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献给克拉拉的散文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1838年居住在维也纳的舒曼,回忆起与克拉拉相处的时光,写下这首献给克拉拉的“散文诗”般的钢琴套曲。本文从《童年情景》的艺术价值和演奏特点等两方面对《童年情景》进行浅析。
  【关键词】舒曼;童年情景;演奏;旋律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一、作品艺术价值简析
  1837至1838年间,舒曼居住在维也纳,想要感受这座世界音乐名城的艺术氛围,却在专业上备受冷落的打击和对克拉拉深切思念的痛苦,他回忆着与克拉拉最初的相识和一起生活的快乐,写下了《童年情景》这样一首“散文诗”般的钢琴曲。创作于1838年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op.15)由13个小曲组成,在音乐构思完整关联的同时,每个小曲又有独立的标题,故事性、情节性是这首作品的重要特点。就情感而言,《童年情景》无疑是真挚的、质朴的;就音乐性而言,《童年情景》是舒曼最好的标题性作品。
  二、作品演奏特点浅谈
  (一)《国外的人民和土地》
  第一个小曲总体平稳、略有起伏。上声部的旋律平稳中辅以活泼的附点节奏,低音旋律的和声色彩独特,而中声部华尔兹形式的三连音行进让整个第一篇小曲更加流畅,形成一种独特的“三明治”风格。在整曲的第一小节,舒曼就大胆地用到减七和弦,这个和弦的出现使乐曲在最开始就与其他作品有不同的味道,而在演奏过程中,要注意把左右手配合完成的三连音弹奏均匀,并把后十六分音符把握准确,切不能太着急。要着重突出上声部旋律,节奏平稳。
  (二)《奇异的故事》
  比第一小曲节奏性稍强些,形成鲜明对比。第二个小曲的是以3/4拍节奏开始,弱起拍的节奏型,使乐曲节奏鲜明,而在第7小节开始突然从铿锵的节奏转为流畅的旋律。在第13小节后又转回初始节奏,舒曼在节拍、风格上的自如转换,可见一斑。在演奏中要重点说明的是乐曲的收句,要由渐强到渐弱地弹奏。
  (三)《捉迷藏》
  持续性十六分音符的跳音为这首小曲奠定了追逐的基调,在演奏过程中需要强调右手四分音符的sf和跳音的颗粒性,快速节奏中的稳定性和较大跨度的准确性对演奏者的远距离跳音是不小的考验。
  (四)《乞求的孩子》
  第四个小曲结构单一中不乏复音思维,上声部平稳的八分音符旋律进行,配以低声部每拍各一个音符的单纯,加之中声部持续性的十六分音符,舒曼用最朴素的节奏织体编织出孩子的天真和诚挚。
  (五)《快乐无比》
  第五个小曲《快乐无比》在一开始就以明快示人,以弱起小节开始,给演奏者某种程度上的“缓冲”。此曲虽为D大调,但在第8小节以大大七和弦结束转为F大调,听上去耳目一新。右手十六分音符贯穿始终,但旋律音为主拍上的单音线条,一个个连线要求演奏者必须注意乐句的贯通,单音和双音的组合让乐曲在优美的旋律下不失明快的节奏,要注意演奏时多让上声部旋律连接起来,弱拍的音程无需强调。
  (六)《一件大事》
  这首小曲节奏鲜明,舒曼用铿锵有力的节奏反映了《一件大事》的标题,这一小曲运用大量的附点节奏、弱起节奏,并在每次弱起的左手旋律上用八分音符,营造出庄重的“大事”气氛。在演奏过程中,要注意和弦之间的连接,踏板方面,要突出八分音符的干净,在每句的骨干音上使用音后踏板,既不能让旋律断掉,也不能让旋律因为踏板而模糊,强调鲜明的节奏。运用大臂,每个和弦弹下去以后都要放松。
  (七)《梦幻曲》
  这是《童年情景》中最被世人熟知的一首。曲中以如歌的旋律和复音的创作方式勾勒出梦幻的调性。演奏《梦幻曲》时,应注重把握整体音乐风格,注意乐曲中的大量连线,尽量使用曲谱上中声部和声左右手交叉的指法,手掌的控制让和声弱且饱满,保证右手旋律一直处于流动的状态,同时又要注意乐句的渐慢。踏板的延用在这一首中十分重要,在跨度较大的情况下,要注意用踏板将旋律音进行保持,在八分音符处可弱化踏板,让旋律流动自如。
