、荒山地理位置的选择会有所差异。我国季风性气候的范围较广,因此春季是较为合理的植树造林季节。需要注意的是,春旱、高温以及大风等会影响春季植树,因此应有效把控这些天气因素。在夏季造林中,高温天气、强降雨天气直接影响树木的成活率。尤其在高温天气,树木主干和主根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应尽可能避开高温天气,防止苗木死亡。此外,秋季有霜天气会对树木造成冻害,临近霜冻天气栽种的树木应注重树木裹覆的合理控制,进一步提升荒山植树造林质量。
2.4 实现造林技术的应用
植树造林技术是影响荒山造林质量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植苗、播种和分殖是造林技术应用的三种重要方式[2]。其中,植苗在荒山中应用较为广泛,而播种过程容易受到山区陡峭环境的影响,适用性较低。若苗木生存能力较强,则可采用分殖方式进行种植。目前,植苗造林是荒山地区林木建设的主要方式,应在苗木选择的基础上进行树苗栽种间距、深度等要素的系统管理,同时做好树苗栽种的有效管理和养护,有效提升荒山造林质量。
3 荒山植树造林新技术的应用形态
当前,荒山植树造林工程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对造林效率和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基于此,造林新技术得以广泛应用。
3.1 保水剂造林技术
荒山造林实践中,土壤水分缺失是制约树木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传统造林实践中,受水分流失快等因素的影响,荒山地区栽种的苗木长期处于缺水状态,不仅影响自身的成长,而且限制了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质量。保水剂是一种新型化的造林材料,能实现荒山水分保持,提升树木整体的成活率。具体而言,保水剂结构较为特殊,网孔结构中含有很多吸水基团,能够实现土壤中水分的保持,从而为植被生长提供稳定的水分条件。
3.2 蓄水渗膜造林技术
作为一种高分子材料,蓄水渗膜在导水纤维法的应用下,使得膜体本身的包装水转变为一种湿气。造林实践中,这种湿气能够充分凝聚土壤中的湿气和水汽,确保土壤含水性。与传统造林技术相比,蓄水渗膜造林技术不仅实现了造林工作人员任务量的减轻,更有效降低了造林成本,实现了荒山造林质量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
3.3 毛细渗灌造林技术
毛细渗灌造林技术应用中,渗灌容器是其功能实现的主要支撑[3]。具体而言,苗木种植完成后,施工人员会将渗灌容器放置在植物旁边,然后借助容器上的特殊通道将装置内部的水分传输到苗木根部,在满足荒山栽种苗木需求数量的同时,有效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毛细渗灌造林技术应用过程来看,若渗灌容器安装合理,则2~3个月内栽种的苗木不需要进行再次浇水,为提升苗木后期管理质量奠定了基础。
3.4 容器苗造林技术
容器苗造林是基于传统裸根种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造林技术。实践过程中,它是指将苗木放于含有营养物质的容器中,以供苗木更好生长。具体而言,树木栽种人员首先合理配制营养液,并将其盛置于一定规格的容器;当苗木带头挖出后放置在容器中,然后将带有苗木的容器种植在荒山上,实现荒山的有效绿化。从应用过程来看,容器苗造林技术不仅实现了造林成本的节约,而且有效缩短了荒山植树造林的时间,具有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和经济化的特征。
4 结论
荒山植树造林新技术能够实现树木栽种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提升。实践过程中,人们只有充分认识植树造林新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并在当前技术要点把控的基础上实现新技术应用的规范把控,才能提升荒山造植树林质量,进而推动生态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钦安.荒山植树造林新技术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7,15(13):94-95.
[2] 周承华.荒山植树造林新技术的应用初探[J].现代园艺,2017(20):222.
[3] 陈刚.试论提升荒山造林成活率的策略[J].现代园艺,2018,358(10):226.
(责任编辑:赵中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45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