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种子生产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种子生产学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该文从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考核方式、丰富教学评价等方面对种子生产学的课程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种子生产学;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3-0159-02
  种子生产学是一门研究农作物种子生产繁殖技术的课程,具有实用性强、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等特点,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课之一。本课程主要讲解农作物种子的生物学繁殖、生产特点和商品化程度,种子生产的相关概念、分类与类型以及防杂保纯和生产技术的原理等内容[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真正让学生了解种子生产的基本原理、计划的制定,掌握种子生产的基本方法、质量控制及主要农作物的种子生产技术,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上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近年来社会对专业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有创新精神、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迫切需要。鉴于此,笔者对种子生产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实际动手、勇于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学农爱农的风气。
  1 创新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
  全面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寓教于乐,营造和谐、平等、轻松的课堂气氛,做到教学相长。根据本课程的特点,课堂教学时,任课老师可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现场演示和分组讨论式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1 启发式教学 在《种子生产学》授课过程中,穿插一些生产、科研、社会实践中遇到的现象或问题,或者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在讲授“油菜的生物学特性”内容时,可提出“你知道目前生产上常见的油菜类型”、“如何区别不同类型的油菜”、“它们分别有什么用途?”等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和训练能力,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
  1.2 现场演示教学 对于操作性较强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实物和借助于视频、图像、动画等教学素材,将抽象的、难理解的原理、概念进行现场演示。对于介绍性的内容,采用精美的图片、简洁的文字、超链接丰富的PPT课件,给学生一种视觉新颖、信息量大、条理分明的界面,他们易于汲取这些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模仿和领会种子生产、加工等过程的操作要领、规范操作程序;另一方面使学生易于掌握内容和难点,同时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植物繁殖方式特点的教学过程中,将自花、异花和常异花的代表作物分别排放在课桌上,通过现场讲解形态特征和花器构造,也可通过视频了解植物受精过程,学生对这些内容就很容易理解和区别。
  1.3 讨论式教学 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学习劲头,为此,我们把授课内容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结合起来,进行分组讨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是一种螺旋上升式的教学过程,是围绕教材的中心要求,设计一系列互相联系而又不断深化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结论的教学方法[2]。主要过程是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和收集资料,然后将班级人数进行分组讨论,每小组选1名代表阐述讨论结果,最后老师负责一一点评和总结。例如,讲到玉米自交系原种生产方法主要包括育种家种子生产、2年2圃法和3年3圃法、穗行测交提纯法、穗行半分法提纯法、自交混法,其中他们之间有一定的关联,从而可以提出“每种方法有什么特点,它们区别在哪里,生产上常用的有哪些方法”等问题,通过2年的教学示范,教学效果很好。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主导、学生主动,采用参与式讨论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交流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3-4]。
  2 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基本技能
  课本理论知识掌握的再好,如果不能很好地在生产上应用,导致理论与实际脱节,不能适应今后农业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物质信息条件优越,思想个性足,但实践能力差。因此,可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扎实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为其今后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2.1 实战式 根据授课内容,结合作物生产的季节,充分利用学校教学实验基地,将实验与实习开设在田间地头。例如,在开展玉米、油菜、水稻等作物的杂交技术时,指导老师带领学生来到地头,进行现场边讲解边演示,直到学生正确掌握去雄、父母本套袋隔离、杂交等技能为止。使学生更生动、直观地了解和掌握作物的杂交技术和方法,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更好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2.2 模拟 在实验过程中,实行开放性教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基础性的实验,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及文献资料,自己拟订方案,并说明所需仪器、工具、材料等,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最后写出实验报告。复杂性的实验先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对实验的目的、原理及方法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其次熟悉样品的特征特性,并对实验材料进行检测。比如,开展水稻、小麦、油菜等不同作物种子的品质测定及水分、净度、活力等方面的检验,每一环节让学生认真操作和记录,及时分析和总结,随后指导老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便于学生正确掌握种子检验的基本方法,进而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对种子生产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应用。
  3 优化课程考核方式,注重应用型人才
  在课程考核过程中,考核的方式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过程性考核占40%,主要包括田间操作(作物种子生产的杂交、自交技术及原种种子生产等)和室内实验技能(实验设计和操作),分别从考勤、课堂提问、现场操作、实验报告、实习总结进行综合成绩评定。终结性考核就是期末考试,主要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期末考试占60%,主要根据教学计划进行出考题,考题知识点全面,以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基本计算能力为基础,着重突出综合应用题,适当增加其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进一步了解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4 丰富教学效果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教学效果评价,可以及时完善和调整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评教、督导评教等。这些是通过学生学习信息反馈,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可以对教师进行授课方式、方法及知识量的拓展等方面给予评价。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彼此提出意见,相互交流和探索,提高授课水平。通过学校督导反馈的意见,使得教师不断改进和更新授课方式。
  参考文献
  [1]李俊周,杜彦修,张静.种子工程专业《种子生产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8):193-194.
  [2]李梅,高职《作物育种与种子生产学》课程教学改革實践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1:86-87.
  [3]李国坚,邓宏林,许有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J].教育,2006(12):45.
  [4]李文阳,时侠清,王丽华.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种子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12,6:10.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48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