  (八)《在炉边》
  2/4拍,八分音符构成的小曲,切分节奏是本曲的特点。旋律上从出现到发展到收句,要有渐强到渐弱的细微变化。《在炉边》由弱起小节开始,而舒曼并没有在时值上规矩地将最后一小节减至一拍半,十分特别。右手旋律清新脱俗,配以左手切分节奏,将一幅美妙的炉火旁温馨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九)《骑木马》
  左手为此曲主旋律,持续的3/4拍标准节奏让乐曲在右手持续切分的同时稳定又鲜明,右手连续性的切分节奏,给人一种谐谑的效果。演奏时需注意每小节最后一拍的重音记号,此处重音弹奏时不必刻意强调f的效果,而是需要有凸出感,这种凸出感意在表现骑木马时的奔驰与起伏。
  (十)《似乎太认真》
  在第九个小曲欢快的结束后,第十个小曲《似乎太认真》突然安静下来。2/8拍节奏并不常见,舒曼在这里大胆地用此节奏,并在右手的旋律中持续使用前十六分音符,跨小节的绵绵不断的切人构成严肃单调的主题,恰当地描绘出孩子努力思索神情,演奏时需要留意乐句的走向。
  (十一)《惊骇》
  这是整套作品戏剧冲突最强烈的一首小曲,作者旨在用1-8小节主题的梦幻感和9-12小节的节奏感形成“梦魇”的对比。演奏时要注意1-4小节右手旋律与5-8小节左手旋律产生的呼应,弱化半音程下行的部分,在乐曲“Schneller”部分注意右手弱拍上跳跃和弦的清晰度。
  (十二)《熟睡的孩子》
  舒曼的诗人气质就在此了,他用八分音符加后十六分音符就可以编织成美妙的旋律。摆动的节奏加卡农的形式,营造了摇篮曲一般的静谧。演奏时要注意p和pp的变化,左手的八分音符和弦在弹下去的时候要往里推一些,不能往下压,音色上要确切掌握。中部乐段八分音符加两个后十六分音符的强拍后,在弱拍的位置上用切分节奏,对于右手主拍上的和弦的变化,演奏者不能掉以轻心。
  (十三)《诗人的谈吐》
  作为整个套曲的终曲,这首小曲旋律和缓、节奏自由、和声丰富,夹杂着迷惘惆怅的愁绪,以随笔式的作曲形式,诉说着对爱人克拉拉的思念。
  三、总结
  《童年情景》是舒曼作品中最具散文气质的作品,为了更细腻地处理某些音符,作曲家时常在左右手标记不同的强弱记号,在曲中“rit”之后,舒曼常常省略掉“a tempo”,此举在《快乐无比》《梦幻曲》《在炉边》等都有体现。舒曼曾提出演奏者应当完整、连续地弹奏《童年情景》,但其中一些受人普遍喜爱的小曲子经常单独表演。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不同于古典注意时期的严谨,在创作和演奏上都稍显自由,所以在演奏《童年情景》时,可以比较自由,有自己的处理,但总体还是要符合舒曼的风格。舒曼曾说,“当你演奏的时候,别管你的听众是谁。当你演奏的时候,要永远觉得有一位大师在谛听。”所以演奏者更多的是追求音乐性。
  参考文献
  [1]谭建光.试论舒曼《童年情景》的浪漫主义特征.[J]沈陽音乐学院学报,2006.
  [2]赵骞.让舒曼带你回到童年.[J]音乐生活,2008.
  [3]田苗.论舒曼《维也纳狂欢节》0p.26的创作及演奏[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田苗(1991—),女,汉族,山西,硕士研究生,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钢琴教学与音乐研究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14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