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架起学习的桥梁,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直击学“学困生”的内心,多思考面对问题的应对策略,搭起沟通的桥梁,使“天堑”变“通途。”文章从心理辅导、因材施教、突出主体这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如何对“学困生”进行辅导,为“学困生”的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学困生”;辅导策略;学习氛围
  “学困生”就是“学习困难”,也称为“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最早是由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于1963年提出的。对“学困生”的转化和辅导是中小学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学生个体来说,获得发展是他的权利,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有接受适合他自己水平的教育的权利。教师要关注“学困生”,为他们架起一道学习的桥梁,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采取合适的策略,让“学困生”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一、心理辅导,情感交流
  秋季学期伊始,从五年级刚升上六年级的雷XX随班分配到我六(1)班。开学初,由学生自由定座,雷XX就坐在第三桌,并没什么特别的表现。但是,几周下来,同学、数学老师、其他科任老师跟我这个班主任反映同学的问题时都说雷XX平时不说话,检查作业不给检查,组长叫背书也不背,老师叫到黑板去做练习也不上,谁叫都不应。从以前的老师和家长那里,我知道了他是一个性格内向且不善和人交往的学生。家长会上,他居然和他妈妈来参加,我观察到,他和妈妈一直在交流。为了走进他的心里,我扮演了他的妈妈的角色,与他谈心。几周下来我发现,他开始与老师谈起他家的一些事,还发现他开始爱学习了。期中考试,他居然考得67分的好成绩,这使我看到的不仅是希望,更是胜利。其实,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学困生”,也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困生”,最大的问题和困难是心理障碍。一方面是落后给自己造成的自卑,另一方面是不良成绩和不良行为带来的外界批评、责骂,从而造成友谊、自尊的缺失。这种心理障碍如果没有得到较好的化解,很容易引起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对“学困生”的辅导应把心理辅导和情感交流放在第一位。
  二、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要根据“学困生”的不同表现类型和形成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上一届的学生当中,我所教的班级就有苏兴玲、苏子豪等九名各方面原因的“学困生”,为了使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根据“学困”的类型,把他们分为以下几类。能力缺陷型“学困生”,对其所缺乏的能力进行强化训练;动力缺乏型“学困生”, 教师要使其理解学习的意,树立学习目标;意志薄弱型“学困生”,可以对其适当进行受挫能力训练,培养吃苦精神;外部因素型的“学困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适当帮其改善环境,若无法改变,则帮助其主动适应。总之,要针对不同的“学困生”,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三、突出主体,开发潜能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身上都具有语言智能、空间智能、动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等多种智能。不同的智能类型的独特组合构成了一个人的智能特征。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学困生”也一样。某一方面的困难并不妨碍他在其他方面的出色表现。我班的黄X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他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学习成绩很差,平时里对枯燥的课堂没有兴趣。但是我发现他弹琴很好,特别是古筝。所以,在一次学校的文艺表演中,我让他代表了我们班表演,结果“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得了个特等奖。如果拆开学习文化知识的大门,告诉他学习文化就像他学弹琴一样,有了这一次,黄X真的变样,话匣子打开了,朋友也多了。就這样,让我懂得了,利用多元智能理论,“知其心,才能救其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良药。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学困生”的形成是教学失误积累所致。对“学困生”,我们只有“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所以,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好的学生,还要多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只要我们携起手来,走进他们心里,架起与他们之间沟通的桥梁,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就能使“天堑”变“通途”。
  参考文献:
  [1]范阳.小学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的策略研究[J].教书育人,2018(31):33-34.
  [2]刘宝国.谈小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甘肃教育,2018(18):42.
  [3]王玉洁.学困生良好习惯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189-190.
  作者简介:陆寅桂(1972—),广西钦州人,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0520.htm