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地膜使用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在农田里残留的地膜逐渐增多,白色污染已呈现日趋严重的态势,造成土壤结构破坏、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减产、果实品质降低以及农业生产操作受阻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制定并实施切实有效的残膜污染治理技术和成套方案,以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探讨
应用地膜覆盖技术,有效地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为保障我国“米袋子”和“菜篮子”作出了重大的积极贡献。据网络媒体报道,目前我国使用地膜覆盖耕地面积近3亿亩,年使用地膜数量约145万t,并仍然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急需建立治理残膜污染的综合防控体系,以有效减少残膜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1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现状
目前,在我国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已经有两种比较成熟的方式,一个是“新疆棉田耕前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另一个是“西北旱地玉米地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
使用秸秆还田搂膜联合作业机(新疆棉田耕前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解决一次作业完成粉碎棉花秸秆、抛撒碎秆、起膜边、将残地膜搂集成条、自动卸膜等关键技术问题。该联合作业机无需在搂膜后再次打秆,并且可以不停机自动卸膜,联合作业机作业效率高,已经在南北疆主要棉花种植区选建4个技术应用示范点,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应用示范,示范应用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未来在新疆的主要棉花种植区将会更大面积推广应用。
使用旱地玉米地残膜回收机(西北旱地玉米地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解决起膜、分离膜和杂物、防止残膜缠绕和脱(卸)膜等问题,已经在甘肃、宁夏等地区进行了较大范围的应用,应用面积已达到10万亩以上。
截至2015年,我国已经研制出了多种新型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具,基本上实现了农业生产操作与残膜回收的有机结合,在地膜使用量大和比较集中的地区,残膜回收率已达80%以上,节约回收成本30~50元/亩,并且已在西北地区的其他省份也实施了机械化残膜回收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2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增产增效情况
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可一次完成多项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残膜回收率,方便了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等环节机具的作业,提高了机械化作业效率和质量,为农业生产增产创造了有利条件,有效降低土壤地膜残留量,对保护耕地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巨大生态效益。
3残膜机械化回收的技术要点
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是针对覆膜栽培技术发展起来的配套技术,是指使用残膜回收机械对农田当年地表残膜以及历年存留在耕层内的残膜进行回收,按照农艺要求和农作物生产作业时期一般分为三类:
(1)秋后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秋后残膜回收就是在作物收获后、耕整地前,将田间的残留地膜收起。北方地区受气候影响,秋后残膜回收常常与灭茬、耕整地作业结合在一起形成复式作业,残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
(2)作物苗期(浇头水)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苗期残膜回收就是根据农艺需要,在作物浇头水前将覆盖的地膜揭去,以便于中耕除草、施肥和灌溉。这种情况下的地膜使用时间短、未老化、尚有一定強度,而且膜上积土少,起膜容易,有利于收膜。主要适用于玉米、棉花等作物中耕作业前的残膜回收,残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
(3)耕层内残膜机械化回收(清捡)技术。针对历年留存在耕层内的残膜,结合秋翻、春耕整地作业(在作物播种前)的同时进行残膜机械化回收作业。主要采用搂膜机、配置有搂膜齿的犁和耕整机等机型,用以将地表及耕层10 cm内的残留地膜搂起或捡拾,当年残留地膜回收率可达到耕地中历年累计残留地膜总量的20%以上。
由于区域、农作物种类和种植方式的差异,在一个区域,或一个农作物品种上需要通过单项技术应用和多项技术组合应用,方可实现农田残留地膜污染的综合防控。
4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的注意事项
实施应用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一是在选用机具时应考虑残膜与茎秆、叶片、杂草掺混及裹土问题,如果能较好地分离出干净的地膜可以回收再利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减轻机具作业的负荷,提高集膜箱有效容积利用率;二是慎重考虑缠绕问题,应尽量选用工作部件表面光滑,同时应在易发生缠绕处放置刮刀和卸膜机构,以便及时刮断缠绕的残膜,将收起的残膜卸掉,送入集膜箱,这些构造的功能可以有效地防止残膜的缠绕和返带堵塞。
5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适宜应用的区域
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适宜于在地势平坦的田块、集中连片的地区应用,尤其是在东北、西北等大面积应用地膜覆盖的地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27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