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地理学科知识在历史教学情境创设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力、人文素养、民族精神等许多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学在体现本学科特点和优势的同时还要注意各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多种路径感知历史,从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是对过去的理解以及由历史理解所转化的对历史事实的還原。其时间和空间的对应性很强。如何让地理知识的课程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真正让师生把地理知识当做教学和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历史情境发生在具体的时空环境中,地理学科知识对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不揣浅陋试结合教学实际案例就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刍荛之见,请专家指正。
   历史情境具有客观性,这样的特点决定了人们不可能对其进行原样的还原,但是通过历史文字资料、地图、文物、历史遗存的研究解读可以无限接近这一事实,地理环境的演变、地图资料可以在空间角度对情境创设提供强大的支持。
   一、地理学科知识使历史教学情境创设更加客观和科学
   历史教学实质上就是尽可能客观公正地还原历史的原貌。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必须坚持依据客观的历史史料或者公认的权威的研究成果来创设历史情境,离开客观性历史学科的科学性就无从谈起。历史是门社会科学,社会一切活动都要在具体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的,每个历史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地点,所以想深刻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把握历史发展的特点,就必须研究历史发展的具体空间,建立起历史知识的时间空间经纬网。历史活动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会对人类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例如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有很多,但是自然环境的因素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气候、水文、资源等地理环境因素对经济中心的南移产生了重要影响,气候的变迁对南北方农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北方气温由暖转冷造成北方农作物产量的减少,使得粮食种植区特别是水稻种植区向南转移速度加快。历史上黄河的数次改道造成北方的水文条件变差,这也是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上述分析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的认识不仅更加全面而且更加深刻。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地图的形式进行情景的创设,也可以引用文字材料进行时代背景的介绍。这样的创设使得历史课堂充满了实证的科学气息,得出的结论也更加令学生信服。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主要在于理解历史事件出现的原因,学生往往容易从一些表象方面找原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尤其是引导学生从已知的地理知识去分析,从已知出发去探索未知,学生会有满满的获得感。
   二、地理学科知识的引入符合历史情景的创设的启发性互动性原则
   “如果一名教师只运用他在教师培训学院学到的方法,除了向学生传播当局制定的大纲外,不向学生传授其他东西,这样的教师就如同按照处方配药的药剂师,永远不会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1]地理知识的引入正是一名“医生”创造性活动的重要体现。在历史情景的创设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问题意识也是重要的方面。例如通过再现当时河姆渡周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河姆渡人的劳动与生活场景可以引发学生的关注,启发他们思考,河姆渡石器文化的自然条件有哪些?河姆渡文化的产生与周边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河姆渡文化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杭州湾南岸的宁邵平原及舟山岛,海拔5~100米,多在海拔50米以下。年均温度14~18℃,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这一地区年均温度13~18℃,无霜期达到200~270天,季节分配较为平均。引导学生将以上气候地理条件和河姆渡文化的典型特征——干栏式建筑、黑陶器、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之间建立内在联系,搭建思维的桥梁。这一桥梁的搭建,不仅仅将两个学科知识联系在一起,更为重要的是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在情境中,师生之间展开互动,课堂教学气氛将明显活跃。另外,在这一问题探究过程中还可建议学生查阅资料,来论证许多考古学者认为河姆渡极有可能是中国乃至世界稻作文化的最早发源地这一论断的合理性,这一情境的创设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历史的必然性。在历史学教学中,素有“左图右史”的传统,一些著名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出色的地理学者,地理知识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需要我们用系统的学科眼光去思考,积极开发利用,适度引入地理知识为历史学科教学所用。
   历史情境教学法是有效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历史教学方法。“讲出历史情境,学生才能进入历史。有了历史情景,历史课才有味道。学生才能感到历史值得回味,从而引起学习兴趣。”[2]人类历史在时空中发展,历史学的两大要素是时间和空间,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情境创设往往局限在历史学科内,甚至局限在文字史料之中,师生使用其他教学资源的意识不强。从教材的编写角度看,教材限于篇幅,无法将所有的重要历史观点进行充分的验证,所以往往直接呈现结论性的历史认识。历史情境的创设者应该开阔眼界,调动一切资源尤其是地理学科知识来促进历史教学的科学性、互动性和启发性,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益。当然,地理学科知识的引入也必须坚持以下原则:第一,科学性原则。第二,启发性原则。第三,适度性原则。
   以上笔者不揣浅陋,抛砖引玉,希望历史教学届同仁多多指教,探讨学科之间相互借鉴的价值,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美国]威廉F·派纳.理解课程[M].张华,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王茂富.为初中生搭建历史兴趣的桥梁[J].历史教学,2010(2).
  编辑 张佳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52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