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多种功能多样的艺术形象。通过一些优美的意境引导学生,有利于学生理解丰富的内容,并在内容的引导下体会其中的优美语言。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视角下,审美能力的提升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焦点。因此,教师有必要结合教材的内容,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美的特征,结合多样化的方法探索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绪。在教师长期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美育是情感教育的一种,它对人的思想情感的提升和审美情绪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影响。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促劳、以美育人,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针对学生学习的现状,笔者发现可以结合以下几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挖掘教材中的美
语文教材都是经过专家收集筛选出来的,其中包含丰富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意境、凝练的语言等。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教材中的内容,挖掘教材的美,由浅入深地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美,继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在想象中拓展美
意境之美是审美的做高境界。在我国的诗词中也存在着很多关于意境之美的渗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材的内容,选一些已经比较美的作品进行引导,并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出丰富的内容,讓学生在多媒体的影响下,开始喜欢学习语文,在教师的渗透引导下,掌握一些审美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以丰富的想象不断理解和分析文章之后,就可以借助自己的想象理解具体的情境。一旦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美,其审美意识就会随着学生的感悟而有所提升。
2.在推敲中欣赏美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借助词句的美让学生在推敲中理解字词、语句的优美。在教学引导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文中表述比较好的语句引导渗透,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美,继而积极主动地阅读文章,感受美的熏陶。
二、发现阅读中的美
1.传授学生审美的方法
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高中阶段,学生对于阅读的目的还不是很清晰。这时候,教师就需要结合趣味性的内容进行引导,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同时,在平时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传授给学生审美的方法,让学生可以在阅读中发现一些吸引人的地方,并将这部分知识进行内化,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在平时的授课中,教师可以结合情境创设法、联想回忆法、小组讨论法等方法,帮助学生体会文中的美。
如,在学习《荷塘月色》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通过学生学过的诗句入手,引出关于莲花的诗句。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之前对莲花的了解,阅读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散文。在通读之后,教师可以将重点放在第五段中,让学生思考本文是如何描写月色下的荷花的。通过思考,让学生融情入景,从而感受荷塘静谧、朦胧之美。
2.鼓励学生阅读好书
阅读一本好书,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让人高尚。同样,好书也是育人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高中生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让他们感受书中人物事迹,继而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让学生以美的眼光看待书中描写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心智得到提升,能力得到发展,眼界也得以开拓。多读有益的书,学生的素养也会随着阅读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三、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作品中包含的丰富的人文意识和美感需要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渗透,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引导。通过针对性的设计活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觉探索美,成为审美的主人,从而获得创造美的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读、议、思、写、评等方式,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中渗透美,引导学生发现美。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美育的内化,让学生能够在写作中运用自己对美的理解完成自己的作品。之后,教师只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学到的知识就能够转化为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综上,语文中最不欠缺的就是美。教师要认识到语文作品中蕴含的美,积极地拓展阅读中的美,提升学生的创美能力,通过美影响学生,让学生在美育的基础上积极地探索知识的深刻含义,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教学反思,在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调整审美教学的方法,继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审美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佳欣.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56.
[2]李瑞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感知力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编辑 杜元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53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